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美领导人淡化分歧期修复关系 德暗示参与利比亚重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8 17: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华盛顿白宫举行联合记者会。
新华网华盛顿6月7日电)正在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7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讨论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利比亚等问题。
他们会谈时淡化分歧,强调合作,同意共同支持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渡过难关、防止危机恶化危及全球经济复苏;德国同意在利比亚战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德美领导人的态度表明,双方都有修复双边关系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又与各自国内的政治需要有关。
双方同意共防欧债危机
在如何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问题上,奥巴马和默克尔一度尖锐对立。前者主张财政投入,后者提倡财政紧缩。去年11月,美联储宣布在今年6月30日前逐月购买总额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此举在当月举行的首尔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招致德国等国家批评,致使奥巴马和默克尔会议间隙的会面不欢而散。
在应对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上,美国主张德国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希腊等国摆脱危机。但这对默克尔而言存在政治风险,德国民众不愿其国家充当金融救世主的角色。
在此次会谈期间,默克尔和奥巴马着重强调合作。
奥巴马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双方就欧洲债务危机展开了“广泛讨论”,一致认为欧元区国家应当施以援手,不能允许欧元区债务危机、尤其是希腊债务危机“置全球经济复苏于危险境地”。奥巴马表示,作为欧盟最富和最大成员国的德国应发挥主要领导作用,美国也将给予支持,因为美国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合理解决”。他说,如果不加控制,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希腊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引发“一系列其他事端”,从而导致“灾难性后果”。
默克尔指出,这场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各国之间是何等的“互相依存”,欧元区一个国家陷入困境,整个区域的稳定亦将受到影响,而欧元区稳定与否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欧洲和美国都应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德暗示参与利比亚战后重建
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德国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投了弃权票,招致美国强烈不满。美国一些人甚至对德国对大西洋两岸联盟的承诺程度提出质疑。上月底,奥巴马绕开德国访问爱尔兰、英国、法国和波兰。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两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分歧不无关系。
为缓和关系,默克尔暗示德国将在利比亚战后重建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表示德国正在并将继续表明自己“保持对利比亚事业的责任和承诺”。她强调:“诸多难题今后需要予以应对,而我们将尽可能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在安理会投弃权票后,德国政府决定向阿富汗增派300名官兵执行空中侦察任务,以减轻盟国压力,从而达到安抚盟国的目的。
在联合记者会上,奥巴马绝口不提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分歧,只是赞扬德国向阿富汗增派军队使得北约其他盟国能够增加对利比亚的军事投入。
在要求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问题上,默克尔与奥巴马站在一起,两人声称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缓和关系是国内政治需要
默克尔自2005年11月上任以来就把改善对美关系作为外交重点之一,但因德国在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利比亚等问题上与美国意见不一,使得两国关系发展并不顺利。
白宫7日上午为欢迎默克尔鸣礼炮19响,奥巴马夫妇晚上又为她举办了欢迎外国领导人“最讲究”的国宴。奥巴马还在国宴上向默克尔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这种高规格接待表明,奥巴马希望把与默克尔的私人关系和两国关系都向前推进一步,以便今后面对重大国际挑战时更好地合作。
默克尔也表示,她将白宫这次“出色接待”视为“我们非常紧密关系的延续”和“应对今后其他挑战的又一个起点”。
分析人士认为,双方此时寻求缓和两国关系也是各自国内政治的需要。
奥巴马最近访问欧洲四国而绕开德国的做法引起了德国一些人的议论,也给了德国政府压力,这使支持率出现下滑的默克尔不得不主动缓和德美关系,从而帮助改善其国内形象。
而奥巴马在美国内的支持率也因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而下滑。能否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并降低失业率事关他明年能否成功连任。而有效遏制欧洲债务危机对于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甚为关键。奥巴马深知,德国这个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在帮助陷入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

德美关系新走向
德国联邦议会的最后一个集装箱将于7月31日从波恩运抵柏林;昨
天,德国政府在波恩总理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然而,就在德国政府和议会搬迁工作即将结束之时,美国驻德使馆在柏林的用地仍未落实。这是否象征着德美关系将进入一个不再“同步”的时期?
应该说,德美关系在战后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德美关系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战后初期,德美关系是“被战胜国与战胜国”的关系,德国对美国只能俯首贴耳。阿登纳当选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后,盟国要求他带领内阁成员到波恩附近的彼得斯堡山接受占领条款。当时,盟军的高级代表都站在红地毯上,而德国的内阁成员却站在红地毯外。当盟军代表宣读占领条款时,阿登纳朝前跨了一步,站到了红地毯上。这一步象征着德国至少在礼宾上要求平等待遇。
  冷战开始后,德美关系变成“被保护国和保护国”的关系,尤其是德国参加北约之后,又以北约平等一员的身份参加北约的种种会议。当时,德国只有紧密依靠美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因为只有美国才有能力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保护德国。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关系,被视为当时德国的“最高国家利益”。
 到了70年代,随着德国“经济奇迹”的出现和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进展,德国对美国的依赖逐渐减少。从勃兰特提出“新东方政策”以缓和德国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扩大德国在政治上的活动余地,到施密特与英法美一起平等参加讨论,直至北约作出“双重决议”,德国的地位上升到美国的“小伙伴”。1989年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德国时,甚至希望德国成为美国的“领导伙伴”。但当时德国仍处于***状态,军事上仍依赖美国,无力起到“领导伙伴”的作用。
自冷战结束、德国统一以来,德美关系的内外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统一使德国克服了在这方面对盟国的依赖;盟国结束占领并撤出德国,使德国成为国际社会中完全平等的一员;冷战结束,使德国不再面临军事威胁,不再需要美国的核保护;欧洲一体化取得的进展,使欧盟正在成为美国的政治伙伴;同时,德国内的政治条件也日趋成熟,使政府得以执行更为积极的外交政策,如派兵参加波黑的维和行动,派兵参加科索沃战争等等。国际形势的上述重大变化,自然会影
响到德美关系。不少德国学者认为,德美关系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伙伴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但这不排除双方存在分歧。
从目前情况看,德美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俄政策。德国的立场很清楚,主张将俄罗斯拉进欧洲事务,因为欧洲的安全与安宁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同俄合作,避免对抗,符合德国的根本利益。而美国则想利用俄目前的软弱,趁机挤压俄在欧洲的影响。德美在科索沃问题上对俄的不同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是贸易摩擦。虽然这是欧盟同美国的矛盾,但涉及的却是双方的经济利益。三是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要求德国企业对纳粹时期强制雇佣的外国劳工进行赔偿。德国方面则要求美国归还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拿走的原
东德国家**部的档案。
 在科尔时期,德国对美国的基本态度是感激,感谢美国战后半个世纪对德国的保护,感谢美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给予的支持。但目前德国新一代领导人是在反对越南战争、反对美国的声浪中起家的,他们要求美国“平等对待”的呼声早已取代了对美国的感激之情。他们希望美国尊重德国和欧洲的利益,尤其是在美国作出重大决策前,应及时同欧洲盟国磋商,而不是把决定通知欧洲。看来,德国争取“平等对待”的努力,将成为21世纪德美关系的新特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2: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