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应该关注什么?
<br>
<br>大学生应该关注什么?这是一个问题。\r<br>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大学生正在关注什么?
<br>漫步校园一角,都会有人给你侃侃道来:今天,文学作品中读不尽的爱恨情仇;影视戏剧中扯不尽的皇朝盛事;满目琳琅的“高尚生活”;优雅新潮的时尚风潮……你了解吗?
<br>我确实落伍了,我一点都不了解,而且我还反感。\r<br>难道这就是我们大学生应该享受的校园文化,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br>这些无聊的虚构作品或是非虚构作品,都在向人展示白领们的情调、富足者的伤感、“新新人类”的放纵。“现代生活”被作了格式化的理解,它是那么的慵懒的、感伤的、情迷意浓的,骄纵和发泄则是精神和体力唯一的释放途径。我们看到的画面都在以美轮美奂的场景吸引眼球,我们看到的文字都在展示成功者的潇洒与风度。知识精英、企业英雄作为成功人生的典范占据了全部的舞台,各种社会明星的生活起居与怪癖雅好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可是谁能在平时就正视弱势群体惨淡的人生,甚至是淋漓的鲜血?
<br>在所有的文化层面,底层的形象已经很少出现。社会底层真实的挣扎与痛苦,具体的生活者的不幸与抗争,失去了被关注的价值。乡村生活不是以被猎奇观赏的方式,就是以被考古的方式加以表现,乡村民众真实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除了被作为嘲笑的对象,不会被揭示。城市生活中则只有咖啡屋、健身馆、汽车、大厦……
<br>诚然,我们正处在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轨变型的时代。很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脱颖而出,成为王者。但是在任何社会里王者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的思想,人格和尊严。我们正感受着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在这里处处可以嗅到“与国际接轨”乃至“与国际潮流同步”的生活情趣,却很少看到社会转轨变型过程中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感受到的矛盾、冲突和艰难。哪怕对社会中的不幸者的同情,往往也缺乏那种感同身受的体认,而更多的是优越感支配下的怜悯。社会底层的声音消失了,除了制造“跳楼秀”之类的事端,他们已经很少能够进入“社会主流”的视线。为了考试和表现自己关心社会,在书本上在报刊是关注一下三农问题,下岗职工问题,可是谁能想到我们大学生和他们是同一血脉同样热血的爱国家爱民族的中国人,同为龙的传人,我们理应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br>情谊绵绵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文化氛围,不仅笼罩着文学、艺术和新闻舆论等领域,而且已经延伸到一些地方的政治空气之中。在不少地方,贪赃枉法、尸位素餐的官员自然不会与社会底层呼吸与共,就是清谨有为的官员也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城市风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治理权的“合法性”问题被认为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只要经济数据令人振奋,那么官员的权力就是合法的,普通市民往往只不过总体上作为一种统计学意义的存在而非城市主人而受到关注,普通乡民更是往往只在计划生育和征收各项费用时才与政府及其官员建立起联系。
<br>社会文化制造出来的心理上的社会隔绝,使所谓“精英人物”除了偶然的同情,不会向社会底层投注专注和严肃的目光,不会对底层的生活与心灵给以认真的对待。社会分离损害了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底层所受的损害在埋着冲突的种子,普通人被视为“不成功者”乃至“失败者”制造了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挫折感。为什么?明明是国家主人的农民工人,很大一部分在改革的阶段一下子成了“没有竞争力的”人。人,这个社会构成中最重要的方面、社会建构和发展的目的,更多地只是被看成“劳动力”或者“人口”,则在社会中培养着不尊重人乃至歧视人的意识。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熏陶下,“以人为本”的社会何以可能,是一个令人深为疑虑的事情。
<br>我们将看到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看到都市生活的五光十色,但在这社会正行走于体制转型的当口,在这许多人正为“精英”的崛起承担着转型的阵痛之时,让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那里有着最深层的现实,有着我们没有的精神气质,有着最激越的情感,有着我们在写字楼里、咖啡屋里和网吧里听不到的呼喊,有着在悠闲生活之外的另一种生存,那里生存本身是一种奋斗!我们大学生也在奋斗,但是我们的奋斗不能长成为我们脱离最广大人民的手段和借口。\r<br>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徐本禹,最近感动了全中国。\r<br>大二那年,徐本禹来到贵州山区一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因为他在报上看到:那个至今水电不通的村子里有着许多渴求上学的孩子。在那个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信要走18公里崎岖山路的地方,他孤身一人支教,一呆就是好几年……
<br>徐本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小事”,他获得“感动中国”提名,首先告诉我们:感动别人感动中国甚至感动世界,并不一定需要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凡人小事,只要有“爱”的进驻,那就是最大的“感动”。
<br> 徐本禹穷大学生的身份与“感动中国”之间的巨大反差,讲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能力有区别,但是只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良心,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就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r<br>徐本禹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的周围并不缺少拥有优秀的大学生,缺少的恰恰是责任感。一个人只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出人头地而拼命,算不得好汉,为了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的人才是真正的才俊,才是真正的英雄。\r<br>把我们的眼球投向社会底层,不是为着展示苦难,而是为着正视真实;不是天之骄子的优越,而是社会全体的和谐;不是为着让“学者”“精英”们展示“亲民”的姿态,而是为着展现社会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坚持。\r<br>而且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应该明白: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奋斗,他可能学福五车,可能腰缠万贯,却不能长存人间,流芳千古。\r<br>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昨天的青年用青春、热血和才干创造的,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享有这一切,而要履行自己的义务。\r<br>我们学习的意义就在于为最广大的人民,最可爱的祖国奉献自己。\r<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