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冲刺的好帮手,历年哲学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30 03:4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还在为找不到可靠——而忐忑么?你还在为没有看完书或没多看几遍书而感叹么?不用担心,因为各个大学指定的书版本虽然不同,但是里面内容是差不多的,何况哲学专业题数量是有限的,每年各个大学考的题都大同小异。本人是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研究生,做了大量的题目,整理了大量的——,在这一年中我又充实求证了很多导师的方法,现在终于编成了冲刺版全国大部分高校历年哲学试题的题目和——(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请需要者和我联系。邮箱liaodoudou@126.com.QQ: 495689534.电话:13520132064,15910821227,本人姓廖。
现附一道中国哲学题的——参考大纲
论述王阳明、朱熹、和王夫之的格物学说的比较?(认识论)
——分四点论述
第一,        认识的对象方面: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他是很明显的由外而内,把外化的天理化为内在的良知,然后又由内到外,内在的良知扩充为事事物物之理,不是主观到客观而是主观使客观得其理穷外理,王的方法就是从内心致良知。完全的忽视感性认识作用,只单纯的重视心的作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朱熹虽然也是唯心主义者的代表,但是他的格物学说主张把先验之理外化位“在物之理”,主张于事事物物上穷理,逐一穷理,有一定的唯物倾向,认为人虽然是理在内心,但是必须要格物才能穷理,格的物多穷的理也就多。重视感性认识的作用。王夫之是典型的唯物主义学说的代表,他重视感性认识的第一作用,同时也重视理性认识的作用。主张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的提高。~~~~~~~~
第二,        认识的能力方面
第三,        认识的过程方面
第四,        认识的标准方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5 05:1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