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我的读研生活 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2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了很多同学对我写的帖子感兴趣,我觉得很高兴,今天项目经理不在,我把任务交代给了几个同事,忍不住还是写写我读研的那些事。

考上了上大,后面就是选老师了,这个是个技术活。由于我觉得自己对通信技术没半点兴趣,考研完全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于是也不是很在意导师的选择。事实也如我所愿,我有幸找到了一位对我一不问,二不管的导师,这也为我花样的读研生活打下了伏笔。有一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作为一个研究生,认真读书有没有必要,换句话说,该怎么度过这两年半的时光?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第一位同学,找到了史上最牛逼的“千”老师,于是乎,每朝九晚十一,按时上下班,刷卡考勤,没日没夜,搞到最后老师拖着不让毕业,这个叫做奴隶式的。这位同学现在在一个通信施工队当包工头,就是监工,和学术没半点关系,主要任务就是喝酒。但是当初,我觉得他是诺贝尔奖的不二人选。第二位同学,自从读研之后,每天就不能自拔,红楼梦诗词,唐诗宋词,西厢记,唱歌跳舞,变成了一位文学青年,到了研二之后,感觉自己毕业危险了,编写了一年MATLAB,毕业后,去了一家TV设备商,做销售了,任务就是陪客户,去年业务量1000万。还有一些同学,毕业后完全在新的领域里面,和所学关系不大。

举了那么多的例子,是想说,就业才是王道,和你学的怎么样没什么关系,你都研究生了,学术能力一定没问题,你要相信上大通信学院牌子的实力,在上海就业市场很有竞争力。顺便说一下,据说机电学院的,很多去汽车企业或者宝钢,那是相当的强。

在我的记忆力,研一的一年很辛苦,天天要上课,由于考研英语不到60分,居然还要求我去学英语,还学了1年,虽然我只去了4堂课,最后考试的时候,我对这英语老师说:hello teacher ,I miss you very much。有很多同学也不怎么上课,见面打招呼都是:哇塞,咱们有2个月没见了吧。

到了研二,突然发现,没课了,大家纷纷进入行健楼,据说是进实验室了。其实实验室就是一个办公室,里面有写论文仿真的师兄师姐,还有几台电脑桌,如此而已。然后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白天8点去实验室,晚上11点回来,聊天到夜里2点,然后睡觉。在实验室里面,看的都是外国学术大拿的论文以及最热门的电视剧、电影,偶尔CS和魔兽一下。看论文其实都是似懂非懂,照猫画虎,然后突然哪天觉得自己神灵附体,有了灵感,写成论文,投稿发表,最后恭喜你,论文录取了,还得交1000到1500的论文费,太黑了,发个论文还要自己掏钱,每个月的研究生补助才240多,真的很无奈。

以上就是大部分人的读研状态,等你研究生毕业了,一定会有同感。

说说我研二的学术生活吧。我英语不好,你们知道的,上个帖子里也写到了。看老外的论文,实在费劲,而且我也不喜欢演戏,装,不懂就是不懂,于是我整个研究生生涯,看过的英语文章不到10篇,其中还有一篇自己的大论文前言的英文翻译。自己学习实在是费劲,也没兴趣,但是,万恶的制度你也改不了啊。没有发表论文,就不给毕业。于是乎,我找到了我的同学,他在5楼的实验室里。每天我向他学习如何仿真,让他给个思路,我去仿真,最后做一个试验,证明感觉很靠谱,然后写成了论文。我记得很清楚,我投给了上大学报。苍天啊,这篇如此优秀的美文,竟然被枪毙了3次,我修改了5次,退回来无数次,直到我毕业后一年才发表……编辑最后自己实在看不下去了,弱弱的问了我一句,哥,你真的是W老师的学生吗?(W老师,是上大学报的总编辑之一)。论文迟迟出不来的心情,你们是懂的,就和难产差不多,难道真的就不能毕业了吗,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最亲爱的室友给我介绍了一本杂志,说发表文章容易,而且在上大承认的期刊内,于是乎,我奋笔疾书,投了一篇,一周之后,录取了,真开心,我也能毕业了,交了1000大洋。小论文就一篇论文,要是不幸被抽送外校审查,估计被枪毙的风险就很高了,为防不测,我又写了很多的专利,很多,很多。

对学术的不热爱,直接启发了我热爱艺术的情操。一个工科学生,搞艺术,也不能太落后。还记得上面写的那个文艺青年不,我和他关系很好,一直到现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诗歌,一起看万家讲坛,一起看历史正剧,一起到宝山校区参加学校的辩论会,一起参加上大研究生的大合唱,一起演话剧,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启发下,我学习了一门小语种,方便我可以很轻松的观看:我的女孩,爱在哈佛,以及豪杰春香。虽然现在我已经记不得那门外语到底怎么说了。我记得论坛里有上大的研究生之歌,这个歌曲是思思老师唱的,我们的合唱队老师,现在是不是还在上大,我已经不清楚了。在我的生活里,时间很多,我去过杭州,去过周庄,旅游的乐趣是在妙不可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南的丝丝烟雨中细细品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朦胧意境……

不思量自难忘。现在想起这些,让我决定,今天休息一天,坚决不干活。

上大的延长校区,实在是太小了,望着工科学生疲惫的脸庞,我绝望了,从此决定,有时间就去宝山校区晃晃,那里有我想要的曲院风荷,细水流觞。我不敢说宝山校区是上海最美的,但是那是我心中最美的。可惜实在是太大,图书馆人太多,找个地方看书都难,不过隔三岔五,还是喜欢去走走。我去过交大的闵行校区,东华的松江校区,都很大,但是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

