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告别社科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5 13:3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告别社科院
别了,社科院;别了,文学所!
或许我真的不够坚强,真的不够坚强,总是在吹响号角后逃离战场。自从10号网报开始以来,我的内心一直在战斗:报,还是不报?还是报?亲戚朋友都咨询遍了,但是谁也不能给我一个能让我放弃社科院的理由,那是学术的头子,在首都,学术环境好,学习前景也好,就业率形势也好;但谁也不能保证我就能考上文学所,不能保证给我一个真正的学术生活。
文学所,跟未名湖一样,是一个能让人安静、纯洁、崇高的地方。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却不是一个崇高的社会,做学术,首先要哄饱肚皮。尽管以前我经常跟别人说:不管物质生活多么丰富,精神生活永远不能丢。一直以来,我也用这个信条鼓励自己。但是现在,我食言了。
曾经,我在放牛的时候还带本朱东润的作品选,任由牛在路边吃草,自己则找块阴凉地看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是我的,最起码现在不是我的。神六上天,物价上涨,房价上涨,研究生培养收费,关我鸟事?我总以为,只要我好好读书,我怕啥?
前几天,跟表哥通了一次电话,就报不报社科院的问题聊了近一小时,结果很受打击。他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不该报。他2000年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2004年保送本系研究生。去年,他导师推荐他考社科院的博士,他婉谢了。为嘛?缺钱花呀!父母都是农民,他读完硕士已经欠了一万多块,本科的贷款还没还。今年春,他年近五十的母亲还外出打工,不料中途生病,只得回家住院,至今还未完全恢复。五十的老人啊!为了儿子的学业,差点把命都搭上了!表哥今年在我们老家的一个二本院校找了一份辅导员的工作,与学的历史毫无关系,一次签了五年的合同。他提到明后年可能要结婚,还要还读书借的钱,近几年的日子将是紧巴巴的。我说,天下最穷是书生。他也笑了。

当我重新踏入校园的时候,就暗暗决定要献身学术。或许是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想永远地安顿下来;或许我的本性就真的适合作学问,以前的追求都是错的。我原计划读完硕士直接读博,而且今后的学术方向都有了大体的轮廓。但表哥的意见是:像我们从农村出来的学子,能读到硕士就不错了,先出来工作,博士四十以前再读都不算晚。当前,家庭情况不能让我们再靠父母生活了,先得养活自己。至于研究生在哪里读,读什么专业,那都不是最重要的。这击中了我的要害!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我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战士,斗志昂扬地冲上战场,却发现自己除了一腔热血之处一无所有。这不仅是失败,简直是耻辱,还没见到对手自己先倒下了。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徐志摩去英国留学的时候,跟英国人聊天,英国人对他说:在英国,只有那些有钱人闲极无聊才会搞文学绘画这些东西,你们中国人真奇怪,怎么来英国留学的连房子都租不起?没有钱搞什么艺术?当然,他说的这些中国人并不包括徐,徐当年拜梁启超为师时,他老爹在拜师宴上就给了梁一万银元。也不知那里的一银元值多少钱。



关注花家地很久了,以前看书累的时候,或者感到孤独的时候,就会来这看看。这有博学稳重的西山,多才倜傥的依杨,还有那些曾经志同道合的人,感谢你们。
很怀念北京的生活。9年前在北京的日子仍历历在目,怀念西站,怀念复兴门、前门、烤鸭、通州、方庄,还有那年春天的飞絮,甚至老北京人那种略带傲慢的腔调,在我听来好像都是合理的,那是他们的标志。
文学所,别怪我没选择你。贫穷、寂寞,我都能忍受,但我真的不能再让父母辛苦了。我可能会选择一个比较商业化的学校,老师要求不是很严,能边学习边打工。我之所以不选择你,因为我不想玷污这块学术圣地。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遗憾没能在这片沃土上成长;假如我是一个雄鹰,我痛恨自己不能在这片学海上翱翔。遗憾始终无济于事,一味痛恨也不能让我走出低靡。不管我愿不愿意,我不得不说:别了,北京   建国门内大街   5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8:5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