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务/职称: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与当代国际关系问题
Email:dbliu@jlu.edu.cn
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史学集刊》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代国际政治》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际关系史》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世界历史)专家。
刘德斌教授1975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攻读历史学学士、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和1996年先后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期间曾于1991-1992年获英国外交部奖学金,赴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攻读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1992-1993年应邀到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1994-2001年担任吉林大学历史系主任,期间曾于1997-1998年应邀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01-2004年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至今任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2010起兼任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1.《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东北亚史》(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3.《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当代国际关系问题》(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5.《国际关系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美国世界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论文:
1."当代世界的不同解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2."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拓展",《史学集刊》,2008年05期.
3."读《美国人民》,想起了中国教科书",《世界知识》,2008年16期.
4."30年后的新起点",《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5."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6."从苏联到俄罗斯:历史学科的变化与前景--专访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卡尔波夫教授和副主任鲍罗德金教授",《史学集刊》, 2006年04期.
7."'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8."'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9."布赞和利特尔《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笔谈"(第一作者),《史学集刊》,2004年02期.
10."世界历史的视野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建--来自巴里·布赞的挑战"(第一作者),《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11."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的新视野--评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史学集刊》, 2003年02期.
12."'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13."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14."中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5."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改革与现代化》评介",《史学集刊》,2000年04期.
16."世纪之交: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长白学刊》,2000年01期.
17."难以告别的20世纪──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几个主要问题",《史学集刊》,1999年04期.
18."世纪之交的历史回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19."关于中美关系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09期.
20."科索沃战争:历史悲剧、新式强权与危险的转折点",《史学集刊》,1999年02期.
21."历史学:在遥远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之间",《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22."也谈历史的'终结'",《史学集刊》,1996年02期.
23."现代化的演进与国际关系的变革──历史的考察",《长白学刊》,1996年02期.
24."冷战后的美国政治与美国外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25."核时代、核威慑与'核和平'──战后历史的奇遇",《史学集刊》,1995年03期.
26."中产阶级:西方民主化的推进力量",《探索与争鸣》,1988年02期.
27."论美国两党制度的产生及演变",《世界历史》,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