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院校招150名硕士 课程覆盖“十八般武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3 14:3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场馆建好了,科普人才却稀少。科协、高校、科技场馆联手培养专业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微博]今年将再招收一批科学传播教育硕士,招生范围将拓宽至中小学[微博]科普教员。他们所修的课程覆盖“十八般武艺”—科学史、传播学、数字媒体、心理学甚至《演讲与口才》。
  6所院校成功招募150名硕士
  在日前11名院士参与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讨论中,半导体物理学家褚君浩院士提出,除了科学家要做科普工作以外,应当培养一些专门做科普工作的人才,得到在场多位院士的回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回应称: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动员了6所985高校,开设了科普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前,6所院校成功招收了150名硕士研究生。
  据介绍,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微博]和华中科技大学[微博]等6所高校以及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600608,股吧)馆等7家科技场馆联合开展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并从2012年起先期开展培养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等三个方向的试点工作。徐延豪介绍,科学传播硕士教育,意在培养我国职业科普队伍。
  “科学传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普,它不是做报告,应当从单向传输变成立体化的科学传播。”徐延豪说,“一个优秀的科技传播人才,他必须有科学精神、素养,还有方方面面的知识。”
  华师大招生拓宽至中小学教员
  华东师大去年8月正式启动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协合作开展教育硕士(科学传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首批18名来自上海科技馆的专业人士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从3月起进入了在职学习。今年,华师大将再招30名科学传播教育硕士,招生范围还将拓宽至中小学的科普教员。上海市科协将在其中担纲科普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并且引进国外的资源,上海科技馆则将为这群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上海科技馆展示教育部的金雪是华东师大科学传播专业的第一批在职硕士生。今年3月开始硕士学业。金雪告诉青年报记者,第一个学期内,她一共修了6门课程,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数字媒体与技术》等基础课程。暑期还参与了市科协国际项目“科学诠释者”培训的机会。
  金雪告诉青年报记者,她印象最深的课程是《科学与科学教育》,任课老师将国外科学传播的成功案例带进课堂。她和同学们修改、完善了一些科技演示实验,比如如何辨别岩石、光的反射等等。等到新自然博物馆开放时,他们在课堂中切磋而成的科技小实验将向观众展演。
  科学传播硕士课程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传播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演讲与口才》等全面覆盖,同时亦引入欧盟科普专家谈这样的高端讲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23:3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