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复习攻略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篇(转)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8 11:5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编:院系情况'
1. 学院概况
2  国际关系学院概况.   
【发展概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60年建立的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学院现有三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系)三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以及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等众多学术研究机构。学院师资力量较强,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整齐,现有教师73名,其中教授26名(含博士生导师14名),副教授34名,讲师13名;各类学生1088名(内含各层次的留学生157名),其中本科生487名,硕士生333名,博士生151名,政治学专科生117人。
 【教学工作】
  2000 年,国关学院进一步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学风、考风教育,顺利完成学校及学院的各项教学任务。一年来,学院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大量国外专家教授来校上课,形成了本院教师、国内兼职教授及国外兼职教授相结合的各个层次的教员队伍体系。学院还着重加强了外语教学的力度,全院学生的英语口语课一律聘请外国教师任教,部分研究生的英语精读课程也聘请了外籍教师上课。在此基础上,学院与国外院校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选派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国外进修、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关学院2000年7月,在总结各相关系、所教学、科研计划的基础上,本科生国际政治专业和外交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再度修改,进一步明确了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使课程的安排、学分和学时分布更加合理。9月,学院高薪聘请校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名专家 13 人共同为本科生开设《政治与文化》一课,加强对广大同学的文史知识教育,大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与此同时,由离退休老教授所组成的学院专家听课组,抽样检查了《中国外交思想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两门研究生课程,以及《俄罗斯政治与外交》和《台湾概论》两门本科生课程,采取听课、开座谈会、发教学检查通报等形式,努力改进全院教学工作,进一步督促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和肯定。此外,学院所有本科课程全部参加学校教学评估室组织的教学评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年度,国际政治系王联讲师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科研活动】
截至2000年底,学院教师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国家教委项目及国际合作或海外基金资助课题有3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包括在200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中标的4项课题,即,“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持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黄宗良教授)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政治系王杰教授)、“地缘政治与中国对外战略”(主持人:外交学系王福春副教授)和“经济全球化对21世纪初中美关系的影响”(主持人:国际关系研究所王勇副教授)。2000年,国际关系学院所属各科研机构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科研活动,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其中主要包括2月国际关系研究所在日本东京与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的美日著名学者举行了第二次“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关于1945-2000年中日美关系的学术会议、3月亚非研究所与日本卡乐 B 研究基金在北大联合举办的“21世纪的中国、日本与亚洲”国际研讨会、8月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论坛”国际研讨会等3次国际学术会议,以及1月非洲研究中心协助教育部举办的“智力援非工作的发展与前景”讨论会、5-7月,亚非研究所协助教育部举办的“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及教育文化交流”系列研讨会、9月国际政治系与中央统战部和《中国西藏》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研讨会、12月由社会党研究中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联合举办的“大众传媒信息技术与政党政治”学术讨论会等4次国内学术会议。12月16-17日,学院召开科研工作会议,许智宏校长、何芳川副校长以及社会科学部程郁缀部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全院30多位教师在会上围绕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问题、重点问题和科研工作重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对学院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设想。据统计,全院教员2000年共出版学术著作12本(含译著5本),论文210余篇。在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科研成果评奖工作中,国际政治系方连庆教授、王炳元教授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金质教授主编的著作《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亚非研究所李安山教授的著作《非洲华侨华人史》、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孔凡君教授的著作《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大国背景》以及国际关系研究所罗艳华副教授的著作《东方人看人权》荣获著作类二等奖,国际政治系李义虎教授的论文《科索沃战争所带来的国际政治思考》获论文类二等奖。
4  【外事活动】
  2000年,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和学生共有57人次到国外访问、讲学、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接待8位外国专家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以及21位短期来访的外国专家。该年,国际关系学院保持和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外国和港澳地区院校有: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大学、成蹊大学、信州大学、新泻大学、名古屋大学、美国美利坚大学、法国波尔多第四大学、,以及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除与上述大学展开友好合作外,10月21-28日,与日本成蹊大学在东京举行了"21世纪东亚国际新秩序 " 学术研讨会,来自两校的专家教授10多人与会。
  【党的建设与学生工作】
 2000年,国际关系学院共有党员390人(包括预备党员73人),其中教工党员113人,学生党员277人(其中本科生党员112人,研究生党员165人),党支部19个。在学校党委及学生工作部的领导下,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坚"全面育人" 的方针,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并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院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院坚持以服务师生为指导思想,依据不同年级特点,围绕全面成材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渠道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一年来,全院共评选出三好学生、学习优秀奖等奖励90名,光彩、五四、汇凯、光华等项奖学金116名;另有20位同学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其中5名同学被评位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1999-2000学年里,院团委被评为北京大学"红旗团委",97级本科班获北京大学班级"五四奖杯"和"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98和99级本科班被评选位北京大学先进学风班,学院也被评为北京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5周年院庆】
 2000年5月26日,国际关系学院在北大办公楼礼堂召开大会,庆祝北大国际政治系建系40周年暨国际关系学院建院5周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钱其琛出席大会,并就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点问题为全院师生及返校院友作了重要报告。钱院长首先就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应注意的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宗教和人权理论等四个问题做了阐述。他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时期,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这方面担负着重任,希望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建立起科学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关系专门人才,并产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在报告中,钱院长还就当前的台海局势作了重要指示。出席大会的领导同志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雷洁琼、**中央联络部副部长蔡武、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沈仁道、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德炳、校长许智宏等。来自教育部外事司、中联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央编译局、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有关部门和院校的代表、北京大学其他校领导、校机关各部门和院系的代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陈国钜有限公司、香港高阳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国际关系学院返校院友和在校师生代表近千人出席了庆祝大会。
 【《海峡风云》获社会热烈反响】
  2000年2月,由国际关系学院与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七集电视专题片《海峡风云》完成拍摄工作,自3月下旬开始在北京电视台一台黄金时段播出。该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和可视性,是国内学术界和电视工作者进行合作的有益尝试。自播出以来,获得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受到有关部门和报刊的高度评价,评论认为该片是台湾选举结束后第一部反映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力作。国务院台办、北京市台办、空军、海军和有关高校都对该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
 2.国际关系学院的简要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成立后,原国际政治学系扩大为三系一所,即国际政治学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传播学与文化交流系和世界社会主义学研究所。后来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先后并入学院使学院的实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其中传播学专业将要在今年11月22号独立出去,成立独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    现设有学士专业: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外交学与外事管理;双学士专业: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硕士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传播学;博士专业: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其中国际政治专业(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为国际级重点学科。
  现实的说,国际关系学院所设立的专业,与当前社会的主要就业趋势并不太符合,有人在三角地上发表帖子评论文科北大的各个院系对国际关系学院的评价是:即使在北京大学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说现在国际关系学院发展没有光华与经济管理学院或者法学院发展的快,因为毕竟这些专业方面的人才,更受社会的环境,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不要在乎别人如何去看待,更何况国际关系学院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比别人差。
  国际关系学院现任院长即是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年即是国际关系学院建系45周年,建院5周年。
  3. 外交学专业及导师简介
  外交学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从99年开始单独招生。导师主要有贾庆国,叶自成,王富春,张学兵,沈青兰,方向勤。其中,贾庆国老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叶自成老师是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两位老师都是在国内学术界很有声望的学者,可以说,每个报考外交学专业的学生都希望能做这两位老师的学生。其他老师的实力要相对薄弱一些,但是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关键是能进入北大学习,只要你对外交学感兴趣,不妨就报这个专业,因为外交学是一们新兴学科,在学科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建设的东西还很多。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外交学在简章上写明有两个方向,即:外交学,中国外交。根据今年情况,方向的区别不是太大,因为,今年入学以后,系里要求学生重新选报导师,这样方向的选择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相比就不一样,后两者,据称,严格按照方向招生,所以方向的选择就很重要,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及希望的导师,另一方面要考虑这个专业,这个方向的竞争力。而且,与其他专业相比,这个专业方向较少,相对而言,每个方招生的人数就多一些,出现高分不能录取的情况就比较少。
  我想只要你对外交学感兴趣,不妨选报外交学专业。
  4. 国际关系研究所及导师介绍


