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次高考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3 13:3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br />?</div><div><div>   走进CCTV前的岁月 <br />  转眼间,到中央电视台已有几年了。楼上楼下,经意不经意之间时常看见那些往日里只有在荧屏上才能见到的“名嘴”,如今居然与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同坐在一个会议室里开会,或同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或同在一个栏目组做节目。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了:你是如何“混进”央视这个目前中国最强势媒体的? </div><div>  </div><div>我是这样的一个人:</div><div>???? 在求学经历上,参加过五次高考,二次考研,一次考博;<br />???? 在求职经历上,当过教师,办公室主任,现在是电视记者;</div><div>???? 在情感经历上,十多年前,恋爱过一次。如今“她”的女儿即将小学毕业而我仍形单影只。</div><div><br /> (一)五次高考</div><div>  我先后断断续续参加过五次高考。我高考的时候,升学率与现在大不一样,现在70%的高中生都能考上学,而那时理科只有10%,文科也只有7%的人才能够榜上有名 。我所在的高三应届班只有一名同学考入上级学校,而且也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专,就这样在第一、第二次高考中我都被挤下了“独木桥”。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再复读下去。 </div><div>  但我知道,一个大小伙子总应该找点事干,于是处处留心各种信息。一天,电线杆上的一则招聘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可谁知在通过考试和缴纳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数目不算少的一笔费用后,我和其他“员工”再也找不到这家“公司”的影子了。这无疑是给了涉世之初的我泼了一盆冷水。 </div><div>  我继续寻觅着。偶然间一家中央级大报“新闻函授”的招生广告让我兴奋不已,从小就想当记者的我赶紧借钱跑向邮局通过汇款报了名。可光有精神食粮也不行 ,总得两个文明一起抓吧,我决定勤工俭学。于是,在白天,背起箱子走街串户卖过冰棍、雪糕;蹲地摊卖过水果、蔬菜;走进建筑工地出过苦力等,晚上则挑灯夜读。还好,第一篇稿件就被采用了,虽然见报文字只有几十个,稿酬也只有一元人民币 ,但无疑使我看到了曙光,此后,见报的“豆腐块”也越来越多了。 </div><div>  但是,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之下的。就在我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的时候,周围不少人认为,年轻人应该考上学、有份正式工作才行。我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我自今也不认为只有考上学才叫出息。可是,我也不得不承认:考上学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捷径。经过一番思考,我背起了书包,重新跨入了阔别31个月的校门。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扔下教科书那么长时间,于是,落榜了,于是又复读了,终于在读了五个高三、参加了五次高考之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虽然只是一所中专,但在当时升学率不高的情况下已属不易了。 </div><div>  复读之路就是同命运抗争之路,我家离学校七里多路,但在走读生中,我常常是到校最早的,离开班级最晚的一个。我带着一个大饭盒,中午吃一半儿,晚上则买碗豆腐脑儿泡着另一半儿吃,有时干脆就嚼着方便面;由于路远,家人和老师掂记着我的安全,劝我早点回家,但我还是在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遇到过七个“绿林好汉”,幸亏跑得快才平安无事。 </div><div>  (二)参加自考 </div><div>  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读中专后,通过竞选,我当上了校学生会副主席和文学社的社长。校园里常有我“指点江山”的身影。 </div><div>  春去秋来,转眼间就要毕业了,学校所在地的市人民检察院根据我的表现决定接收我,但由于多种原因却“花落他人”,我欲哭无泪。虽然最终找到了接收单位,但未允许上班。 </div><div>  不能蹉跎岁月!我到了一所私立学校教书。我深知,只有中专学历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经过权衡,我决定参加自学考试。因为自考省钱,而且还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毕业。就这样在未参加任何辅导班的情况下,我考完三科考四科,考完专科考本科。终于,我以让人惊讶的速度拿到了专科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并获得了印有国徽的学士学位证书。据说,在全国,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学位的人很少。在参加自考中,还发生了一个插曲:为了尽快毕业,我到邻省参加了当时本地未安排的一门课程的考试,合格后将档案转回本地,这样才得以快速毕业。 </div><div>  (三)绝对隐私 </div><div>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不是一个好男孩儿。 </div><div>  我和伊是高中同学,伊是在高二时从另外一个城市随家人迁入我们那儿的。记不得伊是什么时候与我前后桌了。伊坐在我的前桌,客观地说,伊谈不上美丽,可在我看来,伊脱俗,譬如别人说东西“埋汰了”,而伊说“脏了”,还有伊长发飘飘。上自习时,我常常三笔二笔画起伊的背影来;也不知道伊听谁说的我崇拜毛**,就在这位伟人诞辰纪念日到来之际,用粉笔雕刻出来送给我,于是我就不顾一切迷上了伊。 </div><div>  伊在复读一年后考上了我后来就读的那所中专。伊不在我身边,这也是当时我中断复读的原因之一。伊上学,我勤工俭学读函授。我把我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赚到的第一笔钱----10元人民币汇给了伊,让伊补补身子,我知道伊贫血。日子在鸿雁传情中度过。元旦后,我向往常一样,急切地打开伊的来信,可一看称呼,我立刻傻眼了:伊以往来信称呼我时在我的名字前有“亲爱的”三个字,而此时只有空荡荡的名字了。凭第六感官,我知道出事了:果真,伊顶不住来自家庭的压力,以及或多或少的虚荣心向我提出分手。 </div><div>  自己酿造的甜酒变成苦酒,我只好面对现实。十余年来,我一直再未见到伊,但伊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伊与我山盟海誓的话语常在我耳畔回想。通过同学我了解到,伊夫妇二人现在都下了岗,自谋职业。他们有一女儿,在小学读书。 </div><div>  我祝福伊!我相信有一天会有一个好女孩儿降临到我身旁的! </div><div>  (四)走进CCTV</div><div>  通过自考取得学历、学位后,我又参加过研究生考试和吉林、上海等地的公务员考试。加盟中央电视台后,我最初是一名国际新闻编辑。伊拉克战争时我正好赶上。当时水均益等人在前方报道,带子传回国内后,由我们国际组剪辑,配上必要的解说及相关背景资料后再奉献给广大电视观众。不久,我开始了国内新闻报道。北上南下,做了一些新闻及专题。但坦率地说,我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电视记者。cctv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电视人,我的心理压力还是满大的。这决不是谦虚!君不见:中国新闻奖等国内外大奖里有他们的名字,海湾、波黑等“热点”有他们的身影。我只有奋力前行! </div><div>联系方式:</div><div><u><font color="#0000ff"><a href="http://mailto:zhongguoxin2008@sina.com" target="_blank">zhongguoxin2008@sina.com</a></font></u></div></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2:4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