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载杂志:China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 2002
内容提要:
中国和美国一样在去年经历了多次金融风波,结果中国官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仔细的调查了关于企业管理的事情。公司合伙人包括经理、股东、银行、股权和责任。今年立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公布透明信息,政企分开和独立董事会。
早期改革
自从1990年和1991年在上海和深圳成立股票交易市场以来,中国官员就一直在研究企业管理。政府希望股票可以让储户将储蓄转入上市公司的经济发展。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的总公司。他们还将政企分开。当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国企改革进行时,一系列的国企重组为股份公司。
目前的法律框架
目前企管的法律框架是基于以下国家法律法规:注册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会计法。
开始的问题
实际中经理有时控制股东会,服从上级已经作出的决定。内部人员也偶尔可以在股东会获得主导地位。缺少盈利和腐败都是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健康的长期可信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前最大的问题有:股权集中,大量未交易股票,国家的作用,妥协的矫正,缺乏管理的激励机制。
中国的安龙
自从2001年7月中国股Shi监督局申斥了一批上市公司,因为他们违反了有关金融管理的条例。主要有以下公司:广夏(银川)工业有限公司,三九制药有限公司,蓝天有限公司,郑州百文有限公司,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大合唱
中国的学术界和高级官员已经出版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的文章。他们的建议大多考虑中国的立法者。中国企管的最大障碍就是内部人员控制。
企业管理法
2001年出现了很多企业的丑闻和资金外流促使股Shi管理局的官员将企业管理放在2002年工作的首位。并且出台了《中国上市公司管理条例》。
建立信任
中国的官员和学者担心不好的企业管理会影响国家的经济改革。问题不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很多私有企业也存在很多隐患,因为政府不允许他们公开发布他们的经济数据。新的法律涉及了最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信息公布,经济作假,但是有效实施还不能保障。中国将会从自己和美国那里学习更多的经验来提高公众对公司的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