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湾社会近代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统治集团为了各自的政治意图,利用公共权力,向社会强制灌输各自的意识形态。台湾当局的“灌输的意识”,造成了台湾社会意识的异化。“灌输的意识”主要有“皇民意识”、“**意识”和“台独意识”三类。\r<br>
<br>
<br>
<br>“皇民意识”\r<br>
<br>
<br>
<br>日本侵占中国台湾后,一直图谋消灭社会上的“自发的意识”,以消除这一反抗侵略的思想、社会基础。为弱化台湾社会固有的“自发意识”的影响力,极力灌输“皇民意识”。一是把日语当作“国语”。下令撤销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强迫台湾民众学习、使用日语,不学日语者征收“过怠金”。二是禁止中国人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只准设拜日本天照大神。三是禁止使用中国人的姓名。从1940年2月11日的“皇纪2600年记念日”开始,专门设立“更改姓名推进会”,通过警察等机构强制推动“改姓名运动”。四是歧视中国人。中国人在台湾从未享受过立法权,在教育权方面看,推行中国人和日本人分离制度,中国学生上中学的录取率不到日本人的25%,大学阶段中国学生非常少。五是挑起民族仇恨,从1944年9 月起,强征约20万中国人作为军人或军夫参战,战死和病死者约3 万余人。殖民当局不仅是为了弥补兵源不足,更是通过台湾军人到大陆战场与中国军队作战方式,让两岸同胞结为“骨肉寇仇”,达到“皇民化之彻底”的目的。\r<br>
<br>
<br>
<br>正是因为“皇民意识”与以“祖国意识”为核心的台湾社会中的自发意识发生激烈冲突,所以“台湾光复,日本人在台湾50年来苦心经营的‘皇民化’教育在一夜间就被推翻了。”“皇民化”和“皇民意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消失,只是在李登辉等一些特殊而有限的群体中继续存在。\r<br>
<br>
<br>
<br>“**意识”\r<br>
<br>
<br>
<br>“**意识”主要是台湾当局所为,在不同阶段的内*不同。一是在蒋介石时期,“**意识”的本质要处理内战的遗留问题,在巩固在台湾地区统治基础前提下,图谋实现“**复国”图谋。为此建立“**体制”,“**”成为执政党的基本路线,“反攻大陆”成为全社会必须完成的中心任务,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经济建设、军事整顿、文化教育和社会管理各个领域都要服从于“**总目标”。在大陆政策上,封锁海峡,进行不少军事反攻活动。二是在蒋经国时期,继续强化“**意识”,在岛内逐渐放松政治控制、开始全面经济建设的同时,大陆政策上顽固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直到后期在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对台政策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呼吁下,蒋经国当局取消“戒严”,开放部分台胞赴大陆探亲,**政策有所调整,**立场有所松动。三是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从政治对立意义的**立场已经改变,**意图出现两大调整,一方面是把维持统治基础需要的**方针,演变为“和平演变大陆”;一方面是把“**意识”与“台独”主张捆绑在一起,“反中”取代“**”。\r<br>
<br>
<br>
<br>在两岸隔绝时期,台湾当局灌输的“**意识”,产生的“异化的意识”有:一是“**叛乱论”,重点宣扬被推翻后的“+++国”的“法统”,否认共产党在大陆取得的胜利。二是“经济落后论”,重点宣扬大陆的经济落后,贬低大陆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三是“政治专制论”,重点宣扬大陆的政治落后,诬陷大陆在政治民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四是“反攻有望论”,重点宣扬大陆由于极左路线带来的危害,鼓吹“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在两岸对峙下的交流交往时期,李登辉、陈水扁当局灌输的“**意识”产生的“异化的意识”,主要是围绕“台独”展开,在泛绿军支持者中有一定的市场,一直受到岛内舆论和泛蓝军的批判。\r<br>
<br>
<br>
<br>“台独意识”\r<br>
<br>
<br>
<br>向社会强制灌输的意识形态中,“台独意识”最为恶劣,负面影响也最大。“台独意识”出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二,一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不甘心台湾回归祖国。日本宣布投降后,曾任日寇台湾军参谋的陆军少校宫悟郎、牧泽义夫等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想以台湾为基地负隅顽抗,图谋组织“台湾治安维持会”变相宣布“台独”,此事因为台湾同胞的DIZHI而失败。二是台湾有一些人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甘心***祖国。台湾光复后,国际反华势力先后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豢养一批“台独”分子,成立“台独”组织,进行“台独”活动。至于,有人把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也说成是“台独”生成的原因,显然不切实际,因为政治体制上的争论不能成为***、***的理由。“台独意识”泛滥的原因是民进党成立后,特别是“宪政改革”开始后,“台独”借助多元政治、打着民主旗号,完成“合法化”,活跃在台湾政坛,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地向台湾社会灌输“台独意识”。与之相配合的是,控制国民党和当局的李登辉,利用公共权力,从理论到实践开始全面灌输“台独意识”。民进党执政后,作为台湾地区的第一个“台独”政权,正在把“台独”主张具体化、实践化、政策化、社会化,正在把台湾社会作为“台独的政治试验田”,正在把“台独意识”向社会各个角落渗透。\r<br>
