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修波:导师风险分析与自我防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9: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国内接连出了几件和学术界相关的个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南开大学张爱民博士论文抄袭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博士学位论文严重抄袭,博士学位被取消;华东理工大学胡黎明在博士论文中将国外科学家送他阅读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的精彩内容攫为己有;李仕峰学术论文抄袭等等。这些个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除了涉案学生痛遭鞭挞外,他们导师的学术名誉及地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李仕峰案中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学术论文抄袭案”使其“彻夜不眠”;胡黎明案中的导师,中科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陈敏恒,后果更是严重,其院士称号因此被撤消。这一切都表明,学生导师这一群体,除少数情况外,正面对着学生所强加给他的前所未有的学术风险。

每当有文案暴光,当导师不得不面对着很多很难说是“善意”的批评时,总有一些人站出来为导师作一些辩护。笔者认为,这种辩护并没有抓住导师风险这一问题的实质。众所周知,时处“知识爆炸”时代,在所面对的庞大的海量信息中,任何导师试图完全获取既使仅限于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的学术信息也是不现实的。仅仅是指责导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所做的研究而承担过多的责任显然是有欠公正的。因为导师既使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仍无法保障完全摆脱学生论文的“学术违规”现象。以此而论,身陷困境的导师是非常无助且令人同情的。因此,本文对导师风险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不仅是出于学术的考虑,还基于另外一个善良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信息工作的特长,为导师躲避学术风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导师风险的现实存在

导师风险是在导师指导学生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因学生的学术失范或抄袭行为、创新行为品质瑕疵,以及其它任何有损于学术纯洁性的行为而产生,是一种学术风险。那么何谓学术风险呢?首先让我们看看很多权威机构和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研究。梁启超将学术解释为:“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辞海》则将学术定义为:“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强调学术的应用性质,而后者更加强调学术的学问本质。至于风险的概念,以HEFCE(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定义较有代表性,HEFCE认为风险是一个行动或事件对组织完成目标的能力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威胁或可能性。

综上论述,笔者认为,所谓导师风险,是指导师在完成导师责任过程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学术研究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对自身的不利影响的威胁或可能性,是一种学术风险。

1.1、导师风险是一种普遍的学术风险

基于以上探讨,笔者认为导师风险起码要包括以下含义:

1.1.1、导师风险是一种学术风险。不管是从认识论抑或是实践的角度考虑,导师风险实质上是一种学术风险。

1.1.2、导师风险是一种普遍的风险。只要有学术失范或抄袭现象存在,只要导师制度存在,这种风险就会一直存在。

1.1.3、导师风险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现实风险。这种风险针对学生论文指导导师这一特定群体,具有突发性,潜在性及破坏性等特点。

1.1.4、导师风险是一种他人责任风险。导师风险是导师在指导他人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学生等他人的学术失范或抄袭行为而产生的。至于导师本人因其学术失范行为而导致的学术风险,不在本论的研究范围。

1.2、导师风险的风险主体是导师,但与特定的学生和自身单位密切相关

导师风险作为一种他人责任风险,因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而导致。可以说,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导师风险。学生自己学术失德行为导致身败名裂,那是自作自受,所不幸的是,这种失德行为往往同时伴随着导师的学术风险。

从表面上看,导师风险的直接承担者是导师,但又与导师所在的单位密不可分。导师风险背后所掩藏着是单位风险。不管是高校还是研究所,不管单位是大还是小,其声名一般将伴随着学生的学术违规行为,受到一定的伤害。这将进一步加重导师风险。现实生活中,因自己学生的行为给学校经济或声誉造成很大损害的导师,在单位的份量或支持度将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不得不被迫离开自己的原工作单位。

2、导师风险的基本内容

2.1、创新性责任风险

2.1.1、选题风险。任何学术创造都要冒选题的新颖性等风险。学生在学术创新活动中如选题不当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出不了好的学术成果、重复研究、甚至无法取得学位论文等。导师合适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选题与绩效,是学生正确选题的有力保障。导师的学术水平越高,学术经验越丰富,学术信息涉猎越广,导师要承担的选题创新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就会越大。

