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在全世界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2 11:3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在全世界的作用》

美国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克里斯坦森(Thomas Christensen)于
8月3日出席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举行的听证会,就美中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发表证词。下面是证词的记录稿,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在全世界的作用:中国是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
托马斯;克里斯坦森,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
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的发言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06年8月3日

委员会主席沃策尔(Wortzel)、听证会联合主席巴塞洛谬(Bartholomew)和布卢门撒尔(Blumenthal)、各位委员,谢谢各位邀请我与你们一起对这个极为重要的题目进行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对我们的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日益增长,对全球各重要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所有的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强国,将在全球经济与安全体系内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在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之时采取的方式是否会与美国的利益一致,抑或中国是否会力图推进某些利益,却有损于全球体系及其为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缔造的和平与繁荣?中国的富裕程度提高,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是否有助于国内社会更开放、更透明和更稳定?简言之,中国是否会以全球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的姿态出现?这对美国21世纪外交是一个利害攸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们今后几十年看到的将是什么样的世界。
约一年前,前副国务卿泽奥利克(Zoellick)在纽约发表讲话,为讨论有关中国向何处去和美国应采取什么对策的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讲话中对中国成为全球体系内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希望。中国已经高度融入这个全球体系,同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利益。但是应该指出,前副国务卿泽奥利克并没有表示,中国目前已经符合他的构想,成为全球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他强调的是,美国采取的政策应促使中国成为全球这样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这实际上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关键所在。美国对华政策须两方面结合,一方面积极与之保持接触,最大限度地扩大拥有共同利益和相互合作的领域;另一方面也应该承认,我们需要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实力,以防中国最终走的道路不符合我国利益。在我国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扩展之际,我们力求鼓励中国与我们共同采取行动,加强和支持为美国、中国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缔造和平、安全和繁荣的全球体系。今年4月,布什总统在迎接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访问华盛顿的时候曾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和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中国兴起。前副国务卿泽奥利克也明确指出,我们不想遏制中国,相反我们希望有助于朝积极的方向引导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
在外交方面,我们正与中国密切合作,就一系列我们认为中国与美国拥有共同利益的极为广泛的问题进行接触。这包括可以明确指出拥有共同目标的诸多问题,我们为此与中国进行合作,开拓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这也包括双方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在这些问题上也保持接触,同时采取坦率真诚的态度保证美国的观点得到明确阐释。我国通过双边和多边的众多途径与中国保持各种不同层次的接触,但目标一如既往:努力寻求和最大限度地扩大双方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实现互利,同时在双方存在分歧的领域,要求中国理解我方的关注,并促使中国采取不但有助于促进我方利益,也有助于促进其本身利益的途径改变其行为方式。
现在请允许我提供一些有关的事例。美国通过大多数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和世界贸易组织(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及东盟地区论坛(the ASEAN Regional Forum)和亚太地区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等地区性组织与中国积极交往。在双边关系方面,我方通过两国商贸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和经济联合委员会(Joint Economic Commission)等形式的年度会议在经济问题上与中国保持接触。我方还与中方定期举行会谈,讨论防扩散事务、反恐怖主义合作、执法合作、环境和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及科学技术合作等。前副国务卿泽奥利克发起的高层对话和我方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期的经济政策对话提供了进一步机会,以利在更广泛、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层次上进行磋商。除了以上定期磋商外,双方每年还为主要决策人安排极为频繁的日程进行相互交流。例如布什总统最近分别于4月和7月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一次在华盛顿,另一次在圣彼得堡。中国副总理吴仪于今年4月访问华盛顿;中国高级国防官员和高级执法官员也在今年7月访问美国。实际上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两国内阁级官员来美或赴华访问。另外国会也安排了大量和频繁的互访。
美国利用每一次这样的机会要求中国与我们一起努力促进共同利益,增进和巩固全球体系,促进全球的和平、安全与繁荣。我方还通过这些途径促使中国将民主引进国内体制,同时更快地实现加强尊重人权和宗教自由的目标。我方向中国明确指出,这样做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一个国家如果实现自由和民主,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包括给予人们祈祷的自由,就能在国内保持更稳定的局面,在国际上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在中国与其他大国交往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将认识到,富裕和稳定的国家也是****的国家。通过与中国接触和扩大双方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进行合作,我方实际上正鼓励中国作为全球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发挥作用。简言之,中国成为全球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我方的目标,而且也为两国建立重要的互利关系提供了一个运行的框架。
那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进展如何?中国在全球体系内更积极地发挥作用的前景如何?在这两个问题上,我都认为情况良好,但还有很多情况有待观察。对于未来的情况,我表示乐观,其中有好几个原因。首先,中国已经将本身的未来寄托在全球化和在全球体系中获得成功的能力上。20多年来,中国人民因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全球经济发生联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从全球体系中获利,只有这个全球体系获得成功,中国才能成功。全球体系成功与否对于中国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其次,我认为中国已经认识到并且将继续看到,相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主要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中国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全球体系的一员,其自身利益会这些成员的利益更趋向一致。我认为,目前我们在很多方面都看到与此有关的一些迹象。最近国务卿赖斯在回答一个有关问题时谈到了这一点,这恰恰也是委员会在今天的听证会上提出的问题。国务卿赖斯指出,我们在联合国为处理北韩问题进行的工作是"美中关系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发挥作用"强有力的例证。下面请允许我对有关情况和其他一些事例略加说明:

