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05:5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篇 导论
  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概念题
  1.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
  3.劳动
  4.劳动资料
  5.劳动对象
  6.生产资料
  7.生产方式
  8.生产力
  9.生产关系
  10.生产工具
  11.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12.经济规律
  13.经济范畴
  14.基本经济规律
  15.经济规律体系
  二、思考题
  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
  3.社会生产力是怎样形成的?
  4.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7.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
  8.怎样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什么是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
  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
  1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政治经济学
  答: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在本章中,政治经济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2.物质资料生产

  答: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屋住等等,否则,人们就无法生活下去。而要取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劳动
  答: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4.劳动资料
  答: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即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物件。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工具,此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厂房、容器、仓库、道路等。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得到改进,如旧的手工织布机被机器织布机所代替,一般的机器织布机义被自动化的织布机所代替。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的范围和品种也不断扩大。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劳动资料中除了一般的生产工具外,还包括各种动力装备、计算机系统、机械手、机器人、传送装置以及各种仪器、仪表等。
  5.劳动对象
  答: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如地下的石油、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天然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的生产物,如纺织用的棉纱、建房用的砖瓦、炼钢用的生铁等,这类生产物通常被称为原料或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过去,很多地面和地下资源没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已经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随着稀有元素、同位素、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型的原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此外,生产过程排出的一些废料也被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这样,就使劳动对象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物质资料的范围。
  6.生产资料
  答:生产资料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燃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在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生产资料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成为特定生产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不同,因而生产资料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只有在资本家的支配下,才能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为生产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是公有财产,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生产资料不再表现为生产资本,而成为生产基金的物质形式。
限于字数,更多内容请参考:中华经济学习网http://www.100jingji.com/HP/20100719/DetailD1262271.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22:3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