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 寓意非常 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 而正是因为我们语言的优美度和复杂性 加上人类拥有的两条性感嘴唇 因而很多时候 我们会把 简单异常的 加减乘除换算 说成了 高深莫测的 哥德巴赫猜想 ------ 引言
上海人?
我 祖籍江苏 爷爷当年来上海做生意 所以在上海定居 后来有了我爸爸 由于我爸爸的努力娶了一个
美貌的太太 就是我亲爱的妈妈 我也这样就诞生了 自豪地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 一个普通
的上海男孩 从没感到和其他地方的男孩有什么不同 可能不同的就是我那310开头的身份证号码
由于一些家庭关系 我长期住在海外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同胞 他们也给予了我一个“高度”的表扬: “Jacky 你不像上海人啊” 我一直没明白 你没来过上海 为何说我不像呢 我的反应 只是笑笑 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笑的人 也看过无数的小品 无论是水平最高的历届春晚 还是 电视中播放的小品集 时常会看到 那些小品演员 撅着嘴 翘着兰花指 全身抽筋一般的扭动着腰腹 嗲声的说道:“你干什么啦,干什么啦。” 观众轰然大笑 我也哈哈大笑 尽管我知道 他是在埋汰上海男人 尽管我知道 我从来没见过上海男的这样说话 尽管我知道 这位小品演员可能从来没来过上海
我从小喜欢听 滑稽戏 和 相声 对于夸张的表现手法 都很理解 很多只是为博君一笑 仅此而已 却没想到 由于如今网络的发达 别有用心的挑拨 竟然成为了 恶毒的人身谩骂和地域攻击
埋汰?
抽筋式扭腰 小家子气 斤斤计较 这种上海人的风格 几乎已经成为一种 人不喝水就不能活 的常识了 当这些小品演员 一年复一年 一遍又一遍 重复这些套路 的时候 观众们 也一年复一年 一遍又一遍 哄然大笑 的时候 这种非常识 已经定格成 常识
的确 我见过有些上海人 他们的确很小气 很抠门 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用 和你账目分明 甚至很多其他城市的朋友吃过这些个上海人的亏 他们心里甚是讨厌他们所遇到的这几个上海人 这时 他们可以不屑 甚至厌恶 这是他们允许的一种爷们气魄的表达方式 而这种局部矛盾的存在 也已然成为 全局的一种定型 而 另一方面 很多像我这般大大咧咧的上海人也同样吃着其他城市朋友的亏 我却不能厌恶 因为 如果我厌恶就是我小家子气的表现 得到的是 “果然吧 这就是上海人 小心眼”评价
这么多年 上海人就一直听着 被丑化 被矮化 被边缘化的奚落 而 一边却无奈地接受 这个为国家作出一定经济贡献 却是唯一一个 拥有半两粮票的 所谓“走在经济前沿”城市的 这个美丽动人的称号
周立波的“大蒜和咖啡”
周立波 一位上海滑稽演员 借鉴 脱口秀 栋笃笑 和传统曲艺 结合时事 而自创的 海派清口 在上海红透半边天 尽管不是很新鲜的产物 只是综合各派所长 但周立波用心了 也讲了实话 也用了夸张的手法 却马上成为了 众矢之的
成为了 “大家” “大师” 口中的容不得的不入法眼之流
成为了 一字半解网民口中的直逼西藏**的***分子
成为了 甚至连一个话都说不清楚 却又喜卖弄舌头 满嘴米田共乱喷 大白天像见不得人似的带着仿冒伪劣太阳眼镜 喝着可乐瓶装着白开水自称中国人 号称“口才帝”的百分百高纯度 异形 唾沫四溅在那里大放厥词 我赶紧用纸巾 抹了抹我电脑屏幕 生怕他的口水贱到了我这个上海小男人的电脑屏幕上 我可没他有钱 买不起电脑了
大蒜 咖啡 的比喻 是夸张了 比起那些小品演员描绘上海人形象时 到底夸张到程度呢?也就 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 哦 呵呵 那就再夸张点吧 五分之一 哦 还不过啊 行 那就二分之一吧
当他们对着屏幕 看着夸张演绎上海人形象时哈哈大笑的时候 我们上海的周立波 只是一句“大蒜和咖啡” 他们就忍不住了? 受不了了? 周立波犯了七出之条了? 要被浸猪笼一样 又好像摸了老虎的屁股 一个个神经质一样的敏感 马上个个大义凌然 以艺术家的高姿态站出来 讲出两千四百三十九条重罪 显得他们对一个企图破坏民族团结的罪人是 那么的大气 包容 和 救赎 难道都在肖申克呆过?
高档? 低档?