北韩。中国在主持六方会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促成了2005年9月原则声明的诞生。平壤在这份原则声明中同意放弃核武器项目。过去几个星期以来,我们看到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向北韩表达对北韩挑衅性地发射导弹一事的关注,同时中国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一起通过了措辞十分强硬的联合国安理会1695号决议,谴责北韩的挑衅行为,并呼吁会员国采取具体行动防止国际援助用于北韩核项目和导弹项目。我们将与中国进一步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敦促北韩做出战略性抉择,完全地并以不可逆转和可核实的方式放弃其核武器项目;采取更负责任的行为;并执行联合声明。
伊朗。中国已经表示中国同意我们有关伊朗不得获取核能力的意见。一年来,我们与中国密切合作,寻求通过外交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国已公开支持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五常加一)对伊朗提出的奖惩方案。7月31日,由于中国表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696号决议,要求德黑兰最迟在8月31日完全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和再处理活动。如果伊朗拒绝服从联合国安理会1696号决议提出的要求,我们将在7月12日"五常加一"协议的基础上,与中国密切合作考虑下一步行动。
阿富汗。中国已经公开表示支持阿富汗重建和卡尔扎伊(Karzai)总统有关民族和解的努力。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承诺为阿富汗提供2.3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在2006年2月伦敦会议上新承诺的8,000万美元援款。中国主动加入"联合协调和监察董事会"(the Joint Coordination and Monitoring Board),这个机构的宗旨在于改善为阿富汗重建民用事业提供的援助。中国还为阿富汗国民警察部队提供非杀伤性设备。今年6月18日至22日,卡尔扎伊总统在访华期间会见了胡Jintao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并签署了11项协议,涉及打击跨国犯罪和促进双边贸易等一系列事务。
伊拉克。中国赞成联合国关于授权联盟部队继续驻留伊拉克的1637号决议,对伊拉克12月举行的全国国民大会选举表示支持。中国还祝贺伊拉克组成新政府并欢迎伊拉克领导人今后访问北京。在2003年马德里会议上,中国承诺为伊拉克提供2,500美元的援助,尽管这笔援款至今尚未发出。此外中国已经开始与伊拉克谈判减免债务问题,这可能意味着,在伊拉克欠中国的约56亿美元债务中,80%可得到豁免。
缅甸。尽管中国强调,保持接触比采取孤立和制裁手段更有利于避免缅甸局势动荡,但中国仍然于2005年12月在联合国安理会达成共识,同意通过安理会非正式磋商讨论缅甸问题。中国认识到,缅甸采取的政策已经导致缅甸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一步步恶化,在整个地区造成了危险 -- 如毒品贩运等。我们正就缅甸问题继续与中国磋商。
黎巴嫩。中国已对黎巴嫩旷日持久的局势表示高度关注并呼吁停火。我们在联合国安理会与中国密切合作,就以色列向联合国临时部队观察哨开火一事通过了安理会主席声明。这次事件造成4名联合国临时部队观察员死亡,其中一人为中国观察员。我方始终与中方保持密切联系,阐明我方有关停火必须具有持续性和永久性的立场。
苏丹。5月16日,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原则上--支持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从非洲联盟移交联合国的决议,使决议获得一致通过。尽管中国本身反对制裁,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4月份轮值主席,没有阻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672号决议,对被控涉及暴行的4名人员实施制裁。这标志着,自联合国安理会于2005年3月授权采取这类行动以来,旅行禁令和财产冻结等有针对性的制裁措施第一次得到实施。中国为苏丹南部的维和行动提供了人员,同时还表示将考虑协助联合国承担在达尔富尔地区的使命。
全球健康。在这个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中国主办了2006年1月的捐助大会,各捐助方承诺为抗击禽流感提供近20亿美元的资金。我们看到,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亚洲文化学院UACA和其他方面专家共同抗击全球疾病,提高了透明度,加快了通报速度,也加强了信息交流。
能源安全。我了解这是委员会特别重视的一个领域。我国的利益要求,中国和美国作为全世界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应共同改善供应安全,扩大非石油能源和天然气能源的供应,同时降低需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们正在取得进展。中国已积极参加"亚太清洁发展伙伴关系倡议"(the Asia Pacific 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的活动。这项倡议以提高能源安全和效率为宗旨。中国正在筹办10月份举行的能源部长级会议,该地区6大能源消费国(美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将讨论有关合作事宜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今年9月,中国将作为东道国,与美国能源部进行第二次年度能源政策对话,通过这个双边论坛讨论共同关心的能源问题和政策利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方与中国进行广泛的战略对话时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中国的能源政策。前副国务卿泽奥利克和副国务卿夏纳(Shiner)已经与中国有关官员深入讨论了中国的能源政策。我们正在促使中国认识到, 保障能源安全最好的途径是努力巩固全球市场,不要采取股权置换的方式与不负责任的、从根本上说不稳定的政权寻求优惠交易。中国正在改善其与国际能源机构的协调工作,同时努力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一方面降低国际社会对中国能源需求的忧虑,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其本身的能源安全。我们希望,长期而言中国会感到本身的能源需求能够得到保障。
