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见日本对华“双手互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00: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中日两国间就钓鱼岛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中国是一以贯之的上下口径一致,同仇敌忾;反观日本,似乎政府内部、民间团体、政府与民间都步调不一致,杂乱无章。比如,日本政府内部首相与外相之间意见不一,民主党、自民党与共产党之间主张各异,民间团体、媒体与政府之间又是众声喧哗。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对于这一现象,固然与两国政体的不同有关:中国是集权式,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是分权式,容许各种不同声音。但就笔者观察,这其实也是日本有意而为之的“双手互搏”。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老顽童有一门功夫叫“双手左右互搏”——就是通过类似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这样的“不和谐”举动,来增加自身的攻击力,达到打败对方的终极目的。表面上看起来,左手和右手的工作不协调,力往各处使,实际上却相当于我们中国人习惯的“两人共唱红白脸”,是在总体目的高度一致的前提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乱打”。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一个人双手“劲往一处使”才更有力,“一把筷子折不断”,团结才是力量,只有“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是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如果左右双手各干个的,岂不是力量分散,于达成目标不利吗?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把方向和目的彻底同一化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更流于形式,使达成目的的手段和套路简单化、机械化,反而于达成目的不利。
  不妨看一下最近“钓鱼岛事件”中,中日双方的表现和结果:
  中国众口一词,看起来气壮,实际上并无回旋余地:我们一再反对,一再抗议,甚至多次夜间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但也别无他法,只能如此……尽管我们也迫使对方放回了我方的船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套路太单调,所能用的手段,实在太少了。
  反观对方,日本政府、日本民间就很好地使用了“双手互搏”这个套路:政府内部一方面有首相维持和中方的大局,一方面由外相发表一些“出格”言论来突破一些禁忌和底线,从而为日本争取利益;政党方面,在意识形态这方面一贯支持**的日共(老朋友)非常强硬地主张钓鱼岛主权,对于老朋友此刻做出的损害中方利益的举动,**既拉不下脸,又不能不抗争,左右为难;民主党作为执政党,一方面要维护两国关系和经济往来,一方面又正好以国内的反对声浪来与我国讨价还价;而向来比较强硬的自民党一以贯之,正好作为民主党政府向我要价的口实;而民间一方面是很多人去游*反中,一方面又有对中友好团体在幕后做工作……这样左右互搏之下,正是又打又拉,又笑又哭,目的却非常统一,都是日本利益的最大化!效果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宣称领导人间不交谈,却还是有了总理级别 “走廊谈话”、防长级别“电梯交谈”;我们坚持要日本立即放人,对方却一拖再拖;我们宣称钓鱼岛是我们的,却不改日本达到了借此向全世界宣示主权的目的;我们宣称中断一些交往,却立即有装载日本最希望得到的稀土资源的轮船开往日本,接下来又是容许日本军舰访问青岛;而且军舰访问青岛一会说来,一会又说不来,完全是由日本掌握了主动权;对于其外长的言论,反而是中国不少人言“日本外相太嫩,没有章法和分寸”——其实,作为外相,为国家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关键,章法和分寸比实打实的利益还重要吗?事实上,日本国内对此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这些言论出格的政客,即便“迫于压力请辞”了,往往也能东山再起,甚至盘踞更高位置。这就说明,日本国内很清楚这些人替他们争取的利益,用选票认可和支持了他们的对外作为……
  其实,日本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这种双手左右互搏,几乎每次中国领导人访日期间我们都可以见到:当初胡主席访日,日本媒体就大谈子虚乌有的“毒饺子”事件,提跟他们八竿子打不到边的西藏问题和圣火事件;后来温总理访日,也是如此——一方面,日本政府的接待有礼有节;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和在野党、民间人士却是大放厥词,以此给日本政府向我方谈价还价增加砝码。这样,日本政府在与我方的谈判中,即可软求,又可上演一幅无可奈何的苦肉计,即便谈崩了还有更坏的谈判对象来玩“进两步退一步”。次次都如此,却也几乎每次对都有所得,而我方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起码没见到好的反制措施。
  老话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于日本的双手互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不仅有专门的宣传管理部门,有大陆主体的发声渠道,还有港、澳、台等与日本既利益纠葛又政体一致的众多发言渠道和表演舞台。只要我们协调得法,完全可以用“三国演义”、“多国演义”来对付日本的“双手互搏”。也许,什么时候,我们的主管部门和社会也能意识到不同声音的好处了,能够放开、容忍不同声音了,也就是中日有重大纠葛时一再得见的日本双手互搏道再见的时候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3-23 22: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6 01:3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