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称安倍对华强硬言论是说给美国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6: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日本自卫队年度阅兵式。
  29日,日本防卫相继续就中日关系发表强硬言论,宣称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入侵”行为是对和平的威胁。
  从上周末开始,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的日本政要不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这个动向引发极大关注。《环球时报》刊发社评称不排除中日冲突升级为一场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29日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相较之前,安倍最近的言论更加咄咄逼人,充分暴露了其欲压制别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
  日防相:中国军队活动扩大
  29日上午,针对中国空军2架预警机和2架轰炸机连续3天飞越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空域一事,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在记者会上强调“这实属不同寻常”,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警戒监视”。
  小野寺还称,中国军队“正把活动范围向外洋扩大”。
  中国公务船赴相关海域开展巡航执法,是正常执行公务,无可非议,但日方却多次炒作此事。
  日本海上保安厅29日还发布消息称,当日上午在钓鱼岛“日中连接海域”内发现4艘中国海警船,这4艘海警船分别是海警1123号、海警2102号、海警2166号和海警2350号。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一直对4艘中国海警船进行监视。
  安倍想让日本当“领导者”
  随着安倍近日不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中日关系趋向再度引发关注。
  安倍近日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和视察陆上自卫队时称,日本无法容忍中国试图通过武力改变现状,日本应在亚太经济、安全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抗衡中国。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安倍称日本在亚洲对抗中国是在“作贡献”。
  就安倍上述言论,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29日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相比之前的言论,安倍近日的言论指向性更强,更为明确地指向了中国,此外,言论中的自我定位也更为明确,即发挥日本的领导作用,不仅在亚太经济领域,还要在安全领域。
  对于自己“领导者”角色的定位,日本已开始有所准备与行动。今年12月份,安倍计划邀请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十个成员国首脑赴日,以庆祝日本和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40周年。分析普遍认为,此举的另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日本充当地区领导者的地位,抗衡中国不断壮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安倍扩张日本角色的野心在本月两次东南亚国家峰会上已表露无遗。对于中国与菲律宾都十分关注的南海问题,安倍在公开讲话中明确站在菲律宾一边。
  [关于中日关系的三个问号]

  中日关系是否会受到不良影响?
  针对安倍近日不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王少普认为,安倍咄咄逼人的言论充分暴露了其欲压制别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意图,对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局面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环球时报》28日刊发社评称,只要有一架中国飞机被击落,中日之间的各种“深仇大恨”恐将全面激活,东北亚局势也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垮塌,中日冲突升级为一场局部战争极有可能。
  文章分析称,不久之前日方曾宣布考虑“击落”飞往钓鱼岛空域的中国无人机,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就此回应说,如果日方那样做将是“战争行为”,中方必将果断“反击”。中国领导人从未像日本领导人那样公开宣扬中日“对抗”,中国军方也从未做过任何可以理解为要“先发制人”的威胁,中国国防部至今使用的措辞是“反击”。中国至少在迄今与日本的摩擦中使用了相对克制的语言。安倍的对华语言嚣张则达到日本历届首相之最。如今中日官方口舌战已不再避讳“击落”、“战争”这些字眼。日本舆论不停喊“包围”中国,中日摩擦上升为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在变得越来越现实。
  不过,也有日本问题专家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不排除中日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但上升到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亚洲专家迈克·格林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如今跟1914年不一样,钓鱼岛不是萨拉热窝,不会引燃东北亚的火药桶。即便发生意外冲突,也会被迅速遏制。”
  美国是否会无限制地纵容安倍?
  不少分析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美方态度也是影响日本的一大因素,值得关注。
  有日本问题专家在接受晨报采访时分析称,从目前看来,美方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因为钓鱼岛问题与中国产生武装冲突,一旦爆发武装冲突乃至战争,美方参与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会也没有同意开战,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参与战争的可能性更小。因此,相信日本也不敢贸然作出‘击落’中国无人机的举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美国不会无限制地纵容安倍。他说,美国一直以来就亚太事务的一个底线是,某一方的行为不能触发军事冲突,继而使美国面临陷入战事的风险,这一底线至今没有改变。亚太地区现在对于美国而言更加复杂,美日关系更多在于军事同盟,美国与中国则有更全面的关系。
  时殷弘认为,美国如果今后感到安倍的行为触及其底线或有损害其利益的风险,可能会向日本施加更大压力。
  安倍为何不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
  安倍为何不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有日本问题专家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安倍言论不断升级,有其国内政治的需要性,眼下安倍的经济项目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下一阶段需要围绕艰难的经济改革和放松管制进行政治辩论,比如降低企业解聘员工的难度、削弱保农措施。“安倍面临不少挑战,为了激发国内民众支持他的情绪,安倍有必要渲染中国威胁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则认为,安倍及其所在自民党一直谋求改变日本战后地位,安倍上台后为此一步步采取措施,而主要突破点为修改和平宪法,谋求集体自卫权,这其中,在日本看来,最主要的“障碍”是中国。
  曲星说,安倍鼓吹“中国威胁论”对内在于取悦右翼选民,对外意图迎合美国眼中中国崛起对华盛顿方面的威胁,从而为修宪积蓄力量,其言论明显“说给美国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安倍近来言论显示其阶段性伎俩。
  时殷弘说,安倍前一段时期寻求与中国高层对话,目的是向西方国家显示日本在对中国事务中的作用。这一外交伎俩被中方识破同时对话要求遭拒绝后,安倍近来的表现有些“恼羞成怒”,改为加大言论攻击,实质同样在于取悦西方世界。
  [新闻链接]

  安倍“狂言录”
  近段时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同时还认可了所谓日方可“击落”“侵犯日本领空”外国无人机的处理办法。
  ■27日,安倍在日本自卫队年度阅兵仪式上喊话称,自卫队“一定要展现国家的意志,绝不容许改变(钓鱼岛)现况”。
  此外,安倍还表示,要推进包括集体自卫权、集体安全保障等有关安全保障法律的探讨,与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防卫合作。
  ■25日,安倍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再次向外界“数落”中国。安倍清楚地表明,日本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亚洲制衡中国。
  他说,有人担忧中国正试图用武力而不是用法治改变现状,但如果中国选择走那条路,那就不能和平崛起。所以,中国不应该走那条路。
  ■20日,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称,针对“侵犯日本领空”的外国无人机,如果其无视日方警告,日方将采取与有人驾驶飞机同样的强制措施,可将其击落。
  本月11日,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已将上述处理办法上报首相安倍晋三,并已经获得认可。
  ■19日,安倍声称“非常遗憾”无法参拜靖国神社。共同社援引安倍的话报道:“我过去曾说,非常遗憾在先前(任首相)期间不能去参拜靖国神社,我(现在)仍然有这种感觉。 ”17日,在靖国神社秋季大祭期间,安倍向靖国神社供奉名为“真榊”的祭品,没有参拜。
(原标题:安倍政府“恼羞成怒”对华大放厥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23: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