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北大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考研经验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1 09: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
政治学概论
复习的时候,先把这几本书多看几遍,框架自然就有了。其实即便只翻翻目录,也能看出点门道:这些教材基本都是按系统分析的方法来介绍政治学的,结构大同小异。一般都分为政治学的学科概况与学科发展史;政治的本质——权力论;政治文化(政治体系的运行环境);政治体系的构成(或曰政治行为体)——国家(起源、本质、类型、结构、职能),政党(起源、本质、类型、特点、职能),利益团体,政治家与作为政治参与者的公民;政治制度(主要是国体、政体、国家结构或曰国家内部政府间关系、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政治行为(国家治理、公民参与、改革与革命);政治发展理论这么几部分。建立这个框架,目的是帮助记忆和理解更多的政治学知识和理论,因为政治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你已经知道了,各种概念无非是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描述方法和最新观察结果;各种学说思想,无非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见解(比如西方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米歇尔斯的权力精英理论都是围绕权力的分配展开的;亚里士多德的三分六类、韦伯的统治三类型直到美国人提出的“失败国家”都在纠结政体分类的问题;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的儒家政治思想和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关注的都是如何实现理想的政治)。总之这一轮学习后比较理想的效果应该是:你拿过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一读就能知道他想表达的是对哪个政治问题的关注,知道自己新获得的这些信息应该填充到政治学科体系的哪个部分。
政治学的复习其实还有一个思路,就是从政治思想史入手,通过总结和归纳各种政治思想的异同,把握政治学的基本关切、主要框架和演进过程。这方面唐士其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不错的教材,或者其他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也可以。事实上即使不打算从这条路入门,唐老师的教材也是必读书,因为北大的政治学概论每年都至少有一个思想史相关的名词,简答和论述题也必须有政治思想史作底子,否则拿到个稍微好看的分数都不容易。我是最近才注意到这一点,以前没有系统看思想史方面的东西,结果两年的政治学概论考试都吃亏了。
最后,如果有余力和时间,建议看一些中国史通论、中国思想史方面的著作或文章。因为今年和几位战友讨论试题时,发现北大的老师似乎不太喜欢考生堆砌过多的理论名词,而比较喜欢中西比较的思路。之所以用似乎,是因为这只是根据我们各自的答题思路和最终分数的猜测,并未求证。但不管怎样,对本国历史与现实的关注都是国际政治和比较政治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不少人会因为把重点放在西方理论上而忽视这一点,故此提醒一下。
国际政治概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推荐教材:个人感觉国际政治概论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教材,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政治学差不多,也是体系分析法,我当时用的是人大版的国际政治概论和《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其他的像清华、复旦出的类似教材也可以用,掌握基本框架和一些关键概念即可(自己复习时的一个思路:国际政治体系的起源与发展;本质;格局;主要行为体;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则;国际体系运行的环境〈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和军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面,孙学峰老师的国际关系理论讲义和某位网友整理的《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其实是本论文集),这两份材料是最实用的。其次《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也可以看。但我觉得这两本书都不如那两份讲义。可能是自己这一年对国际关系理论有些厌倦吧,总觉得形形色色的国关理论注水太多,其实要讲的问题不过那么几个(无非国际体系中的无政府状态能否克服、国际合作的动机与趋势、维持和平与发展的可能性与方法之类),论点也不过几句话,只是形式繁琐论据庞杂,看上去蔚为壮观而已,看看讲义掌握要领即可,不值得花大力气(理论方面的原著我只看过卡尔爱德华的20年危机、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的序言和第一章以及约瑟夫奈文集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事实上国际关系理论对答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史试题都有帮助,复试的时候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不要因为笔试时占的分量少就忽视这一块的学习。