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为何担心中国扩军 Why U.S. Concerns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br>
<br>(卢 咏)
<br>
<br>中美关系愈来愈显得含糊不清。自2001年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不得不将大多精力集中于反恐战争和中东问题之上,中国似乎成了外交政策中的次要对象,北京亦是华盛顿有效开展反恐活动的重要伙伴之一,小布什总统、国务卿赖斯及其前任鮑威尔都曾将两国关系描述为“步入了1971年正常化后的最佳阶段”。然而,三年半之后,自今年初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中美之间蒙上了阴云。美官员、国会成员和媒体纷纷批评中国的汇率和军事政策,暗示需要对中国进行严密“察看”,在众人眼里,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安全的最大挑战。
<br>
<br>今年6月4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亚太安全会议上说,中国实际军费开支远远超过其官方公开的数据,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他指出中国快速发展军力,大幅增加国防支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威胁。拉姆斯菲尔德认为中国应该公开有关军费开支的状况。他还说,中国的政治自由化程度没有跟上经济自由化的步伐。\r<br>
<br>在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前,小布什刚入主白宫之际,美国将中国定位为外交重点,新保守主义的鹰派们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和安全威胁,拉姆斯菲尔德的这番言辞似乎意味着这种思维被再度强化,也蕴涵着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复杂心态。
<br>
<br>美国对华基本战略没有改变
<br>
<br>小布什政府依旧清楚地看到,在当前形势下,与中国保持稳定、合作与建设性关系的重要性。“我不认为国防部的意见意味着白宫决定全然改变过去三年来的对华政策,”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安全专家史文(Michael Swaine)评论道,“然而在这一基本战略框架之内,美国总是面临着矛盾,即美国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防止冲突,但是又为与中国关系间的某些方面担忧”。这些方面包括中国军力扩张(尤其是用来威慑台湾的军力)、中美贸易摩擦和朝核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国会的政客率先提出的,白宫是不得已被牵扯进这一政治化的议题中;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担心自克林顿政府就开始了,也并不说明小布什政府对华战略的根本转变。国防部对华态度强硬是美国对中美之间那些值得担忧的因素的反应。\r<br>
<br>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战略和南亚专家特利斯(Ashley Tellis)的看法与史文相似,认为美国政府“没有决定将中国看作是战略竞争者,因为中国仍是美国在亚太地区解决诸多问题的伙伴”。但是他指出,华盛顿对北京的警惕在不断增长,因为中国加快军事现代化步伐主要针对美国在亚洲的军力和台海危机中的干涉,降低美国防守台湾和东亚安全的能力。人们怀疑中国的意图,表现为美国政府、特别是国防部对华的强硬态度。\r<br>
<br>总之,美国对华政策的深刻矛盾在于,既想继续同中国建立合作性关系,又时时提防着中国的发展意图。近日来,西方主要报刊充斥着关于华盛顿该如何对待中国的评论性文章,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呼吁,遏制中国是不可能奏效的。这位外交大师说,人们不该将中国的崛起与20世纪初的军国主义德国或冷战时期的苏联相提并论,中国在中长期带给美国的挑战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与经济。美国防部提交国会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一改再改,迟迟未能出笼,也体现了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如何定位中国存在着分歧,他们试图在报告的措辞和行文中达成意见的平衡。
<br>
<br>国防部鹰调高涨背后的原因
<br>
<br>“九一一事件并未真正地改变中美关系,也没能解决中美之间深层的意见不合与矛盾,它所改变的只是美国处理外交政策的轻重缓急。”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国家军事专家奥汉龙(Michael O’Hanlon)说。他指出,当时无论中国方面发生什么事情,忙于反恐战争的华盛顿无暇与北京展开激烈斗争。更何况,贸易赤字问题在2001年还没有那么严重,人们预期遭受恐怖袭击后的美国必然要面临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萧条,因此那时贸易赤字不是小布什政府需要处理的头等大事。如今,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之后,关乎民生的经济问题方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对华态度也多少恢复了九一一事件前的“常态” ,人民币汇率也就成了众矢之的。\r<br>
