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月我陆续在网上发表了"考研专业选择"几篇文章,收到许多热情读者的来信.直到我在世界杯决赛时收到录取通知书,我才放下心来说几句.由于时间篇幅所限,上几次讲得过于粗略,在这里根据读者的较集中的问题说一下。由于时间有限许多热心研友的邮件无法一一回复,敬请原谅。今天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呕心沥血之作。希望编辑同志采纳.这文章并非告诉你如何安排时间参加那个辅导班 --这种文章现在太多了。我写作的目的帮助大家认清前进方向 ,现在网吧整顿,我又在外旅游,好不容易才找到个地方发表一点心得,望大家喜欢 。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可以说是“失落的一代”作为79年底出生的人,我深感七八十年代人差别。虽然他们适逢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比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好,但因如此,他们学习没有七十年代的人刻苦,物质好有电脑,诱惑太多了,而且他们老碰到改革,高考搞3+X,现在考研又要改了。现在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现在考研越来越不看重初试成绩了,今年上380分的被拒绝录取的大有人在,而相反有相当一部分340甚至于320~330的还有“破格录取”甚至“录取没问题”网上有一消息说武汉一考生高分但还是读研渺茫遂跳楼自杀,这在往年可谓咄咄逼人的怪事。对于绝大多数从小考到大的中国学生来说,这可谓致命的重创,除了重点大学的精英,有多少人能“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有较强的科研,动手能力”如果不是看分数,那对于许多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的人,摆在面前的将是一条死路。高考时由于年纪小单纯,受父母影响很大,志愿往往不合理,到了大学后,大部分同学才逐渐给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但这时往往很难改变现状。考研也许是许多人的最后一搏。美国的大学主要是给学生打好基础,真正的专业是在读研究生时才定的。但中国往往本科就把人定死了.”,。想当初我在96年读中学时候我曾注意到考研的书没几本,就是人大的,陈文灯的等几个版本,但从2000年以后特别是在今年考研的书数量大增,不仅民间版本的书翻了几番,连官方的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也要“分一杯羹”大量赚考研学生的钱。现在的书可谓真的令人眼花缭乱,鱼龙混杂,不知道如何选择,以前许多人都有毕业工作几年再考研的打算,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形势每年都在变,而且变的不小,象考听力,口语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变”,万一来个什么大变,现在不考,可能一辈子都与研究生无缘了!
不过现在改革都是对研究生将来学习考虑的,如果一个学生到研究生还是用应试的方法学习的话,他肯定是要失败的.现在流行跨专业考,有些人应试水平高,加上考研专业课考察比较"粗线条"到就读时才感到吃力.实话说改革是对大家负责.但任何事有弊端.交通法规还不是给许多人带来麻烦?实话说,我虽然跨专业成功了但我仍然感觉知识结构不够完整,扎实,这无疑对以后发展不利。在此奉劝跨专业考试三思而后行,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考上再说”。
现在很多人跨专业考计算机我觉得并非明智之举.首先计算机需要天赋,这不是能通过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大多数人学习能有的.其次如果你读计算机研究生仅为找一好工作我觉得还不如多考证或参加培训,因为计算机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是教你学什么软件,学习的往往是很多人认为"过时"的基础理论而这些非常繁琐枯燥(工程硕士除外)而且你读研读得不精,单一个硕士文凭只是一个"花瓶"再次,现在所有专业都用计算机,结合专业运用更有趣而且难度也小找工作更有针对性,且适应能力强 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应用数学专业同时具备数学系经济系两方面优势,就业机会很多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方面专业能力才更有竞争力.举例我读的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就融合了工程学,经济学,应用数学,管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
这里首先讲清楚,本人并非报考纯粹的经济专业.本人是由土木工程转考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由于交通运输系统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经济学对这专业很重要.这专业也是工科中比较少见的涉及经济比较多的专业所以我谈的经济学也主要是应用方面的.在科班出身的经济骄子面前献丑了!由于我经济学完全靠自学,发现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对经济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有许多误解,今年我跨专业在专业课运输经济学中取得较好成绩,在此谈谈看法.
