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经历』哭泣,微笑,走下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5 13:0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考研经历』哭泣,微笑,走下去
    距离上一次来社科院论坛已经一个月了,此刻,一切似乎恢复平静了,文学所的复试结束了,体检也通过了。本来想着要好好总结自己的考研经验,或者是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而已,却总是缺乏一种勇气,缺乏回首往事的意愿。今天傍晚的时候碰到一个朋友问我考社科院的一些经历,突然触动了我,上网看到版主号召发经验帖,我想我一定要写点东西了。用很真诚朴素的心态,用文字和大家交流,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朋友。同时非常希望yinghua能看到这篇,希望你早日振作起来,更加自信灿烂,更加勇敢坚强。

    认真想了想,其实我更加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谈谈人生的感触。说到底,考研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一个关口而已。当我们深陷其中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是生命的全部,但是当我们超越眼前,超越自我,用一种哲学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人生,可能我们会更有收获些。于是那些苦难,那些经历本身在岁月的酝酿中成为最珍贵的财富。呵呵,这些都是我切身的体会,也似乎成了一个命题,我想今后几十年我都还将实践这个命题,去证明,去修正。

    呵呵,说了那么多,下面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来自浙江,非典的03年参加高考的。为什么从高考说起呢,我想这是上帝给予我的第一个锻炼机会。我曾痛苦,诅咒,悔恨,现在回头看去,我应该感谢,因为从这个七月开始我才在刺痛中真正思考自己的命运,才真正展开了自我的人生。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单纯的死读书的女孩,这一年的七月我遭受了人生第一次严重的挫败。我分数比较高,自信满满报考了复旦大学,因为她到我们市做招生宣传的老师说,我的分数把握很大。后来划线也划上了,然后我还是莫明其妙地落榜了。然后是无奈地填写调剂表,心碎得没有了知觉。从初中开始我都想怀有从事记者媒体领域的梦想,我对社会各方面对新闻报道很感兴趣,总怀有一种自发的社会责任感,觉得这个世界需要我去发现真面目,需要我去努力报道,帮助这个社会去认识这个社会。呵呵,也许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有些可笑,但我回想了下,当时却是一直这么想,而且家人老师同学也一直鼓励我报考复旦的新闻专业。然后一切似乎都破灭了,我不愿再复读一年,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去其他的学校,只要努力,也会有成就的。是的,我一直劝慰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于是,那年我选择去了另外一所不知名的重点大学。专业:英语。

    我当时以为我已经足够坚强,背着行囊,离开浙江到了湖北,自以为可以面对新生活。然而我高估了我自己。一个人经历了一个大挫折之后,需要多少时间恢复内心的平衡和宁静,恢复勇气和自信?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也许是一辈子,也许是一瞬间。所以前些天我在看汶川地震的报道时,看到那些惊惶失措的孩子,那些茫然的眼神,我心里很痛。我不知道他们恢复内心的安宁需要多久……呵呵,人的内心也是值得自己去探索的课题吧,有时我们知道要坚强要恢复,然后却总也不能。在大学的前两年我糊糊涂涂地度过,白天伪装得很开心很自在,夜晚却在台灯下看书写字哭泣。人变得很敏感,外表越自信灿烂,内在越惶恐自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甚至连自己的方向也没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自己闷着看书,读文学方面的书,还有哲学历史心理学方面,总是拼命思考乱七八糟的问题。我该怎么活着?该往哪里去?我该追求什么?我想变成怎样的人?怎样面对自己?面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到了现在,才慢慢说到了考研,呵呵,也许有看官已经些许不耐烦了。考研的提议,我哥哥在我上大学前就给了,他鼓励我说可以考虑四年后考硕士,去做更恰当的选择。所以到了大三的时候我缓缓走出了那个巨大的阴影(不知不觉地走出来了,所以我一直都很同情那些高考失败的朋友,唉,高考……),收拾心情,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专长,爱好,性格,选择了文学。然后还是有个巨大的分岔路口等待着我,是选择英美文学还是中国文学?这个问题对于其他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选择考中国文学实在是太冒险的选择,而且很务实地说,英语专业绝对已经是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了,发展前景也许还更好(似乎连读硕士都没必要,呵呵,我本科时那个班33个人毕业后只有3个人去读硕士了)。就这个选择我就思考了大概几个月。有一段时间我甚至都买好了考浙大英语专业的参考书了,可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中国文学,确切地说,是比较文学。有一个读唐宋文学的博士分析了我的各方面,觉得我进入比较文学的领域优势更大些,而且这个发展中的学科也非常吸引人。他问我,有没有勇气考?我说有,因为我很喜欢文学,也喜欢宽阔地思考。他就说北大是这个领域很强的,要考就考最好的,你有勇气不?我迟疑了几秒,说,我有。呵呵,一个惊人的决定就这样产生了。

