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高校展示: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r /></strong>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r /><br /><br /><br /><br /><br />【学院简介】<br /><br />国际关系学院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于2001年6月正式成立的新兴学院。目的是培养更多国际事务专门人才,以适应对外开放以及“入世”后国家对国际事务人才的迫切需要,并促进武汉大学进一步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尽快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br /><br />国际关系学院现设立了国际事务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学院现有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战略与对外政策”博士学位招生方向。学院从2002年秋季开始招收外交学(国际事务)本科专业,并申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涉外事务管理专业。90年代中期以来,我校国际关系专业已经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国际事务的运作、咨询及管理,并具备国际问题研究能力的博士和硕士。<br /><br />作为武汉大学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学院,本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院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共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1人。在这17位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4人,另外还有8人正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本院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到目前为止,本院教师已在国内、外发表27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近3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中国与欧盟高校合作科研项目,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武汉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本院还和国外的很多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其范围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现在,本院正在构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独特的教学和研究平台朝着理论创新、现实问题分析、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培养国际事务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学院负责人及办公室联系电话】<br /><br />部 室<br />姓名<br />办 公 室 电 话<br /><br />院长<br />罗志刚<br /><br />87211659<br /><br />副院长<br />汪波<br /><br />87682991-8007<br /><br />副院长<br />刘予嵩<br /><br />87213779<br /><br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br />祝梅<br /><br />87682990<br /><br />教学科研办公室<br /><br /><br />87682991-8003<br /><br />学生工作办公室<br /><br /><br />87682991-8002<br /><br />团 委<br /><br /><br />87682991-8002<br /><br />国际事务系<br /><br /><br />87682991-8011<br /><br />国际关系研究所<br /><br /><br />87682991-8013<br /><br />资料室<br /><br /><br />87682991-8010<br /><br />财务室<br /><br /><br />87682991-8004<br /><br />文印室<br /><br /><br />87682991-8005<br /><br /><br /><br /><br />【教学与科研机构】<br /><br />一、国际事务系<br /><br />国际事务系是在我国加入WTO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新成立的,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事务管理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外交学(国际事务)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专业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br /><br />(1)交叉性强。该学科构建了涉及国际事务的多种学科的立体教学平台,即由国际政治、国际法、世界经济、公共管理等学科有机结合而构成。<br /><br />(2)强调实际应用和基础理论并重。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并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本专业在注重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国际事务管理的条件和实践机会。<br /><br />(3)重视国际合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本专业将经常聘请国外专家来院授课和做学术报告,以保证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将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br /><br />(4)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语教学。本专业部分课程将选择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并将在整个教学中不断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比重。<br /><br />二、国际关系研究所<br /><br /> 武汉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同类重点大学设立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之一。研究所目前的主要工作计划是:<br /><br /> 1.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确定自身的研究特色,现已规划了美欧大国关系、东中欧问题、中国对外关系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br /><br /> 2.通过课程开发和研究,培养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博士和硕士。<br /><br />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外著名大学共同开发研究课题,并进行教师和学生的互访和交流。<br /><br /> 4.通过主办国际和全国学术性会议,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扩大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br /><br /><br /><br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计划】<br /><br />一、本科生培养计划 <br /><br />1.专业:外交学(国际事务) <br /><br />开设的主要课程: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概论、国际组织、新中国对外政策与外交、WTO与中国、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经济概论、国际法、专业英语、大国外交关系、国际惯例、国际政治经济学、涉外事务管理、涉外秘书学、国际问题分析、外事知识与礼仪、外事调研、非国家行为体与国际事务、经济外交、国际谈判学。<br /><br />2.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外资企业,国际组织,新闻媒体,出版机构,高等院校。<br /><br />3.招生情况:2002年计划招生30人。<br /><br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br /><br />1.专业:国际关系<br /><br />开设的主要课程:现代国际关系专题,国际政治学专题,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国际法,世界经济,专业英语等。<br /><br />2.就业方向:政府外事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br /><br />三、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br /><br />1.专业:政治学理论(国家战略与对外政策)<br /><br />2.开设的主要课程:国际政治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br /><br />3.就业方向: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br /><br /><br /><br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br /><br />姓名<br />项目名称<br />交流去向<br />交流时间<br />备注<br /><br />罗志刚<br />欧洲抵抗运动研究<br />南斯拉夫塞拉热窝大学<br />1984-1986<br />教育部公派<br /><br />汪波<br />攻读硕士学位<br /><br />当代中国研讨会<br /><br />东北亚安全与裁军<br /><br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br />美国圣迭戈加州州立大学<br /><br />香港浸会大学<br /><br />美国蒙特利国际研究中心<br /><br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br />1993-1995<br /><br />1998<br /><br />2000<br /><br />2001-2002<br />交换项目<br /><br />访问学者<br /><br />访问学者<br /><br />教育部公派<br /><br />李兴<br />俄罗斯民族主义对其外交内政的影响<br /><br />全球化时代俄美欧关系<br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br /><br />乌克兰基辅大学<br />1997<br /><br />2000-2001<br />博士后基金<br /><br />教育部公派<br /><br />李晶<br />攻读博士学位<br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br />1996-2002<br />自费项目<br /><br /><br /><br /><br />【人才招聘】<br /><br />根据国际关系学院教学科研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诚聘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法、世界经济等专业毕业的博士或从相关专业出站的博士后来我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br /><br />联系地址:中国,武汉市430072,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r /><br />联系电话:027-87682990<br /><br />传真:027-87213779<br /><br />联 系 人:祝梅<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