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哲学重点题: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马克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首选邓论)
关于党群关系的问题
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
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哲学分为四块内容:唯物论,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世界的状态如何;认识论,世界能否认识怎样认识;历史观。
一 唯物论(选择题)
1. 哲学基本问题
(1)包括两个方面
(2)何者为第一性最重要,是因为哲学上划分为唯物唯心的唯一标准
在物质本原问题上,不再靠猜: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开始
把物质说成原初物质:古代朴素为物质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所犯的共同错误是:那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
★在选项中出现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理念世界,理,道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论)
2. 唯物论唯心论两大哲学派别的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特征
实践性 革命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和其他派别的区别:两个统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西方两大流派:科学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非理性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他们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
4. 物质观
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牛顿说→机械唯物观
★时间与空间问题
高兴时时间过得快,难过时过得快:人的时间观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5. 意识观★
列宁: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特性
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作用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直接现实
★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是能动的反映;3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4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5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6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
意识的能动作用(多选)
6. 实践观
二 辩证法
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可能与现实,形势与目标
1.质量互变规律
质 量 度问题
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选项中一定有度
质是把不同事物区分开的依据;量是把相同事物区分开的依据。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2.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主义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的强加;是事物内部肯定否定两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批判又继承;是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
矛盾的两重性: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引起特殊性的原因是矛盾的不平衡性(两种表现,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一个矛盾的不同侧面发展不平衡)
两点论与重点论
4.必然性与偶然性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作用,但不是绝定作用,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恩格斯:“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5.原因与结果
引起被引起,有就是原因与结果
6.可能与现实
抽象的可能,非现实可能,虚假的可能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X)
自然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自然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是需要人的自觉活动。(X)
在自然界中人干预了自然领域,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在人的社会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三 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主体客体含义关系
真理观★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的统一;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一切物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主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