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改革十论(论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3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呜呼!唉!

唉!呜呼!……

本人最近常常叹气,以至很想说些话,故也凑热闹,写这样一篇浅薄的文章。但我实在没有兴致广征博引,故只是简单的将想说的话的要点写出。

我之所以说北大改革为文化灾难,是因为北大的学问将从此走向小,走向碎,不能产生大师。没有了大师,就不能称大学,至少不能称合格的大学。因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师而得其名的。

更要命的是北大的改革得以推行后,会成为恶劣的榜样,全国当有不少的大学要效仿,以致那些大学也出不了大师,大学也不成为其大学。试问,这样的结果难道不能说是文化灾难吗?造成这样的结果,北大的改革者难道不是文化罪人吗?。

                                          二

为什么说北大的改革不能产生大师呢?原因就在改革措施规定讲师多少年不能升为副教授就要走人,副教授多少年不能升为教授也要走人。这一来,教师们为了能在北大保一个饭碗,就只有多出成果。怎样才能多出成果呢?除了人们深恶痛绝的抄袭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范围内选一个两个小题目来写文章,写小书;有了文章、小书后就来做排列组合的工作,五篇文章可以变出十篇文章,可以变出三十篇文章,一本书可以变出三本书,可以变出五本书,到评职称时,成果真是不少,当然可以评上了。据说北大有的人就是靠不断的排列组合而著作等身,而得大名,而得厚利的。这些人在以前被讥笑,到现在也被讥笑,但北大的改革推行后,这些被讥笑的人就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被争着效仿。这一来北大还有学术吗?还能出大师吗?还能称为大学吗?

                                          三

做像样的学问至少需要这样两个条件,一是一心一意,一是从容不迫,其中第二个条件尤为重要。北大的改革可以使教师们做到一心一意,但不能做到从容不迫,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写的文章不够多,在评职称时缺乏竞争力,怕到了学校规定的年限评不上高一级的职称而被驱赶着走人,使自己不能敬老养小。所以,为了使自己成果多,除了抄袭之外,就是把勉强可以出手的文章急急忙忙的拿出去发表,用这些文章去评职称,也就是用这些文章去换酱油换大米,而不太关心文章发表后是否有人小看自己,小看北大。如果这样的老师多了,会产生一种重小重多的学术氛围。如果很有些人靠写若干豆腐块文章得升了高级职称,得了大名,获了厚利,从而诱导一些人,以为写豆腐块文章是正路,那么,这就是一种毒素,北大的大就被这种毒素蚕食消灭。我想,这决非危言耸听。

                                           四

北大需要改革,但不是现在这样的改革。指导思想不能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外,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三点,其一,应届学生不能留校,其他学校的应届学生也不能来北大工作,其二,败坏学术名声者应受惩处,其三,学校主要领导应具有学术声誉。此为大端。当然还要其他的措施,但都是末节,不那么重要,怎么改都可以,只要不失合理性就行。

人们对北大不满,是因为北大教师中的优秀者不如人们想象的多,这恐怕与留校者未必都是优秀者有关。有些人在毕业时似乎优秀,实际上未必然。应届生不留校,专从毕业离校后在别的单位表现突出的人中选择需要的人回校充实教师队伍,这就可以使教学科研人员不断且永远的得到优化。当然,也可以从其他学校毕业的有业绩的优秀人员中选择需要的人来北大工作。

为了培养严谨的学风,对败坏学术声誉者予以惩处是必要的。我说这话,没有特指某某人的意思。我只想说,学术是万分庄严的伟业,不容许虚假存乎其间。如果没有事先规定的切实可行的惩处办法,那难免有急功近利之人做出败坏学术的事来,不同只在今天是张某,明天是赵,后天是胡某、李某……袁某而已。

要求学校主要领导人具有学术声誉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懂得学术,才不至于把学校的发展引导邪路上去。因为他们即使做了领导,也更多地把自己看做学者,而不是把自己看做官儿,才会真正的在工作中发扬民主,尽可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现在的情况是,那些把自己看做官的领导脑子突然有个什么想法,觉得可行,就匆忙的制成方案,象征性的征求下面单位、个人的意见,然后加以推行,不计后果。现在很多人对行政那一套失去了兴趣,即使你真心实意的征求意见,人家未必说,何况是虚假的象征性的所谓征求意见呢?处处把自己看做官儿的人推行某个措施,在遇到反对意见后,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失了威信,于是固执己见,坚持推行,对事情的损害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说的不客气些,北大现在的改革者,好象就是不大懂学术,且处处把自己看做官儿而不是把自己看做学者。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糟糕的改革措施呢?


