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称安倍当选意味自民党鹰派重回掌权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7 10:0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报记者 张喆
  自“二战”以来,日本政治主要由自民党支配,自民党党内的鹰派和鸽派轮流执政,“这次安倍上台算鹰派,安倍之前的谷垣祯一是鸽派。如果这么判断的话,现在日本是再次回到自民党时代,回到了三年前自民党鹰派掌权的时代。”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副主任廉德瑰表示。
  日本政局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未来的发展道路选择,也将对正处于低谷中的中日关系带来变数。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近日联合主办的“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就日本国内政局与中日关系进行了专题讨论。
  改善中日关系可能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认为,选举语言和现实政策有不同。“从安倍选举中的一些言论来看,他主张要在钓鱼岛常驻公务人员,还提到修宪,把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比较强硬,特别是他在党首辩论中提到上次首相任内没去参拜靖国神社,感觉痛悔之心,言下之意还将参拜靖国神社,尽管如此,他上任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打破日本同中韩关系同时恶化的局面。”
  吴寄南此前刚刚访问过日本,与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前外务事务官谷内正太郎会晤,并同安倍几个亲信进行了一些接触。吴寄南感觉到安倍已经在对华关系上做了一些布局,“安倍一边在跟中国说狠话,说硬话,一边在他就任总裁以后任命高村正彦做副总裁,高村现在是日本众议院联盟会长,利用他在中国的人脉,作为今后在中国进行交涉的渠道,让谷内和宫本两人出面(与中方打交道),因为(2006年)谷内和戴秉国(在东京举行的中日第六轮战略对话)促成了当年安倍的破冰之旅。宫本现在非常活跃,来过北京了。我想这么多的精力、这么多的钱,安倍肯定是有准备的。”吴寄南认为,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虽已引退,但考虑到福田在中国的良好形象,可能安倍还要用他。
  吴寄南指出,对于安倍,一方面要警惕,一方面也可做一些工作,打破中日关系僵局,“但现在看起来,安倍大幅度调整对华关系幅度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他说了那么多的硬话,多少对他还是有一些约束,谷内就表示过他的担心,特别是安倍说要参拜靖国神社,如果真的这么做,那么中日在领土争端之外又将开辟一个新战场,历史问题再次引起严重的对立,所以安倍任内要调整中日关系可能比较难。”
  复旦大学国关学院副教授包霞琴注意到日本学界在对华问题上越发强硬的态度,“他们觉得2010年释放船长是一个外交的失败,绝不能重复那样的失败。这些主流、精英都在说要对中国强硬。”包霞琴说,一些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日本不能算是一个大国,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的强国,不能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团结一批国家,包括韩国。所以他们外交战略上要团结亚太地区所谓的友好国家,共同应对中国崛起,这个战略非常明显,我觉得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日本的外交特别对华外交会越来越趋于强硬。”
  新国家主义
  其中,日本是否会修改宪法成为一大看点。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认为,自民党和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第三极不一样,“因为改宪和废宪有根本差别,修改后的宪法并不是新宪法,只是对原有宪法经过修改草案最后形成宪法修改版。但石原讲的废宪就不一样了,废宪是另起炉灶,新旧宪法是两个东西。不同的国家根本法差别大,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战后的和平宪法就有很大区别,因为是另外一个宪法,不受前面的规范,不是在这个延长线上做的改动,这点不可同日而语。”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李秀石指出,在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上是不必修宪的,“如果首相有决断,通过内阁法做一个法则就可以。这就看安倍了,安倍一直要打破这个禁区。”
  不过,高洪认为,中国应慎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提法,“尤其不要用军国主义已经复活来指代整个日本社会和整个日本政府,否则下一段中国对日外交无法转圜,无法转暖,对方已经都军国主义了,我们怎么往回拉?”高洪说,过度地强调“军国主义”,容易将日本社会中的友好和中间力量推向右翼一方,这也是不高明的。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认为,军国主义、国家主义这些概念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有特殊含义,“在今天的条件下,如果对这些有特殊含义的概念不加以改造,不适应现在的情况,很容易引起误会,而且使用起来也很不确定,比如说军国主义,如果现在使用军国主义的概念来分析日本的右倾倾向,可能日本大多数的民众难以接受,而且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确实日本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右倾倾向,我们就要按照实际情况建立一些新的概念,我比较倾向于用新国家主义来定义目前日本的右倾倾向。”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也指出,“日本年轻的精英层当中确实有很多人言行比较右,至少带有一些硬派色彩,带有强烈色彩。对于日本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客观地认定,但也不需要过分夸大,因为整个日本的体制要动,是非常困难的,整个战后的格局要变化也很难。日本经济实力在下降,这也不容否认,它要轻易改变也很难,但这个倾向本身也隐含着对中国对抗这一面,这一面在上升。”
  即使是在日本国内也存在这种担心,日本自民党前总裁河野洋平近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当前日本政客“仅着眼于国内,一味宣扬廉价的民族主义,这种做法在国际社会是否通用,着实让我担心”。河野认为,如果像现在这样继续“向右靠”,日本自由派势力有可能消亡。“当然,行到路尽头,跌至深渊中,选民可能会兀然察觉,不过等到了那时再想回头可能就难了。所以必须及时阻止右倾化。”
(原标题:中日关系面临变数和机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8 22: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