2.1.2、水平风险。许多标志着学生科研水平的学术成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要求导师在学生选定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的时候,对学生的努力目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所选课题的前沿知识。如果导师因水平原因而无法对学生的论文提供指导或指导有误,这将会直接影响他的学术声誉,甚至可能威胁到他的导师资格。学术水平不但成为一个导师最直接的价值体现,而且成了评价其可信度的重要指标。

2.1.3、重复性研究风险。重复性研究对学术研究发展的杀伤力是难以计量的,它使浪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而搞出的“学术成果”毫无价值。学生既使才华横溢,有能力做出许多研究,但如果所做的只是炒别人的学术“剩饭”,这种研究除了令人扼腕之外毫无意义。显然,导师的指导如果无法避免重复性研究的话,也定会受人非议从而导致学术风险。

2.2、学术品质风险


按一般认识,所谓学术品质是指以学术声誉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表现:如学术特点,学术倾向等。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学术研究,并且绝大多数学术成果的公开要有导师最后把关。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理解和把握的失误以及对他人学术成果应用不当,将直接伤害导师的学术品质。换而言之,学术品质从一定意义上讲就相当于一个学者的品牌,而学生的学术失误几乎是毁掉这一品牌的最常见原因。

因此,导师除了自身以追求学术真实为安身立命之本分,以学术诚信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行规外,亦需谨慎防范自己指导的学生,培养其更加珍视学术的价值和信誉。  

一言以蔽之,导师必须指导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和提供真实知识和思想,积极防范学生学术研究之中的违规现象,从而遏制学术品质风险的发生。否则既使是他的著述甚丰且声望日隆,也无法摆脱因导师风险所带来的淡淡阴影。

3、导师学术风险的防范

以上论述对我们深入认识导师风险的本质特性,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我们认识到导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将存在于学术研究过程的始终。只要存在导师制度,导师风险就会一直存在。因此,导师风险的降低与消除决非一夕之功,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另外,要认识到导师风险是一种他人责任风险,尽管无法通过媒体和主管部门关注和监督有效的加以降低,但这种风险是可以适当控制的。针对这种风险的特点,导师应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准确地识别学术风险,恰当地预测和评估学术风险,果断地处理学术风险,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范、控制、化解学术风险。以下就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导师风险防范进行初步的讨论。

3.1、内部防范

3.1.1、加强学术修养,充分了解学术失范现象的基本模式。为有效避免学生论文因存在创新或学术失范问题而导致的学术风险,导师除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外别无坦途。当然,充分了解学生学术失范的模式并辅以一定的判断技巧亦是解决学术风险的有效方法。

统一言之,学生的学术失范模式主要如下:第一、借鉴别人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辅之以编译甚至翻译的方式,窃取别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第二、通过意译或改写的手法加工“变换”别人作品为自己的著作,“只抄意思”而不直接抄文字。第三、将他人借与自己或帮助修改的成果据为已有,抢先发表别人的成果或创意。第四、将自己写作的论文与一些学界名人或导师联合署名,以利于论文的发表等。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学术失范现象的特点,可以有的放矢,实现风险的自我防范。

3.1.2、严谨治学,加强学术常识教育。一般而言,严谨治学,提高指导学生学术水平,这才是从根本上避免导师风险的有效办法。第一,导师要适当控制自己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以免因精力有限造成学术失职。第二、注重指导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在专业素养与创新潜能方面的培养。第三、为研究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条件,保障其基本的研究费用,并尽可能为其争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

另外,针对研究生不知道怎样写论文,不知何谓学术规范,甚至弄不清引用资料与抄袭他人成果之间的分水岭究竟何在从而导致学术违规的情况,导师要倡导学生尊重首创者的权利,不能在引用别人的重要观点的时候故意不加声明地归为己有,培养学生在学术活动中的自我约束能力。  

3.1.3、诚实。这是所有想在学术界立足的人,必须注重的治学品性。如果一旦发生学术事件,导师应及时敦促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做出深刻的反省,向读者公开道歉,并接受适当的惩罚。