当很多朋友 在麦当劳 肯德基 汉堡王中 开心地享用快餐的时候 这种情景 我们早已经见怪不怪 不就个快餐吗 不就是个 汉堡包 鸡翅膀 吗 有钱 买得起 还经常吃呢 还带女朋友去 甚至在那里搞同学聚餐 生日宴会呢 包得起
大蒜 一种全国人民都在使用的普通作料 我炒菜的时候 一定会用到 很多女生吃完 会吃根口香糖 很舒服 可以说 全国人民几乎都是吃大蒜长大的 又便宜又健康 用大蒜制作一些产品 也很品味 很时尚
咖啡 一种全国人民都买得起 甚至比掺水可乐还便宜的 连麦肯汉都能随意买到的普通饮料 请按回车键
1987年 当肯德基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店的时候 难道其他城市 没吃过肯德基的人就档次低了?
1990年 当麦当劳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分店的时候 难道其他城市 没吃过麦当劳的人就档次低了?
连接上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地方 是较早接触国外文化的地方 在自身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共同交融下 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这只是文化的一种分支 不是高级文化的代表 咖啡 只是这种文化下一个小小的具体化产物
难道上海比其他城市早几年喝咖啡 就档次高了?
撇开局部性 个例性 早年 上海人走访亲朋好友 送咖啡也是一种时尚 也是一种尊重 礼品是拿得出手的 上海人也是吃大蒜长大的 但不影响上海较早植入咖啡文化 因而 咖啡文化是海派文化的一种小小的缩影 而 其他城市可能因为整体改革规划前后缘故 较晚接触 因而影响并不大
大蒜 咖啡 都能代表上海的一种文化
大蒜 也代表了其他城市的一种文化
换句话说 上海可以理解其他城市 好比 小品我们听得懂 明白这是埋汰上海人 但 海派清口 基本以上海方言为主 无法让其他城市的朋友完全理解和明白 不是理解力问题 而是 方言的局限性 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遗憾也是一种美 因为文化需要百花争鸣 而不是一枝独秀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断章取义! 以讹传讹!! 群情激奋!!!
如今的人 如今的社会 如今的世界 我深刻看到了两个字 浮躁
纵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 对于这种文化对比 只是占据了很小一部分 他也明确表明了各文化应该共存共荣的观点 由于语言的限制 和 网络的炒作 几乎很少其他城市的朋友完整看完周立波将近三个小时的演出 以为周立波 只是用三分钟来嘲弄讽刺他们 连他是个戏剧演员也 不知道
换个角度 上海在各个舞台上 被其他地方埋汰奚落了这么多年 难道说点我们自己的想法 就不允许了? 甚至到了民族***的地步 这就是你们拍着胸脯的爷们? 至于 其他城市的爷们会打架 对着老婆很爷们 而 上海男人 奈伊组忒 “怕”老婆 这种话题 我也无意多去延伸
当媒体把周立波将近三小时的话 单独抽出来三分钟 放在显眼的网页上 以一种自抽耳光式的标题拿出来时 网友们除了疯狂转载那三分钟 然后就是不明就里 针对这段单独的话 各个是义愤填膺 文思汹涌 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恶毒的谩骂不绝于眼
我只想问一句 你看全了吗 & 你看懂了吗
周立波说出了
股民的心声 为股民鸣不平 抨击所谓股Shi专家的糊弄
嘲讽阿扁这个赤佬
讥讽萨科奇这个十三
不满如今的教育体制 扼杀孩子的天性 浪费孩子的脑力资源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当一个国家的孩子失去天真的时候,那这个国家的未来必然缺乏想象!”
赞叹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巨大成就
冷眼道出房价的疯涨 和 银行的有失公允
还有很多隐隐的敏感话题 周立波 对于好的一面 和 不好的一面 说出自己的看法
周立波得罪你了吗?
结束语
周立波:“三个代表,只要你们领导背出来就可以,跟我们老百姓不搭界,我们老百姓只关心三个表: 电表、 水表、 煤气表!”
写在最后 看到一个我很想用“挫”字来形容的“口才帝”视Pin后 我觉得这孩子几乎失去氧气供应到大脑的功能 从而使得他的智力已经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 很可笑 也觉得很可悲 总感觉他的肮脏和龌龊 玷污了我的电脑 原本想念几遍金刚经 但我忍住了 因为唐僧一句 “刮风下雨啦,大家赶快回家收衣服啊” 就能超度感化了身旁的妖怪 我何必用金刚经呢 因此写了这篇文章来净化我的电脑 我更无意挑起 上海 与 北方 的口水 所以 用其他城市代替 也很感谢大家花这么久的时间在看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