研二的那一年,真的很让人难忘,无忧无虑,日日自然醒,天天过大年。上大的FTP,功能实在很好很强大(这种语式,正是出现在2008或者2009年的春节期间,具体我也忘了)。FTP那个时候还是免费的,什么电视剧什么电影都有,超级大片,第一时间更新,如果FTP都看完了,在那个广延路的路口有个卖碟片的,前几天我去过,现在还在那,好像是4块钱一张。

上海就一个不好,下雨天太潮,一下雨啊,宿舍就跟水漫金山一样了,每次我们在宿舍里偷偷的进行火锅聚会的时候,第二天那个气味总是会把小强和楼管阿姨惹过来,打扫楼道的大妈,一大早就投诉,有段时间,我的电饭锅和电磁炉会被收掉,没过几天,我又新买了一个,保证自己天天有粥喝。

哎,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注定会越来越模糊。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我的师兄师姐们,遇到了真正的危机,看着他们严肃的神情,我的心里也有一丝的隐忧。虽然那个时候离毕业找工作还远。在这亦喜亦忧中,我们迎来了研三或者说研二点五。

又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像大四一样,无论是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无论是搞学术的还是搞艺术的,大家回到了校园,就像开始那样,每天在一起,不是准备上课,而是毕业的季节到了。

我的大论文是提前半年就写好了的。我由于自己久疏战阵,光惦记着吃喝玩乐了,最后word这样的神器,也使唤不了了。忘了说一句,我的小论文和专利思路是我的,仿真也是我做的,但是具体的写成文字,是我亲爱的师弟,当然大论文这样重大的任务,还是得交给他的。为了照顾师弟的情绪,我们平分了署名权,这是必须的。我的神啊,我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好事,送给我一个那么好的师弟。于是乎,我的大论文,花了不到5天,搞好了,之后就再没修改过。

大论文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有悬念,去抽检的时候,也没我什么事情,既不要市盲也不要校盲,话说回来,要是真的抽到我,我估计又得提心吊胆的睡不着觉了。关键的事情不是这个,而是找工作,离10月的招聘季还有2个月,我为了找个好工作,还得坐下来看看书。虽然,也不知道到看什么,但是我的专业和模拟有关,于是电路的书,如模电,通信电子等等,还是要看看,我认真的做着笔记,很多以前不会的,慢慢的也看明白了,不过说实话,意义不大,找找安慰罢了。

你懂得,好的通信企业就那几家,下面的日子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面试,然后悲剧的被枪毙,然后再面试,最后,凑活找到了一家。当然,里面的心酸,自己回味就好了。我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谣言,到处是谣言。这句话,也适用于找工作,同学们,你们要hold住啊,千万别轻易的卖了自己啊。

找到专业对口的同学其实很多,一年后坚持下来的,就是神话了。再一年之后还干技术的,就是传说了。反正,我现在干的和研究生学的,没有半点关系,况且,我也没怎么好好学。

我现在的本事,都是师傅手把手的交的,他是哈工大的本科,工作8年了。有的时候,很惊诧的问我,这个你也不会啊?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和考研面试的时候差不多。经过一年的恶补,我无可奈何的成为一名技术员,每天和通信设备打交道,虽然我不喜欢英语,但是天天写英语邮件,你大爷的,老外太扯淡,居然说看不懂我的英语。上次见了个法国人,纯正的巴黎口音,我着急的满头大汗,你就不能慢点说啊,你就不能说点简单点的英语啊。最后,他笑了一笑,从此以后,我见到外国人就闪开的远远的,虽然我是CET6工程师。

文艺之花凋谢在实验室里,是命运的安排,也是我人生的无奈。

2012年正月十五,突然收到室友某君的电话,说是一个厅的同学,要准备一个聚会。于是大家纷纷聚拢在一起。其实同学聚会这个事情,你们懂的,叙旧是一方面,对比或者说攀比,也是免不了的话题。上大的延长校区的宿舍很有特点,我们14个人住在一个厅里面。这次聚会来了12个人,也是毕业后第一次聚会,大家变化很大。3个结婚了,还有了孩子。倒是大家说道自己的现在职业情况时,我就觉得特别的搞笑。总结一下,研究生时最爱学习,最能学习的人都在搞艺术,最不想学习的人偏偏现在是工程师,补充一下有一个同学现在是国安局的。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也在看公务员的书。如果能回到从前,我也会看。而且注意到一个事实,上海的国安局会来上大宣讲,只要过了分数线就要,我的室友就是这么进去的。国安局,不是FBI,也不是克克博。可惜当时我以为国安局是保密局,干的是特工,哎,电视看多了。同学在里面公务员,做软件研发。也蛮好。关键看自己的就业意向了。

我工作的前半年,是在深圳度过的,来不及参加毕业典礼,就去了远方。我记得离开宿舍的最后一天,我把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带上我所有的行囊,去向了上海火车站,关上宿舍门的那一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

出差半年,每天在生产线,天天熬夜到夜里4点,那些日子,现在想起来都害怕。走向社会的日子里,压力很大,很彷徨,很无奈,但是别无选择。那时想起在上大的日子,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逍遥自在。

毕业一年后,我回到了上海,在宝山校区,补拍了一张毕业照,这里曾经属于过我。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学生,当我在公司突然得知钱校长去世的消息的时候,心中飘过一丝伤感,我的学生时代过去了。

而如今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就像吃在嘴里的山楂,甜甜的,又有点淡淡的酸涩。很喜欢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说,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漫画。


来源:考研教育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4-2 13:47: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3 18:57:46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4 15:27: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8 15:56: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9:4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