 国际关系研究所共有3位老师可以带研究生,分别是:  
袁明,是研究所的所长和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是一位在国内学术界甚至在国外都很有声望的一位老师,侧重于大国关系及美国研究
  张小明,侧重于美国对外战略与冷战史的研究,也是一位在学术上很有造诣的老师。
  刘金质,侧重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综合而言,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导师在学术上都很有声望,所以,往年报考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学生也很多,去年国际关系研究所共招了9名学生,是历年来最高的,以往一般都是每年招5人左右。
  7. 国际关系教研室及导师介绍
 国际关系教研室老师较多比较有声望的有:
  李茂春,也是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与国际政治系副主任。
  方连庆,是博士生导师,不带硕士研究生,但是,方老师在国际关系方面,特别是在国际关系史研究方面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人。
 许振洲,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副院长,法国波尔多大学的博士,主要侧重于法国外交研究,以及中法文化比较 。    连玉如,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侧重于西欧问题研究,以及联邦德国的对外政策研究。
  朱锋,主要侧重于国际安全以及人权与国际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学院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其他老师还有朱文莉,梅然,王炳元,梁根成老师,学术水平就相对较一般一些。
 5. 国际政治教研室及导师简介 ,
  国际政治教研室与国际关系教研室同属于国际政治系,也是三个专业中最早招生的专业,因此,学科建设相对比较成熟,老师的实力也较强一些。国际政治今年划为六个方向,计有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研究,东亚地区研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研究,东南亚地区研究,南亚地区研究,与往年相比,没有再单独提亚非研究所如何招生,不知是什么原因。
  国际政治教研室主要有以下导师:
 张锡镇,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东南亚地区研究。

 陈峰君,也是博士生导师,主要侧重于亚太政治与经济,南亚政治与社会研究。

  梁守德,是前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大力倡导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也是博士生导师,现在仍然是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侧重于国际政治学的理论研究。
  林代昭,大家都熟悉,也是著名的考研辅导专家,也是博士生导师,主要侧重于台湾问题与中日关系研究。

