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考试考核办法
一、考试办法与目的
二、期中考题 论文题目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论述要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的过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影响
2,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论述要点:
中国决定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
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中国出兵朝鲜的作战目标
中国抗美援朝的意义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三、期末考题
第一组
简答题
1,**八大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15分)
答题要点:
对国际形势的基本估计
对外政策与国内集中进行经济建设的关系
对外政策册的目标是争取持久的和平
具体政策的内容
2,60年代极左外交的主要特征。(15分)
答题要点:
如何认识时代问题
如何估计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如何认识国家对外政策所应遵循的原则
在具体政策上是否应该“四面出击”
3,中国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背景。(15分)
答题要点:
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和特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与对外政策的转变
改善中苏关系的三条件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综合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55分)
答题要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中国外交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新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简答题
1, 新中国建交原则提出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15分)
答题要点:1什么是国际法主体2对新中国的承认是对新政府的承认3为什么新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2, 试述50-60年代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15分)
答题要点:1反对大国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2坚持和平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问题3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4尊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
3, 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的背景。(15分)
答题要点:1上海公报与建交公报中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内容2中美解决美对台军售的解决办法和美国的承诺3美国对台军售的实质
综合题
**十二大提出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背景及其影响。(55分)
答题要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时代的认识2“一条线”战略的评价3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4中美关系的发展与曲折5中苏关系正常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