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解中国的战略—超越不干涉主义原题:非洲:理解中国的战略——超越不干涉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19: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界通常认为,“不干涉”原则是中国——特别是在苏丹和津巴布韦问题上——不关心人权、不注重善治而一味追逐本国利益的藉口。倘若如此,北京在这方面采取的方式与其他国家追求本国利益的手段并没有什么重大差异。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康大伟教授(David Kang)曾说:“美国对谁负有道义是非常有选择性的。我们支持巴基斯坦、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等不注重人权的国家,是因为我们有其他的战略利益。中国与此也不能免俗”。

    不过,不应忽视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并没有在全球投射军事力量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乐于维护由规则统治的国际体制。

    这些考虑和中国对苏丹政策中的石油考虑一样重要。2007年2月,斯蒂芬·莫里森和比尔·盖茨在给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备忘录中对此作了概述:

     “苏丹对中国全部能源需求的贡献非常小:苏丹只占中国全部石油进口的5%,即不足其全部能源消费的1%。虽然,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中国和苏丹的关系对中国某些石油公司是重要的,但在宏观层面上并不代表一种关键性的战略关系。苏丹的能源对中国及其未来是重要的,不过中国对苏丹的政策动机在别处也同样可以寻见。一个重要的,但通常被忽略的动机是,北京注重捍卫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原则。这些已经成为中国争当一个全球性大国的战略基石。不过,即使在这一问题上,北京对苏丹的兴趣也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中国国内的考虑,北京意图增强自身在联合国的地位,以及乐于维持同美国、欧洲和非洲各国的双边关系。”

    不过,这种“中国动机观”并不认为中国天生比其他强国更加爱好和平或更具利他主义精神。中国既没有物力也没有财力对现有强国做出军事反应的能力。外界普遍认为中国领导人从苏联解体中学到的一个教训是,要避免重犯同美国进行军事竞赛的愚蠢错误。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有必要避免被视作是一种威胁。

    这种解释当然完全认同,中国一旦日后成功实现重新崛起,其立场就可能发生变化。不过,至少某些支持当前外交政策的人从全球的角度考察后认为,有前车之鉴,中国不会重蹈后辙。其中最著名的支持者之一是**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他正是“和平崛起”的始作俑者。他认为:

    “近代史上的一些新兴强国通过侵略、殖民、扩张,甚至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掠夺别国的资源。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兴起一直是由资本、技术以及通过和平手段获得的资源推动的……中国不会走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道路,也不会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道路——这两个国家都是通过暴力手段掠夺资源,寻求霸权。当然,中国也不会像冷战期间美苏两强寻求称霸全球。相反,中国会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与世界各国一道寻求和平、发展和合作……’

    根据马克·里欧纳德[2]的看法,郑必坚的理论得到胡Jintao主席的支持并成立了一个研究项目小组。这个项目对40个崛起中的强国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侵略和扩张寻求崛起的国家”均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和平崛起”理论仍含蓄地出现在中国的公开报道和政策文件中,但似乎已经失去昔日的魅力,部分原因是部分民族主义的学者特别担心这可能成为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示弱的信号。
    这似乎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功利现实主义和合作国际主义之间摇摆。中国外交学院的秦亚青教授曾提出国际关系中三个可能的外交政策,即攻击性民族主义、功利性现实主义和合作性国际主义。秦教授认为,中国的外交思维正处在第二和第三种政策之间并正向第三种政策移动。

    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考虑避免陷入一种老套的、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危险。不过如果中国的意图是和平的,那么为什么2008年的国防预算为什么会增加17.6%,名列全球国防开支第四位?官方的解释包括需要提高军事人员待遇,考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偿油价的上涨,增加军事教育和培训费用。不过另一个公开的目标是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打防御战的能力。

    中国宣布的国防预算自1998年以来已经翻了四番多,不过有些分析人士认为真正的数字可能更高。消息灵通的国防分析家认为,中国军事费用的增加缘于提高军队工资,更换新式军服,改善军人生活和军营条件,采购一系列新式的军事设备,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

    考虑中国的“单纯防御战略”有必要关注中国关于国家领土的定义,即不仅包括台湾,也包括有争议的南沙群岛。


    最近,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在台湾选举中的胜利已经减少了海峡两岸的紧张态势,增加了达成长期协定的希望。不过,由于华盛顿宣布与台湾签订6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而使本已缓和的形势再度蒙上阴影。虽然军售协议在台湾举行选举之前就已议定,但这仍然表明台湾问题有再度引发争议的可能性。

    没有理由相信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会影响中国的非洲战略,即使有报道说中国正计划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不过,中国在东亚海域的立场几乎肯定会影响印度的态度,影响印度当前在印度洋,包括非洲东海岸的积极的海军角色。印度已经同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毛里求斯和塞舍尔签订了防御协定。印度在外国领土上——马达加斯加——建立了第一个情报通讯站,用于雷达监控船只活动。据报道印度正同毛里求斯谈判意图长期租赁阿加莱加群岛。此外,印度还同南非举行海洋防御联合军演。

    印度在印度洋的舰队即将成为这一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之一,包括最新型的航空母舰,核潜艇和其他陆军战斗部队。这并没有阻止有人散布所谓的中国“珠链”战略。美国战略分析家克里斯托弗?珀尔森(Christopher J. Pehrson)曾表示,珠链中的每一颗珍珠都是中国地缘政治影响或军事存在的节点。不过,他也承认,“中国发展这些具有战略性的地缘政治珍珠并不具有对抗性,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拥有帝国野心或新殖民主义企图。事实上,珠链的开发可能并不是中国政府所宣称的战略。确切地说,它可能是美国某些人给中国外交政策贴的标签”。

    因此,没有理由不同意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主任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的结论:从长远来看,地缘经济,特别是供应线的脆弱性将阻碍中国诉诸此前诸多强国所奉行的炮舰外交。尽管利益、理念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目前是并将继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参与者的善意和合作来捍卫其在非洲的经济堡垒。只要中国的社会稳定还有赖于非洲的自然资源供给,中国就将继续走合作安全的道路。实际上,中国在维护其非洲伙伴国的和平、社会稳定、善治和平等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利益。

    本文原载“泛非洲在线”(Allafrica.com),作者斯蒂芬·马克斯(Stephen Marks),系Fahamu[1]“中国在非项目”协调员。
   



    [1] Fahamu(斯瓦希里语,意为“黎明”,“曙光”),非洲NGO组织,该组织从社会公义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非洲的贫穷和妇女权利等一系列问题。Fahamu充分意识到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重要作用,并有意建立中非民间社会和学术团体之间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2] 欧洲外交协会执行主任,最近出版有《中国想什么》一书。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9:5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