首先必须说的是数学的重要性.现在国外普遍认为一个数学家可以不是经济学家,而一个经济学家必需同时是一个不错的数学家.如林少宫教授既是数学家也是人大版计量经济学译本的作者。许多经济概念如"弹性""边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等都需要借助数学来描述.经济可以不用数学,正如学力学也不一定用数学一样,但那种是面对大众的科普教育,一个简单概念需要用大量的具体例证概括.自诺贝尔经济学奖成立以来绝大多数获奖者都是成功运用数学工具的.在美国经济学大概分和三层次:一是对大一大二的初等经济学,主要用初等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和少量的微积分;二是大三大四的中等经济学,主要用微积分,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三是面对研究生的高等经济学,需大量运用高等数理统计,组合最优化,泛函分析,不动点理论,测度论,勒贝格积分这些近代数学工具甚至于在数学界都公认极度抽象的的拓扑空间论也得到运用.可以这么说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数学在经济中的运用都大于工科.但许多工科学生普遍有这一看法,认为经济数学"简单""数三数四比数一二简单的多",这几年工科转经济的载在数三数四的不在少数,这些人专业课多数也不好,甚至考个20,30多分(可以说经济与数学是相辅相成的.往往一个好带动另一个,或两个一起不好.)这里还要提的是管理类专业不在讨论范围之内,管理学主要是些定性的东西虽然也用数学但要求要低得多.现在数学分经济类与理工类.长期以来人们(包括我)都认为经济数学"简单"这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专业不清楚.这类专业大致分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理论的有综合大学,财经大学的数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用数学多)和财政学(用数学少)应用的有工科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用数学多)这又包括林业,农业,运输,产业经济管理等,再有就是会计,国际贸易,投资经济等用数学少的俗称"万金油"专业.大家就是把他们误解为所有的经济管理专业.会计虽然与数字打交道但他不是数学.严格说统计也不是数学.数学与定量分析不是一回事,如效用理论,净现值计算方法就只能说是定量分析方法而非数学。书店里经济类书架的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而非数理统计.统计与数学不完全是一回事,统计侧重于归纳,数学侧重于演绎推理;统计研究的是有量纲的具体数据,而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字规律,数字已失去了具体意义;统计必需深入实际,但许多重要数学成果都是数学家在家里发现的。但统计家必需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这点是毫无疑问的,统计根据研究侧重点不同又分社会经济统计和建立在数学概率论基础上的数理统计,这两个学派一直针锋相对,互相不承认对方,直到90年代才勉强“融合”统计在经济中运用相当广但工科只学了很少的数理统计.统计又可叫随机数学.必需掌握的还有描述统计学,抽样调查,预测学,稳健统计,多元分析(不是多元微积分)质量管理(这是一部分工科学习的)随机过程,蒙特卡罗仿真....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欢迎您
经济类与理工类对数学区别是:
一,工科要求数学面都不广,如电学主要用LAPLACE变换,力学主要用特征值,常微分方程.热学用偏微分方程.控制类用微分方程稳定理论,计算机用离散数学理论.工科中普遍用矩阵,对概率用得较少(只有运用回归分析较多_--求经验公式),但经济类运用数学较广,如微观经济学几乎用到微积分的所有内容,计量经济学用到所有统计方法.矩阵对经济类学生也是司空见惯的.就连只有计算机专业才用的离散数学如集合论等也很有用.经济类运用数学往往是多分枝融合.
二工科多用经典数学工具,而经济接触近代数学多,近代数学包括图论,组合数学,变分不等式,微分流形,李代数,动力系统渐进论等.近代数学显著特点是高度抽象如我们熟知的概率是用的古典定义,但近代数学把其抽象为勒贝格积分与代数流等.工科只有研究生高年级一部分专业会接触近代数学.但经济类在本科时就有接触了.象一些抽象内容如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一般是选学内容,但他对许多经济概念有很大作用,如"超平面"基变换等此外"闭集""偏序"等抽象内容在经济书中都随处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