当然,美中两国在很多领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我方利用一切机会使中国了解我们的关注:
人权和宗教自由。中国在人权和宗教自由方面的记录仍然极差。我们十分密切地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同时努力在我们每年发布的人权报告中全面介绍有关情况。我们继续利用每一个机会促使中国尊重本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这些权利不仅在某些方面见诸于中国本身的宪法,而且也属于国际公认的准则。我们向中国明确表示,中国不应该对有组织的宗教活动感到担心 --全世界最成功和最先进的国家都承认和尊重本国人民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祈祷的自由,中国如果希望获得成功,就不应该例外。中国需要实行民主、良好治理、法治,同时扩大公民社会的作用 --这些对于保障任何国家在信息时代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增长都具有关键意义。这些也都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我们希望中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设法说服爱国的中国人,这方面的改革将促使中国更强,而不是更弱。我们还反驳了一种怀疑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美国以支持中国实现自由和民主为名,实际上是为了破坏中国的稳定并阻止中国作为大国崛起。
贸易/经济不平衡。中国经济一直迅速增长,中国加入有规可循的贸易体系,美中两国都获得了益处。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对华出口每年增长20%以上。尽管如此,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Portman)在今年2月指出,"美中贸易关系提供的机会缺乏公平性、持久性和平衡性,造成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未能信守某些承诺"。我们努力在双边交往中敦促中国消除造成不平衡的因素,其中包括中国巨大的全球贸易顺差,中国还需要更迅速地采取行动提高汇率的灵活性。
我相信中国认识到国内生产能力过剩和贸易顺差造成的各种问题,正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基本上采取刺激国内需求的方式。但我们继续向中国明确表示,中国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重大经济不平衡侵蚀了与中国建立牢固关系的政治支持,助长了保护主义势力。我们还鼓励中国采取更多的行动促进多哈发展议程,因为这项议程可大幅度促进很多国家的经济繁荣。这项议程已面临重大僵局,我们认为中国应该更积极地发挥与其经济规模和表现相适应的作用。
防扩散。对于制止武器扩散,特别是涉及导弹技术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问题,我们在处理应该与中国拥有共同利益的有关事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我认为中国从战略高度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正在加深,但是中国需要进一步努力制止本国公司的扩散活动。美国将继续明确指出,中国有关实体的这类活动威胁到全球的安全,也威胁到中国本身的安全,我们希望中国进一步遵守国际不扩散准则。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参与处理北韩和伊朗导弹和核项目问题的工作,正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在这些问题上与我们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中国军事。中国继续进行军事现代化,包括大量增加国防经费,购买和发展越来越精密的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中国经济能力日益提高和军队结构相对老化的自然结果。然而,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展、范围和方向都缺乏透明度,将继续受到我国和中国邻国的关注。我们还注意到,针对台湾部署的力量不断迅速增强,构成了破坏现状的危险。我们根据《台湾关系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规定我们承担的义务,对有关的增兵情况做出反应。我们注意到北京拒绝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北京须降低这些威胁,加强海峡两岸的对话,包括与台湾正式选出的领导人直接对话。根据布什总统与胡Jintao主席关于增强双边军事联系的承诺,我们继续要求中国对其军事预算、原则和战略更开诚布公,以增进互信,改善美中军事关系。
最后几点看法
我想在这里结束我的发言,但请允许我补充几点看法。
首先,中国在全球兴起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不必视之为对美国的威胁。中国的确提出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会。通过维持美国地区和全球力量并建设性地与中国保持接触的战略,我们正积极促使中国切实认识到,支持和加强国际体系符合其本身利益。我认为中国正日益认识到这方面的利益,我们在很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正在取得进展。
其次,我们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同时继续对我们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磋商。我们已经看到,27年以来,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已经逐渐扩大。我可以说,这些领域还会继续扩大。
现在我将很高兴地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

(发言稿完)

附:前美国副国务卿泽奥利克(Robert B. Zoellick)于2005年9月21日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 on U.S.-China Relations)就美中关系问题发表的演讲:中国往何处去? ── 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09:1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