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理论试题命题规律把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1 11:4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对历年政治考研试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考生参考。这可以帮助考生在复习中,弄清主次,把握重点,找准复习方向,摸准最有可能考查的热点,避免盲目性,减少复习量,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近三年内的主观性大题所考知识点重复考查的可能性很小

  这也是历年政治试题出题时所遵循的一个不成文的原则。因此,考生可以不用再将三年内已经以大题(即主观性试题)形式出现的考点作为大题去复习准备,最多以客观性试题(即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做准备即可。这些已考查过的知识点有:2010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34题)2009年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唯物辩证法(第34题)、政治经济学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第35题)、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第36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37题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37题Ⅱ)、国际外交政策及其外交关系的变化(第38题Ⅰ)、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第38题Ⅱ);2008年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以及人的本质属性(第34题)、垄断和竞争关系以及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特点(第35题)、党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艰难过程(第36题)、农民问题的初步解决(第37题Ⅰ)、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第37题Ⅱ)、中日关系的基本精神和方针(第38题Ⅰ)、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第38题Ⅱ)。

  (二)三年以前的客观性试题重复出现率比较高

  对三年以前试卷中出现过的客观性试题,要高度重视。尽管每年对大纲的知识点都有删减、新增和调整,但是构成每门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点是稳定不变的,是要求考生掌握的,是每门学科的最基本内容,是不能不考查的。所以每年的试题中都有相当部分被考查的知识点与往年相同,个别题目甚至完全相同,就属常理范围之内了。这一现象最典型的数2003年。本年试题中出现的往年真题数量高达7道,相应分值达17分之多,如果再加上相近的知识点,“重复”的分值比重则更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对往年的真题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出很大精力和时间研究往年真题。

  (三)社会热点问题十分重要,并与所学内容紧密相结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将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来考,其目的是想考查考生是否关心时事,尤其是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个考查目标是紧密联系的。其实,除了客观性的试题以外,大的主观性试题的出现都与当年国内外的大事件、社会热点或党中央代表大会或其他大的会议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有关。(2010年真题热点见前面)如2007年第14题《**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和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15题是胡锦涛在学习《江**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第16题中俄两国互为“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第30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第31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第32题废止《农业税条例》的现实意义,第33题“中非论坛”的重要意义,第37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38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党的大政方针是现象,怎样看待、分析这些问题才是重点和本质,而其依据就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学科中。这些知识点主要体现在大题即分析题方面。有经验的考生在阅读了比较正规的考研辅导中心汇集考研辅导和命题研究名家编著的《形势与政策》之后,就能比较敏锐而准确的抓住当年的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复习阶段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国内外时事、党的大政方针,按图索骥,把握准考点。

  (四)注意教材或党的文件资料中带有倾向性的话语

  教材、辅导资料或党的文件资料中带有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名家大师的经典话语,往往是命题的材料,一般的题型是要求考生对该段话的理解,并用相关原理进行评析。这是历年试题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形式,如2007年的第38题(Ⅱ)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部分讲话(《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内容,2006年的第36题中,建国初期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着资本家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和第37题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的部分片断:“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05年第34题中对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和“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的理解等,都属于此列。希望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对这些明显带有倾向性观点的言论和例证充分重视。

  (五)有纪念意义并且与大纲考点相衔接的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

  考试大纲的第五个评价目标是要求考生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体材料,引证有关事实,对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评价。这里,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如果对近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警示或启示意义的就往往成了命题的首选。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由于可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所以这类题目的考点根据年度的变化而定,而且在考查过以后,在紧跟其后的年度里也还会成为命题的重点。如2002年文理科的论述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和毛**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如果考生能够联想到2002年恰恰是邓小平同志逝世5周年的纪念年,对这一知识点的命题意图就很容易理解了。比较典型的还有1999年理科卷第33题:“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这恰恰是对20多年前发生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的纪念。因为在这场讨论中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而1998年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纪念,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史实做了认真、充分的讨论,并高度评价了它在当时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当年就以其命题,目的在扩大其影响,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和把握状况。再比如1998年理科卷论述题:毛**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其实如果考生能及时发现考前头一年即1997年正是毛**这一著作提出40周年,当年理论界以各种形式探讨其内容的科学性,纪念它对正确处理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指导意义,就不难理解为何以一篇经典著作的内容作为大题来命制的原因了。因此,考生在复习各科知识,尤其是复习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切忌不要机械地死记硬背原理或段落,一定要注意掌握那些与特定历史事件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点。

  (六)注重对跨章节、跨学科的知识的考查

  历年考研政治试题中,对跨章节、跨学科的知识的考查,以监测考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试题往往占有很大的分量,尤其最后一道大题——综合性试题,就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大致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学科结合出大题的可能性最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增知识点,出题的频率较高。另外,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国际时事相结合出综合性试题的可能也最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突破章节和学科的界限,注意从知识的完整性、相关性等方面去准备。典型的真题如2007年第37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38题(Ⅱ)不同文明在求同存异中发展,以及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2006年第37题,综合考查了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等内容;2005年第34题环境问题、第35题就业问题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第37题的两道选做题;2004年共有7道主观题,其中第32题、第36题、第37题(第二题)3道题目都是跨章节、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题,其中以第37题第二题最具代表性,它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知识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不要机械地、死板地、孤立地以复习好各个知识点为终极目的,而应该把各学科、各章节、各知识点联系起来系统复习。

  (七)认真领会大纲修订说明,新增和调整的考点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可以说,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就是政治考研的纲领性文献,规定着考生每年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以及根据形势的变化需要考生严加关注、熟练掌握新的知识点,而这些新增和调整的考点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因此考好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吃透大纲。如果我们仔细对照历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与当年的考试试题,就会发现大量题目均直接选自修订说明中的内容。这些命题信息均在当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中有所暗示和表述,所以考生要善于挖掘和捕捉考试大纲中修订说明里隐含的命题信息。这是因为修订说明实际上是大纲制订的依据,对考试命题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一项更权威、更精华的官方文件,其中隐含着大量而且重要的命题信息。

  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知识点新增进2007年考试大纲,第37题就出了一道综合性试题;又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等知识点是2006年增进考试大纲的,当年就以分析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了真题中(第37题)。其他的如2004年的“三农”问题、2003年的分析题“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999年(理)的论述题“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999年(文)的两道论述题“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等都属此类。因此,考生在精读、吃透大纲的同时,尤须注意新增考点。这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一命题规律已为大多数考生所熟知,这里就不再过多论述。

来源:考研教育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3: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