<br>另一引起中美摩擦的因素是中国对待日本的严厉态度。在中国人眼里,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当然都是日本的不是,但在不少美国人和日本人看来,那个遭到抨击的教科书版本仅供极少数人群使用,它的通过主要是由于日本教科书批准程序中某些规定的漏洞,而日本其他的历史教科书版本事实上已取得了不少进步,而中国好像光抓住不好的方面猛烈批评。况且,目前的美日关系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密切,尤其是在东亚安全领域,美日合作步步深入。\r<br>
<br>还有一个造成对华鹰调上涨的原因是美国反恐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以军事为焦点转移到以扩大全球民主自由为焦点。紧接九一一袭击之后,反恐需要的是军事、情报和安理会对美军的支持,而今,美国反恐的长期目标是推广民主制度。尽管中国的政治改革已有了长足进步,但它毕竟还不是民主国家。小布什总统在他的第二任就职演说中信誓旦旦地要求倡导全球民主,这使美国政府难以安心于同一个非民主国家的政府结为盟友。
<br>
<br>现场目击“香格里拉对话”:台湾仍是核心问题
<br>
<br>卡内基基金会的史文是“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代表之一。他说,拉姆斯菲尔德的言辞意在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这一老问题的关注,也反映出国防部和情报局对人民解放军军力的最新评估结果。\r<br>
<br>拉姆斯菲尔德在会上说:“由于没有国家在威胁中国,人们不禁奇怪中国为何要增加军费和军购”。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当即问:“你真的相信中国没有受到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威胁吗?你真的相信美国受到所谓中国崛起的威胁?”拉姆斯菲尔德回答说:“不,中国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威胁,美国也不觉得中国是威胁”。史文认为,拉姆斯菲尔德这一空洞而过于简单化的应答欠坦诚,有损于他在亚洲的信任度。尽管美国不觉得中国构成像前苏联般的主要威胁,但华盛顿确实十分担忧北京用它日益增强的军力来对付海峡危机时的美军干预。事实是,中美都希望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由于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双方都在使用军事威慑来规避可能发生的冲突。如果拉姆斯菲尔德能够在他的回答中陈述这一事实的话,兴许会得到亚洲各国的积极反响。\r<br>
<br>在采访中,美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军力大幅扩张是不争的事实,国防部的担心是合理的。与若干年前相比,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显得相当有条理、有决心、有策略。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较美国仍相去甚远,但这为中国在台湾海峡和东亚地区投射威力奠定了基础。中国视台湾为“内政”,美国视台湾为“国际法义务”,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导致两国在界定何谓中国适当的国防能力时存在深刻分歧。\r<br>
<br>史文说,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后果是,会使美国在亚洲扩大军力,并向台湾提供更多军事援助。美国政策者的挑战在于,既要对中国军力增长作出反应,又要向中国担保台湾不会因有美国军力撑腰就进一步走向独立。华盛顿有待与北京展开更多的对话,确保美国不在台湾局势上失控。\r<br>
<br>朝核危机是中美关系测试剂
<br>
<br>朝核问题向来被视为中美加强合作的关键领域,可眼下的局势却不容乐观:朝核问题悬而不决,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奥汉龙说,小布什政府根深蒂固地相信,中国能帮助解决朝核问题(尽管他们有所夸大中国解决这一冲突的实际能力),但是六方会谈已经搁置了一年,北京又不愿对朝鲜实行经济制裁或施加更多的压力,这使得华盛顿感到中国缺乏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在乎边境的安全稳定,觉得美国的政策缺乏灵活性、没有向朝鲜提供足够的放弃核武器计划的激励。奥汉龙认为,如果中国能够考虑减少对朝鲜的投资和经济援助,使朝鲜面临艰难抉择,就可能在谈判桌上取得突破。\r<br>
<br>在朝核问题上的挫折感,再加上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军力扩张等一系列因素,使美国政府内部普遍认为中国是不合作的。因此,即使美国仍须将大量精力投入反恐战争和中东问题之上,它感到与中国寻求合作的利益已经小于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因此美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向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但九一一事件的影响并未远去,可以预测,中美关系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两国关系不可能急剧恶化。
<br>
<br>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