这方面的书倒是好找,王、倪二位老师的理论教材参考书目部分找来看就可以。感觉摩根索、沃尔兹、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的相关著作应当是重点吧。另推荐亨廷顿的著作,虽然他的书严格说来不属于理论的范畴~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这门专业课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说容易是因为以记忆为主;说难是因为要记的东西太多,重点不好找,而且现在出的题,比如名词解释,考的越来越细,看这两年的成绩,这门课的平均成绩估计要比政治学概论的平均成绩低不少。我第一年也是因为大意挂在了这科上。
觉得复习这门课时有个工作是必须的,就是找来北大出的那套国际关系史教材(方连庆主编,分近代、现代、战后三卷,一共五本),从头到尾捋一遍,边看边整理名词,整理的时候尽可能的完整些,包括背景、经过、最后的结果和历史影响。然后考试前就背你自己整理的这本名词吧,最好全背过。当然买国关论坛的红宝书也可以。这个方法笨了点,不过我也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方法了。扎实的记忆也是为了保证答题速度,北大的专业课试题看上去就那么几道,但实际答起来三个小时的时间很紧张。如果你国关史该识记的内容记得不熟,在名词上耽误时间的话,最后的大题很可能答不完。
国关史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复试前看论文看来一句好话,“重要的历史发展……是由连当代人都无法全面感知的复杂交错的原因,和后代人都无法完全发觉的结果所构成的”。争论某个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是历史学家们的主要营生,也应该是阅读国际关系史著作的重点。在做好背诵基本功的情况下,这种阅读是多多益善,不少国际关系史教材都有注释引文或者参考书目,那就是最好的书目推荐~这里提一下基辛格的《大外交》和约瑟夫奈的《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有出售),还有北大出版社的《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都是比较实用的书~当然,还是那句话,读的时候要注意总结归纳,同一个历史事件的解读有很多种,有的不妨兼收并蓄(比如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有的则需要要在广泛接触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取舍(比如某个重大历史转折是否必然发生,至少答题时要有个明确的观点)。
国际政治:看了大家写了很多的考研经验,本人也想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考研心得。为了避免显得多余,本人侧重写一下大家都没谈到的一些经验。先自我介绍下,本人今年被北大国关国政专业录取,今年是我第二次考北大,本人在08年的时候报了国际关系专业,但很遗憾没考上。首先我先来谈一下专业的选择吧,其实本人一直认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实在是没什么区别的,如果你硬要说有区别那就是国际关系侧重于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中美、俄美、中俄、中日等大国间的关系,比较宏观,偏重于时事一点(因研究方向而有异)。而国际政治则侧重于地区及理论的研究(国关也研究),相对比较微观。本人在08年报考了国际关系,实乃被国际关系的时事性及北大国关比较强所迷惑,因为跟很多人聊过大家都认为国政可能更偏理论一点,而国关则比较实用,同时很多人都说北大国关比国政强。但其实这要因人而异,如果你想搞研究读什么都无所谓的,还有本人认为北大国政也挺强的,而且还是国家重点学科。09年报考国政则显得很功利了,因为本人看了08年国关的录取人数及所报人数之后,感到竞争太激烈了,而国政报的人则稍少很多,同时招的人也比国关多。当然直到去年的10月份本人才决定要报国政的,因为本人在08年的考研中国际关系史考了120(最高分),实在是不忍心放弃自己的强项,所以报名以前一直都是按照国关的要求来复习的。同时在这里我要感谢惊飚飞鹰,其对我报考国政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与其的多次交谈让我对北大国关和国政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本人想谈谈我第二次考研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1)租房:08年7月毕业后我决定在北京复习,同时也决定在北大周边租房备考。一来由于离得比较近可以去旁听相关的课程,二来北大西门那边的环境还真的很不错。刚开始本人想找北大学生的宿舍后来由于价位太高(平均1500一个月)就放弃了。后来就把目标锁定在尉秀园、承泽园、稻香园等离北大比较近且价位在1000元(单间)左右的地方。后来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看房子,同时也拼命的砍价。最终决定在稻香园里租个单间每月833元(半年5000元,包水电、网费、暖气,本人认为挺不错的,关键是比较安静)。这样房子问题就解决了。找房经验:如果大家想要在北大周边租房的话,单间价格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而且面积就10平米左右,合租的话可能便宜点每个床位500左右,货比三家,多联系一些房子,这样选择面比较广。