      2006年5月,全力开始备考北大的比较文学(属于中文系里的比较文学,以中文答题)。买书,一箱一箱地买,图书馆能用上的书我一本都不放过。从中国文学史开始着手复习,同时看中国哲学历史方面的书。应该说之前我广泛的阅读范围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这个人就喜欢看书(可以说唯一的一个优点,呵呵,除此以外,我缺点很多,是很糊涂很随性的一个人)。武汉的夏天很热,我坐在蒸笼般的教室里看书,心却非常静。同学们异样的眼光,爸妈的担忧,我都没有多加理会。应该说我最害怕的还是一种孤独,我没有一个同学可以讨论文学的问题,也没有一个老师可以指导我(我的老师都是英语专业的老师,呵呵),甚至图书馆里的资源也极其有限,专业报刊更是寥寥无几。那几个月我都是默默复习,内心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这在外人看来,完全是是一种痴心妄想。然而我不管,我内在的力量开始爆发,以一种隐形的温和的形式爆发,我极其全力地看书,每门课我都找到三四个不同的教材版本,外加一些参考资料,专业论文,用心理解,做笔记,查找很多大学的中国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专业的考研试卷,认清自己的水平,一点点努力。最痛苦的可能是后来准备西方文论的时候,我这方面的基础可以说是零,书买了很多,却没买对,非常难啃。后来我又换了马新国的书,总算好了很多,反复啃了四五遍,整本书都翻烂了(后来真正考试时只考了一点,呵呵,真让人感慨)。2007年1月初试,考完我心里没底,北大的试题都是大题,四五十分一道,整张试卷五道大题就够了,呵呵。其实这挺符合我的喜好的,因为我基础不够好,答一些细节题反而优势很少(对于这一点,我要勇敢地承认,呵呵,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更努力,懂得太少,唯有谦虚努力吧)。3月12日知道成绩,政治最差只有56分(复习时间都挪用给了专业课),总分376分,比较文学方向排名第二。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猜到结局了,呵呵,我复试被刷了。Yinghua,这里特别要和你交流一下复试的感受。那次在北大的复试,说起来我还是有些优势的,初试分数还可以,录取3个人,有5个人参加复试,跨专业考的也不止我一个。然后我还是被刷了,那天北京的天气特别好,天很蓝很蓝。他们通知我进会议室听取结果。当老师说很遗憾我没有被录取的时候,我以为我要崩溃,然后没有,我异常的平静,听完老师给我的解释。他们的解释比较含糊,而且几个老师每人几句,都不知道症结所在。老师们都是微笑着说的,我的心却再次碎了。。。无声地碎。。呵呵,写到这里,我真不知该怎么说,许多事我都想不通。本来我想跳过这一节不提,但是我想了想还是说说吧,希望能对有些朋友起到警示的作用。


    我所自知的缺陷:
1. 跨专业,基础不够坚固(其实我大学之前的中文底子还好,大学没有接受中文专业的训练,但是我一直都很关注,后来也努力补习了。。。)
2. 本科的学校出身不够好。呵呵,这是个事实。不多说了。
3. 面试时我的表现不够好,我越是想展现自己,老师越是怀疑,结果我就越紧张越容易争辩(当时没觉得,后来反思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了!我想那几个面试的老师可能就反感了吧。。。)
4.  英语口语因为紧张而表现不好。当时是一个老师问了一个比较文学专业的问题,而且还有一段英语翻译,我都没做好。