                                              五

当然,北大的改革者的初衷应该说是好的,是希望把北大办好。但路子错了,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且不说你们的改革措施含有级别歧视的意味,你们想过没有:只有现在的讲师、副教授才是北大的希望。因为北大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多数年事已高,再望他们做出大成绩已经不现实。而现在的讲师、副教授们虽然学术功力未足,但他们心里少历史负担,会好好的审思自己未来的学术之路,他们中的一些人完全有可能做出比前辈学者更具气象的大学问来。

或许你们认为,北大的讲师副教授们不够上进,所以要给他们以限制。可是,你们揆情度理的想想,从总体上说,在北大最上进的难道不是这些讲师副教授吗?谁都知道,吃饱了的鱼鹰是不大爱为主人捉鱼的,只有那些没有吃饱又渴望吃饱的鱼鹰才不辞辛劳的为主人捉鱼这道理的。北大的讲师副教授不就是没有吃饱又渴望吃饱的鱼鹰吗?既然如此,改革拿他们开刀还有什么道理呢?当然你们会说了,北大的改革内容很多,不只是讲师副教授的晋升及其相关问题。但既然规定了讲师副教授不能晋升就要走人,难道不能说拿讲师副教授开刀不是改革的重心吗?自然“开刀”一词似乎不好听,但换成别的词就改变了改革措施的实质了吗?

现在整个学术界心浮气躁,对学术已经有恶劣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应该鼓励北大所有的讲师、副教授们沉下心去不顾得失的做学问才是,而不是迫使他们天天计算我多少时间后必须升副教授升教授,否则将怎样怎样。

你们要讲师、副教授们在多少时间内必须晋升,谁还愿意做十年磨一剑的工作?因为谁不害怕剑未磨好,人就被赶走的结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有谁不懂?所以你们的改革可能使真正的大师被赶走,被消灭,这一点你们想过没有?

历史上一辈子只写一本书而能名垂千古的人并非个别,如果他们恰巧生活在现在,又恰巧在北大任讲师副教授,那不是只有被扫地出门的命运吗?

甚至如唐代的慧能(禅宗创始人)不著书,清代的颜元不主张著书,但他们都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如果他们处在今天的北大,他们不是连做讲师都不够格吗?

我们还是说近一点的吧。如不好分伯仲的著名学者杨向奎和张政烺,前者著作多,可以做教授,而后者一本专书也没有,就不可以做教授,只能做讲师,甚至被扫地出门吗?

所以,讲师副教授著作多不多,有不有,都不是谁该晋升,谁该走人的依据。谁晋升谁不晋升既有学术因素,又有非学术因素。再说现在的职称评定问题很多,能做而不会说或不愿说的人往往十分的吃亏。把能做而不会说或不愿说的人扫地出门,对当事人公平吗?对北大有好处吗?

                                          六

一位大学问家说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这话本身就是真理。值得所有的人奉为信条。所谓“俗谛”,除了名与利,还有什么呢?北大现在的改革,是要若干讲师副教授们天天想着名与利,天天受“俗谛”的桎梏,想脱“俗谛”的桎梏而不能,这有助于发扬真理吗?不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学者和想追求真理而不能的学者充斥于一最高学府中,对北大是好是坏呢?对中国有好处吗?

                                          七

北大的改革者可能会说他们所定的讲师副教授晋升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在这时间内不能晋升只能算很差,应该走人,以免妨贤了。但你们想过没有,学者的学术目标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可能愿意成就不朽的伟业,而有的只是在当世混个头衔,博个名声,然后到某个小场合去谋点实利。对后一种人说来,写若干文章,晋升一个职称是不难的。但对前一种人即真想做大师,做着大规划,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交出可以帮助他们晋升的论著的人说来,你们的措施意味着什么呢?这也是消灭大师,消灭北大!这样说过分吗?

你们可能会说大师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常的。所以我们的改革措施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你们这样说,是你们有理。可是,没有了大师产生的条件,还能有大师吗?再说在大师产生出来以前,他们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八

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是因为她具有包容自由精神。北大以后如果还想成为北大,也只有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才有可能。一切的改革都不能违背这一点,否则只能是失败,是自杀。

                                          九

我断言:北大现在的改革措施推行不到三十年,就将彻底消灭北大。而那些能很好地使教师一心一意、从容不迫地从事科研教学的大学,不到二十年就一定能远远的超过北大。

                                          十

曾有人戏言“北大北大,找不着北,何成其大!”

我看现在的北大的改革真有点找不着北了。

北大的改革将导致文化灾难已经是明白不过的了。由文化灾难而引出其他的灾难,比如政治灾难、经济灾难……也是不难想象的。这是大是大非,希望有更多的人进行思考,不要麻木不仁,好象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与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是有关的。如果不是这缘故,北大将来是死是活,我才懒得说呢!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3年9月6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03: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