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明星化让学术更有生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10:4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到传统书院开馆授徒,再到近代报刊开启民智……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放弃过向大众普及文化、传播新知的责任。与此同时,古往今来的这些先知硕儒、名士方家也不乏追随者。从这层意义上说,学者明星并非今天才有。

与过去相比,现在只不过是传播媒介发生了改变,广播电视使学者可以面对更广阔的受众,思想传播得更迅速,寓教于乐,也更容易产生明星般的效应。本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应只停留在书架上、图书馆的故纸堆里,也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与大众对话,在教化民众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甄别与评判,学术才更有生命力。反过来说,整个社会大众学术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会更好地推动学术的发展。


当然,学者在通过电视媒介进行文化普及的过程中,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应一味迎合观众、迎合市场,更不能讲述未经学术和实践检验过的知识;作为电视媒体,不能只注重满足观众猎奇心理,为了提高收视率,过多选择权术谋略、宫廷争斗、稗官野史、揭私探秘等方面的内容。学科领域可以更广泛,角度选择可以更多样,从而能给公众展现更科学化、立体化的思想与知识谱系;作为观众,则应注意在学习中提高,不要迷信盲从专家学者的一家之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专家、媒体、大众在文化知识交流沟通方面的良性互动。

正如科技成果要完成向生产领域的转化一样,人文社会领域的学术成果也需要播种在大众的土壤中,当学者不再寂寞,当学术著作不再养在深闺无人识,当粗通文墨的观众也可以从妙趣横生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时,文化或许才能真正与天不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3:29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