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再软也是刀——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读后3
在坚持了两天之后,懒惰的虫子爬上了心头,不过今天我又坚持了下来了。不光是懒惰,确实对这些有点拗口文字还不习惯!今天读完了第四章《奈的软权力说》。
一、权力再软也是刀
我在《读后2》中谈到了或者说认为“国际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也是是权力和利益分配导致的国家行为的延伸,同时我提到,运用“国际制度”可以比强硬方式成本更低收益更高,也可以给予霸权本身一合理性和合法性。今天的阅读没有否定我的这一论断,反而更坚定了这一论断。“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是奈“软权力”的具体内容之一,奈在《软权力》中写道:“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塑造(shape)国际规则(international rules),使之与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相吻合,其行为就更可能在他人看来具有合法性。如果它可以使用和遵循那些能够引导和限制他国自愿行为的制度和规则的话,那么它就没有必要使用代价高昂的胡萝卜与大棒”这段话强调了三点,一、“国际规则”是由“国家”塑造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国际规则”是国家行为的延伸;二、“其行为就更可能在他人看来具有合法性”,也就是说维护和扩张霸权的实质不变,只是“看来具有合法性”;三,“软权力”比“硬权力”(胡萝卜与大棒)成本较低。
在研究中,我们只注意到所谓“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关系以及“软权力”的测定和衡量的缺陷,却忽略了奈的“软权力”的实质,其实质仍然是在维护和扩张美国的权力。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群体和国家实力的增强,“硬权力”已经不能或不足以完全维护和扩张美国的权力了或者说用“硬实力”来维护和扩张其利益的成本升高了,成本更低的软权力不过是在硬全力的基础上的补充与修正而已。虽然无形和抽象,但收益往往更高!
权力再软也是刀,糖衣炮弹是炮弹而不是糖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糖衣炮弹呢?封闭自己是不可取的,唯有一、通过批判和揭露其真正意图其虚伪的面目;二、韬光养晦,融入其中。以其之矛攻其之盾。
“信息权力”已成为权力争夺的战场
我注意到,奈提出了“信息权力” (informational power)的概念,一想到奇虎360的“十万水军”,我现在还浑身冒冷汗,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俗话说三人成虎,更何况十万水军呢?再想想内森·罗斯菲尔德在滑铁卢战役中,仅仅因为提前掌握拿破仑战败消息,内森就成为了英国政府在滑铁卢战争后最大的债权人。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信息权力的重要性。我不了解我们对“信息权力”的研究现状,但是我想对“信息权力”的研究应该包括,对信息的垄断、信息发布时间的延后与提前、错误信息的误导和信息尤其是新闻报道中关键词的运用的影响(如将“中央”变换为“**”等)等等。
我记得看到过马克思论述“信息”的重要性,一时想不起来了,回头详细的查找一下!
信息权力的争夺必将成为主战场。
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我想我们不仅要记住这句话,更应该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真正的理解和运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这个领域研究的落后现实,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缴械投降的借口,我们应该感到危机,并且奋起直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