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至12日,温Jiabao总理对印度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此次温Jiabao总理南亚四国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温总理此行成果丰富,两国总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和一系列经贸协定。温总理此次访问印度,使中印关系从“缓和、改善”阶段跃升至开始“战略合作”和“共同繁荣”的新阶段。
一、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在寻求共同崛起、共同繁荣问题上找到契合点。
从中印两国目前面临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需求来看,今后10-15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而印度的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崛起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其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基本吻合,两国共同利益增多,核心诉求均为营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中、印对战略环境要求的相似性促使中印关系改善步伐加快。
2003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设立了促进边界问题解决的特别代表机制,显示出加快边界问题解决、推动中印全方位合作的诚意。中国既是印度大国外交的重点对象,也是其周边外交的首要目标,良好的中印关系对印度争取有利的经济建设环境息息相关。
2004年,印度国大党新政府上台后,继续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外交政策重点。目前,解决边界问题的特别代表机制已举行四轮,温总理访问期间还举行了第五轮会谈;解决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组机制也已恢复,在温总理访印前举行了第15次会谈。今年1月开始的中印首次战略对话更是为温总理访印,商谈两国的战略合作问题营造出良好氛围。
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中印明确提出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比过去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更进一步,明确了中印开展战略合作的方向,那就是维护有利于彼此的国际与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发展和各自的民族复兴。温总理还具体提出了拓展中印关系的六点建议。
第一,明确政治定位,提升两国关系水平。双方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友好关系更加紧密。
第二,拓展双边交往,密切协调配合。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印两国应继续开展战略对话及其它双边磋商,扩大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合作,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第三,深化经贸合作,寻求互利双赢。双方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两国在科技、能源、矿产、农业、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尽快商签《投资促进与保护协定》。
第四,扩大文化交流,增进民间往来。为使中印友好代代相传,双方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中方希望举办“中印文化月”并确定2006年为“中印友好年”。中方还将邀请100名印度青年年内访华,以扩大民间友好的基础。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第五,建立安全互信,推动区域合作。双方应加强两国的安全对话与军事交流,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力,深化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第六,推进划界谈判,保持边境安宁。
这六点建议是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具体规划,旨在通过经贸合作夯实中印关系的经济基础、通过文化交流和人员来往加深彼此的战略互信、通过安全合作逐步扫除中印关系的前进障碍,最终目的是通过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共创亚洲世纪,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
二、温总理访印使得推动两国战略合作的经贸动力更为强劲。
中印在着手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把两国面向未来关系的重点,放在发展经贸方面。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一旦通过不断加强的经贸易联系建立起自由贸易区、互相开放市场时,其广阔的前景将令人振奋。2004年,中印之间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已经达到136亿美元。目前中印已成立联合小组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温总理此次访印与2001年朱鎔基总理访印一样,首先走访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参观印度航天研究组织和中国华为公司设在那里的研发机构。此举象征着中国硬件与印度先进的软件开始结合,中印全方位经济合作将超过政治分歧,将为两国经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印度TCS、Infosys等大型软件企业均已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而占有中国冰箱、空调以及洗衣机三成市场份额的海尔集团也顺利抢摊印度,“中国制造”在印度市场越来越多,良性竞争开始推动印度制造业升级换代。
温总理访印期间,公布了中印全面经济合作的五年规划,双方的奋斗目标是到2008年使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或超过20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中印同为市场庞大、互补性很强的发展中大国,这一五年规划不仅有利于加快中印经贸合作,并且更增添了两国开展大国务实合作的积极内容。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只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9%,如果中印贸易以30%的速度增长,5年以后中国就将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目标有可能在5年内成为现实。随着中印今后朝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开展能源合作的方向努力,中印经贸合作将在南亚起带头和引领作用,并反过来推动中印之间的政治互信,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中印经济的互补性将为中印经贸合作提供广阔的舞台。在发展模式上,中国坚持出口与内需并重的发展方向,在经济特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印度坚持内需为主导的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比中国发达,银行系统比中国健全,两国完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方面,中印的互补性也很强。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的国民经济结构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构成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第二产业方面中国和印度的比是50.9:26.9,中国在制造业方面非常突出,印度几乎只是中国的一半;而第三产业方面中印之比是33.2:48.2,这表现在印度的软件产业及为之配套的服务业比中国有明显优势。中国的优势产业在制造业和硬件,印度在服务业和软件,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此外,中印同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和能源需求大户,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随着两国战略合作深化,有可能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甚至走上共同开发海外资源、寻求双赢的合作道路。温总理此次访印,签署的一系列加强两国经贸往来和人员交往的协议,为两国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和实现共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温总理的访印成果,将把中印关系带入平稳、快速发展的战略合作新阶段。
中印签署的《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是1981年两国恢复边界问题谈判以来达成的第一份正式文件,它将使两国在经贸、政治对话和其它方面关系的发展绕开边界问题的困扰,约束中印关系向“互信合作、健康竞争”的方向前进。对印度而言,印军事战略部署中有大约25%的兵力部署在中印边境,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有利于印缓解边境军事压力,以便腾出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建设。而随着中印经贸交往和加强政治安全对话,两国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动力将不断得到培养、保持和增强,从而有利于推动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
中印关系的全面提升让世界耳目一新,不仅惠及两国人民,为亚洲繁荣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给世界政治和经济带来强有力的变化。“对手的朋友,就是我的对手”的简单逻辑早已打破,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各种“伙伴关系”互不排斥,不针对第三方,不仅中巴、中印可以实现合作双赢,印巴之间的关系也在全面改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很快将跟随温总理的脚步访问印度。温总理访问南亚后,中国与南亚相互之间的安全环境更趋有利,和睦共处、共同繁荣、良性竞争成为中印之间及中国与南亚之间的主旋律。
中印携手共谋发展,将促进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在世界多极化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也有比较多的共同利益,中印关系可能迎来一个相对较长的平稳发展期,合作将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如何克服两国之间的分歧,增进彼此信任,引导两国战略合作关系朝着共同繁荣、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将成为中印两国今后共同面临的课题。(傅小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