    总之,没通过复试。我想在考研过程中,有两种情况是很值得痛心和惋惜的:一是单科成绩差一两分,二是参加了复试而未通过。都是那种无法言说的遗憾。后来我还努力想调剂到社科院,因为是一个很好很难得的机会,07年社科院的文学所没有招够人。可惜我还是没能得到机会。但值得庆幸的是,让我认识到了社科院的珍贵,它的培养政策,资源的丰富,学习研究气氛的浓郁。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西方的一个说法,当上帝关闭了一扇窗时,会打开另外一扇。在某种意义上,我甚至感谢我的这些失败,因为正是它们的无情与刺痛,才让我清醒并且奋发。

    然而07年的上半年注定又是一段迷失。准备毕业论文,准备答辩。我的心情一直郁郁。别人问起我的情况时,我都不知该怎么说。常常就表现得什么都没发生过,不愿多提。若不是现在写这,我想我很不愿和人说起,只会在内心警示自己。

    接下来的人生怎么过?继续再考一次还是揣着专业英语八级证书找工作去?我选择了再考一次。目标是社科院的文学所,中国古代文学。依旧是一路的孤独,默默复习。我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进一步地掌握。同时政治也要重视了,考北大那次如果我的政治分数好些,很有可能考第一名(这种假设很没意义,呵呵,人生不需要无谓的假设)。所以在这里我也要强调一下各门课的平衡,如果那一块没考好都是很可惜的,因为会导致整体水平。最后我初试成绩出来是379,但是我很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中国文学史的分数只有98分。这也许在将来还会刺激我去努力做学问做研究,因为什么都是马虎不得的,投机取巧更是不行。因为跨专业考的缘故,所以我总有种自觉的内省,我希望自己学得扎实,而不是靠什么政治英语课的分数,在将来也要靠自己的真实水平来获得一点点成绩。

    对于社科院的复试,我心里很紧张,呵呵。复试前几个星期不停地看专业方向的书,看了一些文献,自己设置一些老师有可能问到的问题。复试那天,早上的笔试我回答很多,每道题目回答到自己满意为止,而且还有一两点新意。(希望导师能欣赏吧,呵呵)下午是面试,老师们都很和蔼,问的问题也不是很刁钻。我稳住自己的紧张和激动,回答前好好思考了,再组织语言慢慢回答,和老师们也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交流。我吸取了前一试的教训,尽量本色地表现自己,不逞能,不争辩自己的观点,而是冷静地表达观点。其实复试到了后来就不会太紧张了,慢慢就进入一种轻松的状态。今年文学所是9进8,很残酷,当被刷的女孩子被叫进会议室去时,我想到了去年的3月24日的,我也怀着忐忑的心走进了一个会议室。心里很为她担心,是的,这绝对是一场巨大的刺痛和悲伤。努力追求理想,最后却破灭了,这是很痛苦的。。。但我想发自内心地对那些没考上的同学说,别难过,真的没什么。人生有什么是输不起呢?只要努力过,只要自己的心还坚强着鲜活着,就可以寻找新的方向。人生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呢?连生命都不永远属于一个人,天灾人祸更是无情。。。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珍惜所得,创造未有,思考,前行。

    写到这里,我看了看,好像写得太多了,都不好意思贴出来了。可能对实际的考研复习帮助不大。。。但是这些都是我想说的真心话,有些个人经历其实我不想写出来的,但是想到可能我的这些经历会以一种反面的姿态帮助一些人吧。考研失败了,不用一直痛苦。理想破灭?也只是一时的无法实现,真正的理想存在你心中!永远都不能被什么破灭,除了你自己!如果考研成功了?也没什么,这只是一小步,而人生的路程还很远,还有很多悲喜等着我们,还有很多灾难,黑暗,无奈。

    此刻,我突然想到了一部电影《死亡诗社》,那个勇敢的老师对孩子们说:文学,艺术,爱和理想,那些美好的东西才是生命的意义,是目的,而其他那些都是实现美好的手段。(大意如此吧,呵呵,很久之前看的只有个印象了)所以我想我们不需要太多无谓的忧伤,也不必要太计较太悔恨,人生的美好从来都不是局限在狭隘的一些方面,而是广泛的,细节的,需要我们去反思,追寻。考研?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世界很广阔,生命很美好(我又想到了这次地震 呵呵),我们需要一边哭泣一边微笑一边走下去。。。

    最后我想用这样的诗句共勉。

我步入丛林          I went to the woods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我希望活的深刻        I wanted to live deep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也许您还可能感兴趣:
人民日报社论:我们微笑面对世界
蒙娜丽莎的微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3:0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