导师在遭遇学术失范事件时为抄袭者掩饰或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清不白,不了了之是一种不智的行为。这不但无助于学术风险的防范,也最终将损害自身的清誉。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对大家真诚地说一句:“我错了,对不起”。同时积极开展自我批评,正如毛**说的:“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正确的东西便把它扩大,不正确的东西便把它清除、取消”。这对恢复学术界的正义和诚信,有效降低导师风险是非常有益的。

3.1.4、减少社会活动。近年来,随着在职教育的兴起,学生的层次结构日趋复杂。很多学生将社会的腐败现象带入到学术研究领域,侵蚀了学术活动和导师制度的纯洁性。在这种情况下,导师要加强自律,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与学生单独相处的机会,不要因社会因素放松对学生学术方面的要求,坚持学术品格。

3.2、外部防范。

3.2.1、注意学术引征。导师应指导学生充分重视学术活动的引征问题,转引他人论著中的历史资料、论证过程、论证方法与论点一定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使用别人的资料、数据、乃至论证过程与论点时,要做出说明;学术信息轻易不要间接引用。引征问题处理的好,意味着对前人成果的极大尊重,既使有时“涉嫌侵权”亦能较容易取得他人谅解,从而有效缓解导师风险。

3.2.2、课题查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方法,创新风险的防范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导师要注重课题查新,把握好开题报告关与论文评审关。实践证明,对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课题前或结题查新,对于创新风险的防范非常有效。

仅就查新而言,导师可委托专业查新人员来完成,但笔者建议导师学会自查。专业查新收费较高,并且无法满足导师指导学术研究的随时信息需求。导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可使用自查的办法了解学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情况。较通用的做法是:选取学生论文中较为经典的句子或过渡句,选择现有国内外合适的数据资源的“全文”检索入口,适当利用确定词组运算,可以非常容易的发现抄袭论文的信息来源,显然这种“发现”对导师风险防范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言以蔽之,导师风险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这一风险得以有效避免意义是深刻的。摈弃了学术风险的阴霾,导师将持续受人尊重,学术界将保持纯净,学术研究将步入正义,中国学术研究重新在全世界辉煌则指日可期。  

参考文献:
1、肖雪慧 剽窃者的天堂 社会科学论坛 2004,(4):73-74
2、王强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6):131-135
3、舒志定 方湖柳 大学教师学术品质的认识与构建 高教探索 2001(3):79-81
4、于德弘 陆根书 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2 (4):82-89
5、翟明磊 李虎军 东南大学校长卷入剽窃风波 师生论文被指抄袭 南方周末2003.01.30.
6、邓科 贾杭 追踪“院士除名”事件——被除名的是哪两位院士 南方周末 2001.12.13.  
7、朱科蓉 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应取消 中国教育报,2004.4.16
8、丛一 诚信关乎一个人的学术前程 工人日报 2002.1.29
9、杨玉圣 前车之鉴:晚近十大学案警示录 社会科学论坛 2004,(5):36--47
10、李修波 现代信息检索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7
11、琢石 剽窃者的型号系列——关于抄袭、剽窃的系统分析(一) http://202.99.23.223/GB/guandian/30/20020206/663667.html  
12、独孤秋秋 专访青年学者杨玉圣:学术腐败没有任何立足的借口 http://cul.sina.com.cn/s/2003-03-27/31409.html  
13、范亮 不要拒绝思辨! http://dzl.legaltheory.com.cn/info.asp?id=4708  
14、黄安年 为严肃查处张爱民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叫好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5986&type=1000  
15、柳七 关于科学的一些思考 http://www.blsq.com/dispbbs.asp?boardID=5&ID=45404  
16、郭世佑 学术规范与博士生教育 http://www.chinaau.com/news/view.asp?id=67  
17、张斌 四评武汉大学教授周长城的论著剽窃问题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6382&type=1003  
18、李军 谈日本学术规范与王铭铭剽窃事件——兼与网友小云商榷 http://news.sohu.com/85/56/news147875685.shtml  
19、李江帆 学术腐败何时休?——从我本人的第三产业研究成果多次被剽窃谈起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206&type=1001
20、李修波 导师风险分析与自我防范 http://yeahfei.blogchina.com/2333412.html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5年10月14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2: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