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华大学听了两场观点、资料都截然相反的台海问题讲座:
阎学通教授: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原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后留学美国拿了博士学位
回来。他是对形势预计比较悲观的一位,顺理成章地也是个鹰派,大体上在学界是属于少
数,在他看来,由于自李登辉以降台湾领导人的去中国化教育即所谓“新台湾人运动”已
经有了成果,青少年在与大陆敌意与疏离中长大,从小就把中国看作外国,而这些人已经
开始成长为有投票权的选民,形势越来越严峻。况且所谓的“外省人”更多地逃离台湾到
大陆投资或者国外创业,他们不可能尽数回去投票,于是,2008及以后,形势会越来越危
险和紧张。应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不可姑息绥靖。关键是要统一思想,不要在中国的精
英人士中产生重大分歧,而这个分歧目前是存在的,中国许多位高权重的人事实上倾向于
不干预、甚至部分支持台湾独立。
刘国深教授: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主任,教授,复旦大学拿的博士学位。是个可以说闽南话也就是
台湾话的学者,访问台湾次数很多,跟台湾政界包括绿营人士在内的许多人都有良好的私
人关系。据他的观察,两岸紧张更多的还是出于误解和隔阂,需要时间来增加了解和化解
矛盾,而这也正是大陆比较主流的观点。
两位教授讲的如此大相径庭,以至于使人怀疑他们讲的不是同一事物。我在刘国深教
授的讲座中举手提问,转述了阎学通教授的观点和一些严峻变化中的民调数据,刘教授回
应说,不同的民调有不同的结果,他也掌握另外来源的民调,显示形势比较乐观的。
争议如此之大,表明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绝不是无关痛痒,它关系着中华民族
的前途、未来,甚至是国家生存(阎学通教授差不多用了这样的词语)。阎学通教授一个
有力的论断就是:既然台湾作为汉人可以独立,那么中央政府镇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合
法性何在?
政治不是儿戏,在和平年代,没有紧要关头试炼的时候,似乎说什么都无所谓。因为没有
验证。但是,许多因素就在平静中变化发展,潜流涌动。一旦爆发可能就万劫不复,所以
盛世危言需要听。
想到一个问题: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交事务的决策者,他们听谁的呢?在出台大政方针之
前,必先咨询这些学者,而学者的观点大相径庭,领导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亲自探讨和求
证第一手资料,学者的所有论断都是出于他们对一些事实资料的总结归纳推理论证,那么
,领导人决策是出于自己的个性与偏好?同意多数人的观点?倚重自己专享的情报?毕竟
学者们都口才甚好,说起来头头是道,由不得你不信。
不在其位,难以了解决策如何及为何,但有一点是清楚明白的,能够做大决策的人当然都
非等闲之辈,他们可能对于特定领域并无多少具体的知识,但一般都具有把握事务本质和
重点的超人的直觉能力。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对里根的评价可谓中肯,基辛格曾发现,里根对国际政治与历史的
知识简直贫乏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且总是以圣经中的善恶大决斗为一个决策依据,于是
在一次研讨会上忍不住说:“我不明白何以这么个才智平庸的人当加州州长八年,主政白
宫双将近七年?”结果他的这几句话被记者登报,弄得他很尴尬。但基辛格后来发现,里
根的所有这些特点,事实上都适应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现实,他在一些错误前提基础上做出
的决策,都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当下最紧迫的问题,冷战能把苏联拖跨,里根功莫大焉。
智囊团代替不了领导者。台海问题也许有异于两位学者所观察和推论到的前景,当然也许
如其中一家所言,历史是人创造的。即使有所谓天命,也是天命让你、让他如是说,如是
行,让国家做唯一的决策,历史从中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