同时环境也很重要,在承泽园旁边有个挂家屯,那里500—800就能租到一个单间不过周边环境很不好,本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合租一定要仔细询问合租者的相关情况,如果也是考北大那最好,最好别跟工作的一块住,因为“生物钟”不一样。(2)吃:这是本人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北大西门有很多小吃店,但本人不推荐大家去那吃,一方面比较贵其次卫生方面本人也比较担心。本人最终选择去北大食堂解决吃的问题。在一些公告栏或者教学楼的课程安排表上都会有很多出租北大的饭卡、网卡、澡卡的一些信息。我是在一教的课程安排表上看到的,后与其联系租到了收15%手续费(存100元里面实有85元)的卡每月租金为50元,还有不收手续费的卡每月租金100元(也有人租90元的,但本人没租到)。其实本人用下来感觉这两个卡的成本差不多,每月平均花300元(几乎都在学一吃的,比较便宜且味道不错强烈推荐)扣去45元的手续费和租金与不交手续费的卡每月花下来的钱差不多。当然如果两个人用则选择不交手续费的卡比较好。(3)旁听,本人以前也在北京上学也不时来北大国关听过课,但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坚持下来。这次本人有选择的听了与专业课相关的课程。王联老师的国际政治概论、许老师政治学原理、牛军的新中国外交、朱锋的国关理论评价、梁云祥老师的战后日本政治与外交、还有罗艳华的战后国际关系史。本人一直坚持听了下来,感觉对考试受益匪浅。特别是王联和许的课是比较重要的。还有要考国际关系的同学也别忘了听罗艳华老师的战后国际关系史,今年的厨房辩论其在课上就给本科生讲过。牛军的课可以不用全部听完(讲的太慢,一学期了才讲到60年代的外交,而且其侧重讲中苏之间的外交关系),当然考外交的除外。还有一定要重视老师们的讲义,如果你把讲义和真题对比研究一下,你会发现惊喜的。
    最后我想与大家谈谈参考书的选择和我两次考研复习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简单的谈下我去年用过的且对考试比较有用的参考书。政治学原理我用了政治学15讲、安德鲁海伍德的《政治学》,华夏出的政治科学、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比较政治学。同时我还参考了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这书确实很教条也很意识形态但本人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毕竟这书写的比较全、观点也比较清晰,而且也代表了一家之言,在答题时有利于把其观点拿出来与其他书籍进行对比)还有《政治学手册精选》这书是本人比较喜欢的,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本人是去国图花高价印的。同时这也是北大国关以前的参考书之一。国际政治学方面我主要用了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和梁守德的国际政治学理论还有华夏的世界政治,其他的我就没怎么涉猎了,毕竟时间有限。其实这三本书就几乎涵盖了很多国际政治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梁守德的那本书大家应该好好背一下,因为上面的很多观点在北大国关老师的论文里经常出现的。新中国外交和战后国际关系这门专业课外交方面我主要用了谢益显的中国当代外交史和张植荣与洪停杓合著的当代中国外交新论,这两本书一史一论,比较全面的把外交史和外交政策概括了。其他的书本人认为不用过多去看毕竟外交在这门专业课里占的分也不多。战后国际关系史本人则用了北大出的战后国际关系史,同时还参考了顾关福的国际关系学。只要把这两本书记得差不多我认为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当然还有论坛上的很多名词解释也很实用。以上就是我在去年备考的时候主要参考的参考书,这些都是对考试比较有帮助的。但如果是第一年考的话本人认为还是要按照Regenbogen所推荐的书目适当的挑几本经典的书读一读,拓宽知识面。本人去年没看是因为在08年备考的时候已经看了一部分了。
       09年国政的成功经验:在参加过08年的考试后对北大国关老师的出题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复习的误区。1重视讲义:老师讲义上的很多内容有些就是考研的真题,这方面政治学概论这门专业课比较明显。当然并不是题目一样而是答案内容,史实方面相似。2注意答题:在听了半年多课之后,感觉北大国关老师比较喜欢进行比较,经常把不同的观点拿来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同时很重视史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准备的时候不仅要知道几家之言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并得出比较后的结论。如果只是把一些观点堆砌没去评价和总结那得的分业不会很高。(08年政治学概论我就这样,写了很多观点但没去评价而且总结的也不是很好)3国关老师的论文:针对08年对出题方向不是太了解的问题我在09年备考时去知网下了很多北大国关老师的论文(特别是国政教研室6位老师的论文),看这些论文受益匪浅。一方面吸收了一些新的观点,但最主要的是可以看看国关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和答题方式,从而在专业课考试时模仿一下。总的来看09年是非常的功利了,真的是把研究生考试当作应试去准备的。