 潘维,19996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侧重于比较政治,与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邱恩田,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党委书记,是否带研究生不是太清楚。 $ d$ L7 z4 ^3 Z3 \


 王杰,也是博士生导师,主要侧重于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研究,以及拉美政治经济与外交研究。
  由于国际政治专业专业建设比较早,所以导师实力都还可以。最后欢迎你报考国际政治专业。
 第二编:参考书及分析
  1. 关于考研的参考书问题之国际政治概论
  国关考研的三门专业课分别是:国际政治概论(含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

  国际政治概论主要以梁守德主编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为主,这本书原先是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年版,所以很难买到,这两年考研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是复印这本书的,不过现在这本书有了新的版本,2000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这本书,即《国际政治学理论》,但是,新旧两个版本内容上差别很小。

 另外,好多学生都问到了世界经济这一部分如何考,这两年的情况是:这一方面的问题很少,只有填空题少量的涉及到。例如这两年的考题中涉及道了发展经济学,日本的雁行模式等,主要还是些常识性的问题。
  这门课的另一重要参考文献是:邱恩田老师的笔记,据称,邱老师是这门课的主要出题人。如果能搞到这本笔记,对你理解这门课以及答填空题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如果你盲目看书的话,你会觉得填空题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而笔记中则涉及到了这些内容。 "
  另外对于国际政治概论这门科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时事内容的关注,比如说2000年考研试题就涉及到了“克林顿主义”,这些内容在课本甚至笔记中肯定不会出现的。

  2.考研参考书之中国外交史

  中国外交史大家一致推荐的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国外交史》,即晚清部分,+++国部分,新中国(1949-1979),新中国(1980-1994)。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即为:论述全面,所有问题均涉及到了。但是一个不利的地方是引证文献太多,阅读起来比较吃力,再一个卷帙浩繁,四卷本洋洋两千多页,令人望而生畏,但是笔者以为复习仍需以这一套书为主,因为一些小的问题,比如说99年“间岛问题”,其他书可能很难论述到。但是,存在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对整个大的脉络不好把握,对此,笔者建议参考以下几本书: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1949-1995)》中国青年1996年版。杨公素的《+++国外交简史》《晚清外交史》
  3. 考研参考书之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主要参考书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际关系史,王绳祖主编上册,何春超主编下册,法律出版社

 2,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方连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方连庆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中王绳组本主要看1917年部分,1917年以后部分仅做参考,而主要应以后两本书为主,因为,首先方老师是本院的老师,其次,国际关系史主要大题当然都是现代部分,1917年以前部分主要是一些填空题,以及少量的名词解释。所以,这一部分应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识记,而现代部分则需要对一些大跨度的历史沿革做一些专题性的综述,以及横向的分析。主要应侧重于对一些大的论述题的把握。
  4. 考国关必备资料

  对于考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的同学,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书是一定要看的,下面是这方面的参考书以及杂志:

  1近代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到1945》王绳祖主编,法律出版社(原分上下册,现已分开出,下册为:国际关系史:1945-1980,参阅)

  2现代 《现代国际关系史: 1917-1945 》方连庆主编,新版,北大出版社

 3当代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上下册)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北大出版社 1999年9月中旬出版。

 4 当前(主要参看杂志)〈世界知识〉〈国际问题研究〉(杨成绪主编)〈现代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世界政治经济与外交〉、希望对各位有益,资料来源绝对权威

  5. 国关推荐书目(二)
  1、《国际政治理论》,梁守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国际关系史》(近代部分),王绳祖主编,法律出版社。

 3、《国际关系史》(现代部分),何超主编,法律出版社。
 4 、《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方连庆主编,北大出版社。
  5、《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方连庆等主编,北大出版社。

 6、《中国外交史》(一套四本),河南人民出版社,吴东之等主编。


 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北大出版社,石志夫主编。

 这些书各有用处,看你怎么用。

  6. 国关新闻与传播学参考书目
  以下书目仅供参考,不是考试范围

  新闻学参考书目
  成美,童兵《新闻学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张允若,高宁远 《外国新闻事业是新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

 或《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 傅显明 张隆栋 中国人民出版社
  童兵,展江,郭青春 《新闻传播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个人建议)
以下四本有关新闻业务,翻翻即可,在考试中体现不明显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6月
  汤世英《新闻通讯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10月 - ?1 a- Z' ?7 E7 b1 n
  郑兴东,《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秦圭,胡文龙《新闻评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
 传播学参考书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这本书可能已经没有的卖了, 无所谓)   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
  张隆栋 《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彬主编 《大众传播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年(个人建议)   
  综合科考试(个人建议)
建议 看一看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出版社
  论语 吕氏春秋 韩非子等古典哲学书籍,(没时间,也无所谓)
建议参考二学位的综合知识考题(国关学院有售)

7. 新闻学考研资料(转)仅供参考
  新闻学考研资料
  
 作者:徐福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3-21 19:53:34 | 只看该作者
信息落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 10:39: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太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30 21:24: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28 09:36: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3:3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