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因素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9 14: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成为国际一流大国的三大因素:\r<br>
<br>一、军事上:中国是五大核大国之一,在国际上有一定的核威慑\r<br>
<br>二、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的五大创始国之一,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拥有否决权
<br>
<br>三、经济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r<br>
<br>另外,从地缘政治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周边临海,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好象是第三还是第四),拥有成为世界大国的先决条件,不象日本、英国这类海国,即使军事、经济再发达,也只能做一个屈居于美国之下的二流大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即使可能,也是暂时的)\r<br>
<br>欢迎大家前来讨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7-29 14:18:4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必将成为国际一流大国,甚至是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级,这点毋庸置疑
bear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5-7-30 21:07: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05-7-31 00:38: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给点令人信服的证据,以往看到的所谓印度优势绝大多数不存在。
5#
发表于 2005-7-31 14:53:25 | 只看该作者
限制中国成为大国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内部稳定问题,比如农村问题、贫富差距、民主和法制等。还有就是西方对意识形态的歧视,他们不喜欢共产主义,所以老是打压共产党国家。
6#
发表于 2005-7-31 21:48:10 | 只看该作者
核威慑对于有核大国而言,仅仅是一种理论意义.彼此之间的核威慑使得核武器失去使用的意义,全球性战争在可预见的20年内不会爆发.局部战争却依然存在.常规军备的扩长才是军事意义的主导.没有大国会为局部战争而对有核国家使用战略核武器而同归于尽.(对于有核小国而言,需要防泛.)
<br>中国尽管拥有否决权,但在世界格局依为霸权美国主导下,中国的政治权显得那样的微弱,政治权不仅在于国际法的赋予,在于联合国成员国的追随,如果中国的追随者非常少,那么中国尽管拥有否决权,却也无法有意义的对联合国产生实际作用,甚至可能被排斥和剥夺权力.当然,联合国给予的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承认是重要的.
<br>经济上,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目前还不高,不过潜力巨大.中国的内部不稳定因素将消耗中国巨大的国力.诚如楼上所讲.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的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也是目前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由于知识型产业获得的产值要明显高于密集型产业,中国在知识型产业上的发展大力和迅速.(中国和日本同产值商品的资源消耗是11.5比1)
<br>美国在提交 <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未来之路有3条,
<br>1:中国和平容入世界经济当中.
<br>2:中国谋求地区支配性影响\r<br>3:中国致力于民族团结和国内稳定.
<br>第3条表明了未来中国国内的困境的紧迫<!--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昌明 在 2005-07-31 21:50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7#
发表于 2005-7-31 22:46:37 | 只看该作者
昌明对印度的潜力有何高见?
8#
发表于 2005-7-31 22:55:1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的情况我不了解
<br>请赐教
9#
发表于 2005-8-1 14:59:57 | 只看该作者
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当时,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作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959年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中印双方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善。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中国。2002年,朱镕基总理访问印度。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同年11月,中印两国海军在上海东部海域举行50多年来首次联合军事演习。2004年11月,温Jiabao总理在老挝首都万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表示,中印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近几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两国建立了联合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并制定了经贸合作计划。200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超过136亿美元,同上一年的76亿美元相比,增长率约80%。2005年4月,温Jiabao总理访问印度,中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边界问题达成政治指导原则协定。
10#
发表于 2005-8-1 15:02:18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印度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印度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行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1 18:5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