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版权所有,转载请与论坛或作者联系,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br /><br /><br /> 2008年前“遏独”的关键——致陈水扁提前跛脚 <br /> <br /><br /> 连宋4月5月的大陆行,在大陆对台智库的庙算中,其实“谋取”的真正对象是陈水扁,“拉”连宋是想“钓”出陈水扁,可惜愿望又一次落空,“围三阙一”,给陈水扁的光明大道他偏不走,既然如此,大陆就应顺着陈水扁对拉拢的抗拒之势,反“拉”为“推”,将其推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核心,推离台湾政权的决策核心,反“取”为“弃”,致扁提前跛脚,使其对“台独”的作用提早下降,使其对祖国统一的危害程度提前降低。 <br /><br /> 一、争取陈水扁的难度大,争取的价值低。 <br /><br /> 陈水扁难以“弃独”。陈水扁本身是死硬台独分子,是“台独党纲”两提案人之一,靠鼓吹“台独”起家,靠推动“台独”攫取台湾高位,情感上利益上理想上都难于割舍台独;其支持者主要由信奉“台独”理念的信众构成,“弃独”,泛蓝自有领袖必不拥戴之,独派攻之,大位必失,将成孤家寡人,自我推翻,扁必不选择;扁在“独”路上已势成骑虎,扁李共同煽起的“台独”烈火,扁已无力控制火势,要其亲自扑灭,扁恐葬身火海;扁上台以来,多次声称“台湾是美日的共同资产”,“反中国”立场顽固,难于回头。另外,陈水扁是个“三天黑脸,两天白脸”、极端反覆无常、信誉扫地的痞子,本也不容易争取。事实上,大陆给他5年多的时间,对他进行了不只5年多的争取,根本没有达到正面效果。 <br /><br /> 目前台湾社会蓝绿对峙激烈,大陆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争得扁这样高度争议的货色的某些妥协,恐怕厚此薄彼,会失掉台湾更大一批的民心,或者会仿效陈水扁,纷纷靠推进“台独”向大陆要挟。如果陈水扁被泛蓝泛绿抛弃,落魄了才愿意“反正”,大陆得一反覆小人,也有损大陆和**在台湾民众中的形象,不利于“反独促统”。因此,“弃扁”应成为大陆在2008年前对台政策的重要一环,是“硬斩首”未执行时采取的“软斩首”。“弃”的目的是“取”,“弃扁”应与“取泛蓝”和“分泛绿”“取泛绿”同时进行,“取”的原则——“欲取先予”。 <br /><br /> 二、目前促使陈水扁提前跛脚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br /><br /> 1、**仁至义尽,扁遭排斥,乃自食其果。 <br /><br /> **没有因为陈水扁的“台独”经历和民进党背景,仍然对其采取“听其言,观其行”政策,这样的政策已施行5年多,给足扁改过自新机会,岛内外有目共睹。**毫无偏见,展现了对扁“最大努力最大诚意”争取的善意和耐心,扁既一意孤行,大陆放弃扁排斥扁,扁咎由自取。 <br /><br /> 2、扁实有跛脚态,大陆顺势作为,符合多方利益。 <br /><br /> 2004年3月的龌龊选举,使台湾泛蓝泛绿两大阵营又派生出“非扁反扁”与“拥扁”两个更加对立的势力,“3.27抗争”后,陈水扁虽在美国政府保护下连任,由于泛蓝高层和泛蓝的不少支持者仍认为他“当选无效”,因此,第二任期甫就职,扁已经踉踉跄跄。 <br /><br /> 2004年5月,时任“行政院长”的游锡堃率先发起泛绿“接班人”抢夺战,公开越权(扁主导两岸及“国防外交”)提出“两岸三阶段论”,8月“过境美国”时透露解放军演练“斩首陈水扁”,9月,发表攻打上海等的“恐怖平衡说”,引发扁的愤怒,遂罢游“行政院长”,但泛绿内部围绕“接班人”的争夺再无法抑制,暗斗转为明争,浮出所谓“四大天王”与扁竟逐的权力新格局,2005年2月“扁宋会”后,扁与党内及台联爆发路线和策略论争,扁控制不住局面的支绌表面化,4月5月扁对连宋登陆问题的反反覆覆(先高亢反对,后在美国高压下同意连宋登陆),被迫避走南太平洋小岛的形单影只,更让岛内越来越多人看到他的“跛脚”,7月29日,扁为转移台民对其在“钓鱼岛”与渔权问题上软弱“丧权”的批评,高调召集记者南下“巡视东沙,宣示主权”,不料记者只对沸沸扬扬的扁“跛脚论”感兴趣,竟直接问扁是否担心跛脚、、、、、、如此看来,从蓝绿阵营、美国政府到台湾百姓,都从各自盘算出发,力度不同的推动扁“跛脚”,这样,**要促扁“跛脚”,只需顺势而为,痛打落水狗,难度风险代价都已不大。 <br /><br /> 3、大陆宜早日争取民进党内今后可接触可争取的实力对象。 <br /><br /> 陈水扁剩2年多余任,安全度过而功成身退是其最大的目标,所以他的政策必以求稳为主轴,既不会冒着被解放军“斩首”的风险疾风骤雨般推动“激进台独”,也不会顶着被党内外台独基本教义派“罢免”的压力放弃或停止“渐进台独”,这就决定了陈水扁对两岸关系的破坏程度和长度必然在他自我控制的范围之内,为了其权位和生命的安全,他必然在迂回的推进“台独”和对大陆开展“和平”攻势掩盖“台独”步骤两方面继续玩两面手法,不会作出突破其“反统求独”固有格局的惊人之举。——陈水扁既然“不求上进”,大陆就没有必要在他身上继续浪费精力浪费时间,陷“和平统一”于更不利的境地,早日选择民进党内今后可接触可争取的实力对象,才能取得更多更大的主动,何况,美国也在进行同样的布局,大陆更应果断“弃子争先”。 <br /><br /> 三、陈水扁跛脚对2008年前的“遏独”利大于弊。 <br /><br /> 1、大陆重用扁,不利于打击“台独”政权打击台湾***势力。 <br /><br /> 大陆越重视扁,等于越提高扁和“台独”立场的身价,等于帮助他巩固“台独”政权,使他有更大能量操控台湾前途。如果大陆继续重视扁的作用,承认扁的谈判地位,泛蓝在岛内就更难作为或不敢作为,民进党内部就不敢公开争权夺利,其团结局面就可维持可能长期执政,扁将保有权威,控制党政军经舆论,主导台湾未来走向。扬弃“寄希望于陈水扁”的旧战术,可打击削弱“台独”政权,分化台湾***势力,可壮大岛内中国统派和反扁非扁势力的胆量,可使“以台制台”的内容扩大,大陆对“反独促统”方式方法的选择有更大回旋余地,难度和成本将降低。 <br /><br /> 2、弃扁,可以更有力的争取泛蓝。 <br /><br /> 泛蓝在选举中被扁两次创伤,与扁势同水火,大陆与泛蓝共同打扁,体验共同的斗争,或能通过“共击水扁”形成“共击台独”“共同一国”的心理和情感,更全面更深入的消化“**”隔阂对“反独促统”的不良影响。针对性的打扁,明确的弃扁,所建立的认同感,可消褪泛蓝“大陆拉连宋其实是为拉扁”而产生的消极应付心理,能够激发泛蓝阵营的士气,有利于协助泛蓝重新执政。如泛蓝2008年重新执政,背信弃义,不推动“和平统一”,大陆采取“非和平方式”统一将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谅解。 <br /><br /> 3、弃扁,促进民进党内争,有利于大陆在民进党内寻找选择可接触可工作之对象。 <br /><br /> 民进党屡屡靠***中国国民党、分化省籍、挑衅大陆谋取选票取得胜利,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创造或制造条件让民进党也尝尝“***的民进党对团结的泛国民党”的滋味。 <br /><br /> 弃扁,将可一定程度上达到分化民进党的目的,一旦泛蓝不能整合或国民党继续***,岛内反独非独力量重新执政的可能就更必须建立在分化民进党上;弃扁,可向民进党发出明确信号,脱离“一个中国”原则将被彻底排斥;弃扁,可从民进党内争中选择大陆可工作之对象;弃扁,即大陆给予岛内反独非独力量在两岸关系发展上更大的发言权决策权,即大陆直接支援他们的“反扁非扁”斗争,可激励他们继续牵制“台独”阻滞“台独”。 <br /><br /> 4、弃扁,可加剧全台湾权利内争,有利于大陆实现“各个击破”。 <br /><br /> 弃扁,民进党内为“接班人”、蓝绿围绕2008选举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台独政权的运转,势必出现更多的混乱和困难,特别是台湾经济、民生民权在蓝绿“争权夺利”推动下必然更被边缘化,“台独”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将遭持续破坏,大陆“反独促统”的成本就可相应的降低,大陆运用经济手段“促统”的成功可能就提高了。 <br /><br /> 扁被极大的孤立起来,坐困愁城,也将难于集中精力物力人力指挥作乱,系统性的进行“反统求独”。 <br /><br /> 5、弃扁,可打乱“台独计划”,迟滞“台独”。 <br /><br /> 弃扁,可以更有力的鼓励泛蓝,使“在野”执政化、“执政”在野化,使“台独”更多的失去行政立法军事经济舆论等资源的控制权,陈水扁及台独基本教义派的“2008制宪建国计划”、“军事台独计划”(军购、发展攻击性武器、决战境外)将被迫推迟,2008年北京奥运转危为安后,大陆在对台政策上的所有被动将消解,对台政策可以全面放弃守势,转入攻势。 <br /><br /> 6、迫使美追随大陆弃扁并代大陆打扁。 <br /><br /> 布什政府2004年2005年多次推荐陈水扁,要大陆与之谈判,大陆明确弃扁,美之计划破产,将被迫另寻代理人,将不得不对台海战略重新全盘谋定,可延误美之台海战略企图。 <br /><br /> 布什政府已在寻找扁之后的代理人,但不能明确“弃扁”,一是6108亿的军购主要靠扁推动,一是牵制阻滞扰乱中国大陆的计划需扁执行,所以对扁仍以“用”为主。大陆明确弃扁,为争取台湾未来的控制主导权,布什政府对扁只好少“用”多“弃”,其军售计划、改造台湾政权计划将被迫延后。目前,布什政府受困于中东,其“大中东北非民主改造计划”处于关键时刻,无暇东顾,如果扁因被弃而铤而走险挑衅大陆,为避免大陆借口动武,使美国“东西两线夹击中国”的战略失去一翼,“遏止中国崛起”战略功败垂成,布什政府将被迫主动打扁,把扁限定在更小的圈圈里活动。 <br /><br /> 四、将扁、扁系与民进党其他派系区别对待,促其相互猜忌。 <br /><br /> 应用力塑造民进党的现实派和偏执派。既要公开的对民进党的现实派(尊重“一中宪法”,主张西进)给予肯定,也要明里暗里加强同他们的接触和交流。对扁及扁系(正义连线)、新潮流系(民进党内强硬台独派)则应采取“硬的更硬,软的不再软”的对策,逐步将其逐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决策中心。**厚此薄彼,必然引起民进党内的相互猜忌,由“派系共治”合成的民进党才可能***。 <br /><br /> 五、陈水扁会尽力挣扎,避免“跛脚”提前,避免“下半身瘫痪”。 <br /><br /> 陈水扁今年5月提出的“+++国三段论”8月提出的“+++国四阶段论”,反复提议“扁胡会”,要求参加APEC领袖高峰会,都是为了避免提前“跛脚”的挣扎,但所有的挣扎在各方限定内,将大多是言语疯狂,难于化作实质性的挑衅行动。只要使陈水扁的权力虚化,他的“台独”计划行动不得,他的嘴巴怎样讲,无须太注意。 <br /><br /> 六、大陆推进“和平统一”应该有岛内代理人。 <br /><br /> 美国政府自1970年代开始培植台湾本土势力,1980年代强迫中国国民党实行台湾本土化政策,开放党禁开放选举,终于把代理势力民进党推上历史舞台,使台湾民进党成为美国“以华制华”、“以独制华”战略的具体执行者。反观大陆,在与**对抗的国民党两蒋两代人代谢后,再难于找到“两岸统一”的坚强坚定合作者,20多年来,大陆推进“和平统一”由被动走向被动,美国政府推进“和平***”由主动走向主动,与岛内有无政策和战略的强势“代理人”代理势力显然是息息相关的。 <br /><br /> **应重视在大陆的150多万台商的力量,应重视岛内占主导的中产阶级的力量,要改造台商协会,切断“台独”从两岸经贸和大陆发展中不断获得资金的通道,强化台商协会的功能,允诺在统一之后的台湾政权中提供一定席位给大陆台商,支持支援保护他们出钱出人返回岛内,结合以大陆台商的台湾本部广大员工为基本构成的台湾中产阶级力量,建立一支由大陆控制的“红色”政治势力,影响台湾走向。 <br /><br />2005.07.27作于厦门 <br />2005.08.04改于厦门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