<br>
<br>
<br>围绕“台独意识”产生的“异化的意识”也最多,已经引起社会思想的混乱。在嫁接“台独意识”后,“祖国意识”被异化为“主权***,治权分离”、“一边一国”、“+++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国”、“建立完整、正常和伟大的国家”、“台湾正名”、“台独国家认同”等“台独意识”;“台湾意识”被异化为极端化的“新台湾人”、“新兴民族”、“本土化”、“本土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主流意识”等“台独意识”;“和平意识”被异化为“**打压台湾国际生存空间”、“决战境外”、“恐怖平衡”、“先制反击”等“台独意识”;“发展意识”被异化为“三通不是灵丹妙药”、“台商投资大陆是掏空台湾”、“戒急用忍”、“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等“台独意识”;“民主意识”被异化为“省籍对立”、“主权在民”、“住民自决”、“公投入宪”、“公投制宪”、“民粹主义”等“台独意识”;“**意识”被异化为“国共之争已经结束,台湾问题不是内战遗留问题”、“民进党不**,与**打交道没有历史包袱”、“民进党愿意与**讨论两国关系”等“台独意识”。陈水扁当局向社会灌输的“台独意识”,本质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后果是逐渐在把台湾同胞推向战争灾难之中,因此始终无法成为社会主流意识。\r<br>
<br>
<br>
<br>在“灌输的意识”中,“**意识”已经过时,随着祖国大陆的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意识”所起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大陆的落后、贫穷等条件已经消失,“**意识”的市场在日益萎缩。在“灌输的意识”中“皇民意识”是想奴化中国人,是要霸占中国的领土台湾;“台独意识”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出去。在两岸暂时分离现状下,“台独意识”是“皇民意识”的再版和发展。“台独意识”一是图谋塑造“台独国家认同”,图谋实现李登辉提出的“只要达到75%的‘国家认同’,‘台独’就实现了”的胡言。陈水扁当局更是宣称,“+++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国”,“最好的国名是台湾,台湾是最好、最有力、最美及最贴近人民土地的国名”。二是激化社会基本矛盾,“台独”当局抓住一切机会宣扬统独对立,煽动民粹主义,“民主意识”、“民主呼声”、“民主行为”、“主流民意”、“主流意识”等成为“台独”的借口。三是恶化两岸关系,把两岸关系几近推到危险的边缘,严重干扰两岸交流的进行。\r<br>
<br>
<br>
<br>“台独意识”和“皇民意识”继续在蔓延,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但没有实现“台独”分子所期待的目标。台湾民众关于统独的认同,基本保持两头(统或独)小中间(维持现状)大的态势,起伏不大,说明在这一问题上,“台独”就是战争,***没有稳定,所以统独认同上受“灌输的意识”影响有限。关于“台湾民众的自我认同”。即使从“陆委会”的民调结果看,自认是“中国人”、“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比例超过半数以上,即使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比例较高,但他们也不等于就是“台独”分子。显然都没有出现“台独意识”及“异化的意识”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和主流价值”的意向,可以看出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任何“激进台独”、“独立建国”的图谋。“台独”势力的在2008年以前要让“台湾共和国认同”达到75%的图谋缺乏社会基础。最为关键的是,台湾社会开始出现“台独有害论”,台湾同胞正是从避免被“台独”拖入战争、加快台湾经济发展的高度,反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升级。“台独有害论”是针对“灌输的意识”和“异化的意识”而出现的一种新思潮,是代表社会正义的主流意识在特定背景和条件下的反应,成为遏制“台独”继续蔓延的主要力量。\r<br>
<br>
<br>
<br>改变台湾同胞对国家和统一的认同,塑造“台独国家认同”是“台独”当局的主要图谋。由于“灌输的意识”和“异化的意识”与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因而有效制约了“台独国家认同”的蔓延。\r<br>
<br>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