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两岸关系:新思维开启新前景<转帖>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7 22: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人民网记者 姚小敏 专家 彭维学(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br />2005年是大陆对台政策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以胡Jintao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展现对台工作新思维,积极、务实调整对台政策,体现了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坚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善意与诚意,有效地遏制了&ldquo;法理台独&rdquo;。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祖国和平统一展现新的前景――― <p></p><p>  新政策相继出台</p><p>  记者:2004年底之前,岛内***势力的气焰十分嚣张。2004年底的&ldquo;立委&rdquo;选举中,泛绿阵营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遭到挫败,泛蓝继续掌控&ldquo;立法院&rdquo;。此次选举表明,台湾民众希望台海和平,反对民进党当局的&ldquo;台独&rdquo;冒险。大陆显然注意到了岛内民意的脉动,不失时机抓住了这样一个缓和两岸关系的良机。</p><p>  专家:对的。今年年初以来,大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的新政策、新举措。积极促成&ldquo;台商春节包机&rdquo;,&ldquo;双向、对飞、不中停第三地&rdquo;,中断56年的两岸航线第一次实现双向飞航,这是两岸往来的重要突破。</p><p>  胡Jintao总书记3月4日发表的&ldquo;四点意见&rdquo;,集中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是新时期指导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p><p>  全国人大3月14日审议通过的《反***国家法》,为遏制&ldquo;台独&rdquo;***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p><p>  胡Jintao以**中央总书记名义,先后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连、宋的大陆行圆满成功,极大地缓和了两岸紧张气氛,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尤其是,&ldquo;胡连会&rdquo;、&ldquo;胡宋会&rdquo;达成的诸多重要共识,确认并强化了两岸三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认同&ldquo;九二共识&rdquo;、反对&ldquo;台独&rdquo;这一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立场,为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贸关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p><p>  与此同时,大陆还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这些措施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p><p>  新思维充分展现</p><p>  记者:上述新政策,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新思维。具体分析,新思维包含哪些内容?</p><p>  专家:概括起来说,新思维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p><p>  ―――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ldquo;九二共识&rdquo;,反对&ldquo;台独&rdquo;,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方向不动摇,但强调反对&ldquo;台独&rdquo;、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遏制&ldquo;台独&rdquo;、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是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p><p>  ―――有法可依,以法遏&ldquo;独&rdquo;。形成以《反***国家法》、胡Jintao&ldquo;四点意见&rdquo;为纲领的对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尤其是《反***国家法》的出台,使对台工作有法可依,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新突破。</p><p>  ―――以民为本,惠利台胞。贯彻&ldquo;寄希望于台湾人民&rdquo;的方针,充分尊重、信赖、依靠台湾同胞,千方百计解决台胞关心的问题,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p><p>  ―――扩大交流,深化经贸。积极落实两岸党际交流共识,加强与反对&ldquo;台独&rdquo;、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致力于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培植与夯实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与经济基础。</p><p>  ―――主动灵活,全面推进。&ldquo;软的更软,硬的更硬&rdquo;,务实灵活;操之在我的部分,主动推出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大陆对台政策涉及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兼顾岛内不同的地域、党派、族群、阶层、行业等,全盘规划,整体推进。</p><p>  新形势鼓舞人心</p><p>  记者:大陆对台工作新思维、新举措,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那么,新局面新在何处?</p><p>  专家:今年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主要体现是:大陆掌握了两岸互动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从</p><p>  李登辉访美到提出&ldquo;两国论&rdquo;,陈水扁抛出&ldquo;一边一国&rdquo;、&ldquo;公投制宪&rdquo;等,都是台当局挑衅两岸关系,大陆被动应付。今年大陆推出一系列展现新思维的对台政策、举措,受到岛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而台当局则陷入左右为难、被动的困境。陈水扁当局在水果登陆零关税、大陆熊猫赴台等问题上进退失据,就是最好的证明。</p><p>  &ldquo;台独&rdquo;气焰遭到沉重打击,&ldquo;台独&rdquo;势力恶性膨胀的动能减弱,尤其是&ldquo;法理台独&rdquo;得到有效遏制。陈水扁承认:&ldquo;制宪正名不可能&rdquo;。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发生重大&ldquo;台独&rdquo;事变的危险性大大降低,这有利于维护大陆在本世纪头20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p><p>  陈水扁推动&ldquo;公投制宪&rdquo;造成的两岸高度紧张局势得到极大缓和,两岸关系的整体气氛有所改善,&ldquo;大陆热&rdquo;方兴未艾。虽然短期内两岸政治僵局无法打破,但两岸党际交流、两岸基层人员交流、两岸民间往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岸经贸关系前景更为广阔。</p><p>  大陆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落到实处,开始取得实效。连、宋大陆行及随之而来的&ldquo;大陆热&rdquo;,加深了岛内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与理解。大陆千方百计推动两岸关系,照顾、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台胞从中得到实惠,并切身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和善意。岛内民众因误解和煽动而产生的对陆的敌意大幅下降,&ldquo;台独&rdquo;势力惯用的&ldquo;联共卖台&rdquo;等抹红伎俩&ldquo;威力&rdquo;大减。民进党在年底&ldquo;三合一&rdquo;选举中挫败,除民进党贪污腐败等主因外,与其惯用的&ldquo;统独牌&rdquo;失效不无关系。</p><p>  新前景终会实现</p><p>  记者:从目前形势看,遏制&ldquo;台独&rdquo;、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有利于遏制&ldquo;台独&rdquo;、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积极因素正不断增强。</p><p>  专家: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稳步增强,是遏制&ldquo;台独&rdquo;蔓延的根本性因素;国际社会一个中国的框架更加稳固,&ldquo;反独遏独&rdquo;的国际环境日益改善。台湾在全球与地区的政治、经济角色逐渐边缘化,&ldquo;台独&rdquo;的国际空间不断萎缩。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ldquo;台独&rdquo;势力没有、也不可能撼动一个中国的国际框架;两岸交流与往来将不断深入,两岸人民的了解将不断加深。尤其是台湾同胞从发展两岸关系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将不断增多,岛内民意将进一步朝&ldquo;反独促和&rdquo;的方向发展。</p><p>  记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反对&ldquo;台独&rdquo;的形势依然严峻,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p><p>  专家:最主要的是,虽然中美之间的&ldquo;共同利益&rdquo;越来越多,但美国不可能改变&ldquo;以台制华&rdquo;的战略。日本由于&ldquo;台湾情结&rdquo;作祟,尤其是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需要,势将加大打&ldquo;台湾牌&rdquo;的力度。</p><p>  陈水扁当局&ldquo;台独&rdquo;本质不可能改变,&ldquo;台独&rdquo;活动未来仍将相当猖獗。短期内陈水扁当局将以推动&ldquo;二阶段宪改&rdquo;和&ldquo;渐进式台独&rdquo;,深化&ldquo;实质台独&rdquo;。长期而言,如果民进党长期执政,或者政党轮替后再度上台执政,&ldquo;台独&rdquo;势力将处心积虑谋求&ldquo;法理台独&rdquo;,制造两岸对抗,煽动省籍矛盾,恶化两岸关系。在特定时段内,两岸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紧张不可避免。</p><p>  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统独立场发生微妙的变化。由于日本殖民统治50年,两岸隔绝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李登辉、陈水扁20年的&ldquo;台独&rdquo;施政和&ldquo;独化&rdquo;教育,&ldquo;台独&rdquo;势力的选举操作,岛内民众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发生微妙的变化。增强岛内民众的中国认同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p><p>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23日第三版)<br /></p></spa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13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