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原创】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历程总结 之二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历程总结 之二
隔了一天,思路就乱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
原本想像复旦经验的那个帖子一样,把具体十三本书我怎么看的也认真回顾一下,但是后来决定还是不那样写了,因为那13本书中,不少书在我开始认真准备考研之前就已经看过或者大致了解过,比如《政治学十五讲》、《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学概论》、《政治科学》、等,要么是我之前本科学习时的教材,要么就是老师推荐过要看的书。我并不是开始复习考研才接触这些书,所以复习起来(特别是第一遍)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担心写出来之后反倒会对有些同学产生误导。当然即使很多同学是现在才开始复习也不用担心,毕竟现在动手比较早的话时间是完全充裕的,大家努力就好。
关于战后国关史和新中国外交的参考书,北大推荐的那几本都是写得比较详细的,看起来可能得多花一点时间。我个人认为,关于这些基本的史实,国内出版的这些书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所以也可以用写得比较概括一些的书,比如刘德斌的《国际关系史》,谢益显的《中国当代外交史》等。我去年复习时找王泰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费了很大的力,找了很多书店都没买到,最后第三卷只能请同学帮忙借了北大图书馆的书出来去复印。所以要是有同学现在也在很费力的找着几本书的话,现在完全可以用别的外交史的书代替了。除了谢益显的那本之外,还推荐一本杨奎松主编的《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论坛里好像有这本书电子版的下载。
以前很早就听说过,说北大考研的参考书也就仅仅是参考而已,实际经历考试之后,对这句话深表赞同。大家可以看一下近几年的考题,除了国关史中的名词解释之类的题能在参考书中找到答案之外,很少有其他题的答案是会原原本本的在参考书中找到的。这也就是说,对于要考北大的同学而言,只看参考书是完全不够的。当然北大推荐的那些参考书都是很好的专业书,但是对于考研而言,那些书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我个人感觉,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应该是北大老师的讲义、课件或者老师给自己本科学生的内部资料这样的东西。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看许振洲老师的《政治学原理》的讲义比看其他那几本参考书的收获要大很多。当然,如有有时间和机会去听课并且认真做笔记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很多外地的同学来说可能并不现实,所以给大家推荐一下我自己知道的获得这些讲义和资料的渠道:第一个当然就是这个国关论坛了,北大版里有很多讲义、课件,第二个是北大国关院的网站,在介绍许老师的那个网页里就有他的《政治学原理》的讲义,牛军老师的个人主页里也有《新中国外交史》的大纲。这两个方法是最简单的,可能很多同学早就有了,那我就火星了啊……总之一句话,尽量弄到老师的讲义之类的资料。PS:非常认同复旦经验帖里对白鹤大哥他们编的那本国关考研红宝书的评价,绝对是一本很有用的复习资料,虽然有些地方还有改进的余地,但是瑕不掩瑜,那本书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我也向大家推荐一下啊,顺便感谢下白鹤大哥他们。
除了讲义和参考书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在平时注意看一些学术期刊,北大的题总体说来还是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的,而且平时看一些学术论文也有助于培养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和对特定问题多元化的思考角度,个人认为这对于专业课的答题,特别是论述题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去年主要看得期刊有《世界知识》、北大出的《国际政治研究》、还有人大复印资料系列里的《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当然有时也看《外交评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这些期刊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一般都会有,每周花一个下午左右的时间就能大概翻完。当然翻看得时候也得注意一点方法,就是前一个帖子里说过的,在分析前几年的考题之后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能对常考或者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敏感性,那样的话看期刊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至于对于每篇文章都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的看,还是那句话,效率最重要。除了期刊之外,也推荐大家看一些时政类的电视评论节目,比如凤凰卫视的一些时政分析、评论节目还是可以看看的,没有条件看电视的同学可以上凤凰网。
