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联合军演的弦外之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2: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从本月18日开始,一连八天,分别在俄罗斯的海参崴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两国投入兵力约一万人。双方强调,演习不针对第三国。
  不过,两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上海合作组织的国家受到了邀请,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观摩演习,而最关心此次演习的美国、日本被拒绝以观察员身份进行观摩。
  被排除在观察员身份之外的美国和日本,恐怕不会完全按照中俄两国官方发布的“外交辞令”来理解此次演习,此次中俄军演尤其会触动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和“中国威胁论”的人那根过分敏感的神经。
  对任何不确定因素持警惕态度要比持放松态度安全得多,宁可承担由不必要的警惕带来的麻烦,也要避免因万一放松而造成的灭顶之灾,切忌将今天的善意变成将来对方打击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美国的思路。
  因此,美国政府和国会最终没让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成功。中海油是这样,台湾问题、导弹防御体系、美日安保条约、关岛的军力重新配置、阻止以色列对华出售预警机、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等等无一不是这种思路。
    充满警觉的积极合作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将长期受制于两国都无法摆脱的双重矛盾心态,两国今后的交往行为也将长期呈现矛盾的二重组合,即一方面为以防万一的、可能出现的冲突前景积极做着军事与外交准备,另一方面积极地寻求利益的共同点,扩大不以损害国家未来安全利益为前提的各种合作,努力争取和平共处的前景。
  “充满警觉的积极合作”将是今后中美关系的长期模式,中美关系中的一切问题将在这一充满矛盾的框架中运行,这一框架将是和谐与不和谐的双重组合。
  因此,中俄这次联合军演只是这一模式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联合军演是中国和俄国对美日加强同盟、提供台湾先进武器、将军事战略重点由欧洲向亚洲转移、针对中国和俄国从太平洋到中亚进行未来军事部署的“警觉性反应”,其特点是被动的、防御性的,而非主动的、进攻性的。
  从联合军演的军事地理特征和科目看,俄军动用战略轰炸机使人联想到去年2月份以核战争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再一次表达了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心。而中国方面虽然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参与由战略轰炸机加入的演练,其中自有值得回味的含义。
  俄罗斯动用战略轰炸机加入演习以示其如何动用核武器的决心,这很符合暴力使用的逻辑,在常规战争的弱势一边倒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使用核武器之前会签署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条约。
  2002年夏季的印巴冲突中,常规武器处于绝对弱势的巴基斯坦给印度传话:“别指望同巴基斯坦打一场常规战争,必要时巴基斯坦将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招果真灵验,印度自恃常规军力雄厚,却始终没有轻举妄动。最终两国都考虑走向彻底和解。
  这是核武器促成和平的正面效果。美国国防部曾在“核指七国”的报告中也称:在常规战场形势发生严重逆转的情况下将动用核武器,说穿了就是常规战争打不过就打核战争,最终谁也成不了赢家。
  所以,在核武器时代,弱者拥有核武器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而且也防止了传统的恃强凌弱现象的发生,具有维护公正和平的积极意义。当然,强国和核大国眼看拥有少量核武器的小国、弱国一下子将自己给平衡掉,实在心有不甘,觉得“太亏了”。
  海空协同、登陆抢滩的演习科目,显然不是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而是面对实实在在的***主义。只不过再次表达中国主权不容侵犯、领土不容***的坚定意志。它是针对美日安保条约把台海局势看成“共同战略目标”的“警觉性反应”,也是为了震慑“极端台独势力”,既是中美两国军事层面的实际互动,也是东亚影影绰绰的两大对恃势力在军事层面的互动。
  尽管这样的互动不太令人愉快,但对中国来说是必须的。另一方面,虽然军事演习属于中美关系框架中的“警觉”部分,但也受到“积极合作”部分的巨大牵制,因此对于中俄联合军演,以及以后类似事件不必过于紧张,更不用过于悲观。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主编尼古拉斯·格沃斯杰夫认为,此次军事演习是中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的一个步骤。”这未免有点过于敏感,从国际关系中的力量组合规律看,弱者总是希望互相联合以抗衡强者,如果不是美国这些年来以暴力方式强行输出民主体制,以“单边主义”一意孤行,以军事上大打出手横行于世,中俄恐怕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光荣独立”并非绝对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搞结盟,尤其不愿意搞军事同盟之类的合纵连横。但一个国家的良好外交愿望和政策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的,英国当年也奉行“光荣独立”,但在德国、奥匈帝国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被迫改变初衷而选择了与法、俄结盟。
  以笔者之见,此次中俄联合军演还远远谈不上是中俄有意识地朝“质变”方向迈出的步骤,不过在客观上却有暗示美国的作用,提醒美国不要恃强自重,过于咄咄逼人。无论中国还是俄国,还捏着一张结盟的王牌没用呢!
  美国的紧张虽然不必要,但自有其道理,可以假设,万一中俄真的在军事外交上形成同盟,就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格局,那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现在中俄完全是防御性的,不会对欧盟形成威胁,欧洲大多数国家会作壁上观。
  亚洲的印度基本和欧盟差不多,做个边上的看客。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因害怕在三个巨人中被挤扁了,定然畏缩不前。连伊拉克都不能完全摆平的美国,在中俄军事同盟面前未必赚得便宜。
  别的不说,中俄一旦结盟,光核武器中国就等于增加了几千枚,再加上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趁机兴风作浪,这可能就是美国过分紧张的原因。所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卡特·哈姆将军举重若轻地说:只要是对安全有影响或潜在影响的情况,美军太平洋总部都“非常感兴趣”。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14:3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