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英九的总统就职演词已提出台湾进入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关系路线鸟瞰图——和平统一的大前提为和平共荣。
有心人可能看出,马英九蓄意把和平统一改为和平共荣。这一改变相信将奠下马英九未来四年的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
马英九的演词避重就轻不提和平统一目标,与他之前重复“在我有生之年难以落实统一”的语意相吻合。他把两个和平的位置与秩序对调,可谓用意非常明显;换言之,即使两岸落实终极统一目标,也是在他有生之年奠下和平共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对两岸关系赖幸媛也引用循序渐进)。
根据分析,马英九至少在未来四年的掌政期,会按“既定本份”全力促进两岸保持现状下的共荣(经济民主主导),尽量采取缓冲的策略应对大陆的“和平攻势”。
有鉴于此,全篇就职演词不提统一,除了中华民族(与大陆的共同用语)与+++国(台湾主体性)即定话语外,一切相关统一的的用语一概不提。
还有一点令人玩味无穷,马英九在演词中提出两岸在国际社会上“齐头并进”的主张,此点令大陆网民群起而攻之,一般大陆网民的认知中,在经济上“齐头并进”还可以接受,在政治上基于网民在特殊两岸关系上,无法超脱对国家主权的认知,而排斥马英九的诉求,因为根据大陆网民的认知,如果接受马英九的这项“政治诉求”中国将变成“双头怪婴”。
然而,超越网民的认知,以中华民族的观点与角度探索,该建议正是切入两体一国倡议的载体内,使两岸两个政治实体绕过主体性与主权的争议,直接进入一个融合两个政治实体的境界与框架内。(注:政治实体不一定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却一定属于政治实体)。
深入分析,马英九的“齐头并进”建议充满政治智慧,灵活性与远见,令人领悟到,国家的统一与团结要超越自我,务必避开直线思考,采纳中道思维才能衍生创意。当然马英九的短期策略是放眼取得外交与国际空间,而要取得如此的空间,非要政治上与大陆齐头并进不可。这也符合十六字箴言的双赢精神(即给予台湾一定的国际空间,交换马英九对两岸政治融合的承诺,所谓各取所需,各施所长,相辅相成)
如果要答复大陆网民的主权关注,“齐头并进”在政治体制上,属于创造性的“连体婴”(两个活生生的个体,当然齐头并行),并非双头婴,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综观上述,如是,两个政治实体的结合将是接轨而上,且让流水按照本身的规律,慢慢注入而成渠,师法自然法则,因他放开(别人对他的)“预期”,放弃追随别人,打开自己创造之路。
马英九正以“以创造之道填注你留白的空窗期”。这就是他孤寂之处。
马英九的总统就职演词已响应大陆(胡Jintao)三次释出的善意,大陆如何响应马英九时代提出的第一个“诉求”(国际空间),这正是关键所在,常言道,突破一点,带动全面,中国大陆会以怎样的思维,会否以“顿悟”之心,放下沈积的包袱,以平等心的价值观,应对“齐头并进”,我们只有期待隔岸融冰后,春暖花开季节的来临。(文/李惠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