平时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考北大国关需要很广的知识面,其实本人经过这两次考研后感觉比起知识面的广度来说来说北大更重视基础(这也是本人觉得政治学基础这书还具有可看性的原因之一)。09年的政治学概论的考题就很明显,都是很基础很理论的。同时北大他也不回避热点,在新中国外交与战后国际关系的专业课中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时事热点方面的题目。总结08、09的两次考试其实我都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就是答题时间分配很不合理。这也是我今年专业课分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我答名解用了50分钟左右,每个名解我答了半页纸,两个名解一页。解答题几乎答了快一页,花了70分钟左右,最后就剩下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答论述题。(论述题也答了一页多,但很多观点都没展开只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可想而知我答的情况有多糟糕。我认为比较理想的安排是名解20—30分钟(外交和战后史可能要长一点,因为有8个名解),解答40—50分钟左右然后花两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来答论述。当然见仁见智。
    最后我想谈一下今年复试的一些情况,按晚年北大国关的复试比例是130%而今年由有几个专业才招一个人,所以复试比例提到了150%。这一提高就让我踏上了复试的末班车。本来当我知道分数后我并没有报什么希望,当时已经在联系学校调剂,同时也在试着去找点工作干干。后来国关教务处打来电话后我才开始准备复试,也跟惊飚飞鹰聊了聊复试的一些情况。接着开始从老师的研究方向入手来准备复试。找了很多热点(巴以、南海等都是那时比较热的),并把以前准备初试的材料看了下(因为很多都记不清了)。由于复试时我排名最后,所以等了将近1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就看了看自己准备的热点顺便也跟其他复试的同学交流一下,大家相互勉励。进去后先自我介绍就只说你的名字、就读(毕业)学校及专业。这个面试总共有6个题。我抽的第一题是吴强的“谈一下冷战后民主的传播”答这个题完全就是凭自己知识的积累了。最后感觉答得一般,接着第二题是王联老师的“请谈谈巴基斯坦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作用”这个题与去年的复试题完全一样,在准备初试时我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资料大体的分析了此题。于是在回答时就按照以前准备的现在能记起的答了,感觉不错,虽然答得有点结巴,但许多观点都已答出,从王联老师的表情里我看出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第三题是梁云祥老师的“谈谈中日东海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虽然这个题我没有怎么准备但由于本科学日语,对一些影响中日关系的许多问题都看了不少的书,同时我还准备了很多南海争端和划界方面的资料。最终我结合两方面的准备,把自己知道的都答了出来。答到后面时梁老师突然追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去年“签订的有关中日东海划界问题所签协定的具体内容”。当时我头一朦,脑子里一片空白,想了几秒。最后我还是说我不太清楚,没关注那么细。刚走出会议室我就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最后一题在我看来答得还是不错的,虽然我没从正面阐述中日东海问题的具体内容,但我从国际海洋法对划界的规定及对相关争议领土的规定这个角度来答中日之间的东海争端。最终取得了复试第一名,弥补了初试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帮助我顺利的考上北大国关。另外补充下今年复试的其他三个题:张海滨老师的NGO,李安山老师的新兴国家(金砖四国、VISTA等),钱雪梅老师的亨廷顿的政治发展。
    从今年的复试题可以看出,平时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特别像钱雪梅老师和吴强老师的题可能平时在备考的时候压根就涉及不到。所以在按照应试来备考北大国关的同时不要忘了补充一下相关的名家名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3-21 19:34:4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3-25 20:08: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经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3-25 22:49:58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27 13:26:27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2 11:34: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啊 很好的学习方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3 19:03:5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9:10 , Processed in 0.437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