复习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大家要随时关注相关的考研信息,还有国关院的老师最近的动态等(动态主要指发表的论文、参加的学术活动之类的,这些东西估计还是会对考研出题有影响的,特别是10月份以后的)。信息的话可能会涉及考试科目、参考书的变化、试卷结构的调整之类的,不过因为去年刚改过政治学概论的参考书和试卷科目构成,所以今年再变动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刚才提到答题,就说一下具体考试时候的问题吧。专业课试卷打开以后,首先应该对整个试卷各部分的时间做一下大概的安排,比如名词解释一个要用多少时间,全部做完名解要多长时间,一道简答多少时间等,最主要的是要给简答题和论述题留出足够的时间,特别是论述题,是最关键的部分,毕竟一道题的分值很大,答好了可能就多得五分八分的了。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两道论述题,我个人建议是每道论述题至少应该有40分钟的时间来答题,答论述题之前,可以先用一点时间大概整理一下思路,尽量保证答题时条理清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切忌想到一点写一点,当然也不可能安全排除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考场上要灵活应变,至少表面上还是要让自己的答案看起来比较有条理性。至于具体要答满多少页答题纸的问题,考虑到不同人根据字体大小、行间距不同等会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说自己答了多少页也不太有参考意义,总之尽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完整就好了,考完专业课之后手疼是肯定的。有时候还没答完手就开始疼也很正常,所以平时也应该注意练习,特别是写字速度相对慢一些的同学。
说完了初试说复试。北大今年是3月12日下午出的成绩,同时研招网上出通知说3月22日上午全校统一进行英语听力考试。所以准备复试的时间也就是八九天。这里要说明的是,按北大国关院的规则,不是所有达到学校分数线的同学都能进复试,还要根据排名,按实际招生人数的130%的比例确定进复试的考生名单。所以,考北大国关院从来就不是要上分数线的问题,而是需要考前几名。初试成绩出来大致能确定自己可以进复试之后就开始准备复试了,但是国关院的速度似乎要慢一些,复试的具体规则和方法等信息是要等几天之后才会知道的。根据我了解的去年复试的情况,复试是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没有笔试,这会减轻一点压力,但是具体面试包括些什么内容我刚开始也并不知道。由于担心自己的英语,所以我刚开始的两三天基本上就是准备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直到后来联系到老师才知道面试中是没有英语口语面试的,这个时候才开始抓紧复习专业课,时间就显得有些紧迫了。复习专业课就主要是看学术论文,看一些热点问题的资料,当时可能是忙得有些乱了,我居然没去复习中日关系这样的大问题,结果吃亏不少。复试当天是上午考全校统一的英语听力,下午面试,有五个老师参加面试,每人问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大概有三分钟的准备时间。第一道是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和伊拉克目前局势的,我准备过,但是可能有些紧张,答得并不好。第二道是联合国改革,也准备过,但回答得一般,主要是想回答得全面一些,所以可能时间没把握好,答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有老师开始在看表,意识到自己可能超时了,所以匆匆结尾。第三道题是关于东盟宪章的,哈哈,我的毕业论文题,问这个问题的是国际政治教研室的主任,张锡镇老师,他也是面试的负责人吧,所以感觉自己有些幸运,而且之前看过张老师写的对东盟宪章的分析,所以这道题回答得应该不错。正有点得意时就立马栽了跟头,第四道题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道题是08年公共政治课选做题的第一题,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巧合的再遇到一次,更没想到的是,我之前居然没想到要复习中日关系这样的重要内容,结果回答就很惨,只能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去答了,而回答的过程中自然避开了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和提出时间,结果回答完之后老师就追问我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和提出的时间,本着诚实的原则,我回答说自己没太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内涵不太清楚,时间就按自己大概推算的说了一个时间,老师听后笑了一下,真不知道那笑是什么意思,极度担心……好在后来查资料,时间自己还是说对了……。接下来第五个问题,巴基斯坦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在受第四题的影响,回答得也很一般。
把复试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是希望大家能吸取一点教训,准备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而且回答时不要紧张或者尽量不要紧张。面试出来之后,还有等候面试的同学问我英语难不难,有些意外,直到面试前几分钟都还有些同学不知道具体复试方法,这也说明了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的重要性。
面试结束,又开始了焦急的等待,国关院的速度确实有些慢,直到11号才出最后结果。
写到这里,觉得自己写得已经比较全面了,也让大家受累看这么多,但愿不全是废话。经历了考研,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很乐意和即将要考的同学交流,如果还有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加我QQ联系,27913887。
终于写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