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问题研究
<br>
<br>咨询组负责人:倪世雄(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r<br>
<br>
<br>起草说明
<br>
<br>
<br>为咨询报告提供资料,协助完成此项任务的有:\r<br>
<br>1.东北亚研究——吉林大学 王胜今教授\r<br>
<br>2.东南亚研究——厦门大学 庄国土教授\r<br>
<br>3.南亚研究——四川大学 文富德教授\r<br>
<br>4.欧洲研究——人民大学 宋新宁教授\r<br>
<br>5.非洲研究——北京大学 陆庭恩教授\r<br>
<br>6.俄罗斯研究——华东师大 冯绍雷教授\r<br>
<br>7.中东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 朱威烈教授\r<br>
<br>
<br>
<br>
<br>
<br>
<br>一、“九五”期间国际问题研究学科的研究概况
<br>
<br>
<br>“九五”期间的五年,是20世纪的最后五年,正值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历史时刻。这五年里,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中东危机到科索沃战争,从东亚金融危机到欧元启动,从南亚核试危机到南北朝鲜历史性会悟,从北约东扩到欧亚会议,从APEC会议到千年首脑会议,国际风云变化迅猛,影响深远。总的特点是,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更为突出;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正处在格局和秩序大转折、大变动的时期。国际关系在动荡中进行深度调整,世界在动荡中作跨世纪的准备。
<br>
<br>这五年里,在如此壮观世界历史事件背景下,国内外的国际问题研究更趋积极和活跃。\r<br>
<br>在西方学术界,不同流派从不同角度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不同解释,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批判理论作为新的思潮加入这场论战,使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近五年来,西方学者除了继续关注国际政治与经济、权力与利益、伦理与道义、体系与机制、地区冲突与国际安全等问题之外,集中对世界格局和全球化两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关于格局问题,西方学者提出的基本模式是:(1)回复到两极世界(美国——俄罗斯);(2)多极世界(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中国);(3)三大经济集团(北美、西欧、东北亚);(4)单极霸权(美国);(5)单极指导下的多层次相互依存。相当一部分西方学者认为,第五种是最现实、最可行的世界秩序模式。至于全球化问题,它不仅成为国际问题的一个核心课题,而且也变成了个争论焦点。西方学者提出的全球化观点主要有:“全球化动力说”、“世界政体论”、“全球化体系论”、“全球化治理论”、“全球化比较观”、“全球化综合观”,特别是“全球化体系论”强调,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种潮流,它更代表了取代冷战体系的一种新的国际体系。西方学者的这些观点已引起我国学术界,特别是高教国际问题的研究机构的重视。\r<br>
<br>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他还特别指出,要加强“世界政治研究”。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世界政治、国际问题研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获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八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九五”期间的国际问题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可以说,“九五”是我国国际问题研究的丰收期。比较有影响的主要的专著和编著有:《中国国家利益分析》(阎学通)、《霸权的兴衰》(刘靖华)、《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冷战后国际关系》(宫少明等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谢益显主编)、《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朱明权)、《边缘地带发展论》(王正毅)、《大国战略研究》(俞正梁等)、《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新宁、陈岳)、《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陈峰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大转换》(陈启懋、金应忠主编)、《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陈佩尧主编)、《探索冷战后的世界》(施岳群、陈佩尧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资中筠主编)等等。最近,我们查阅了1996年1月至2000年9月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关系》、《欧洲》、《美国研究》、《国际观察》、《国际政治研究》、《俄罗斯研究》、《东欧中亚研究》、《和平与发展》等30种学术期刊,分四大类、十七个专题作了一个统计。在重要国际问题大类里,关于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文章有120篇,全球化问题110篇,苏联解体问题50篇,国际干预与国家主权问题15篇,联合国改革问题95篇;在地区与国别问题大类里,关于东盟研究的文章有100篇,欧洲一体化问题150篇,巴尔干问题340篇,俄罗斯与独联体问题700篇,朝鲜半岛统一问题45篇,美日关系95篇;在中国与世界大类里,关于中国统一问题的文章有540篇,中美关系210篇,中俄关系83篇,中日关系102篇,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28篇;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大类的文章则有360篇。四大类共计3193篇。这一统计充分反映了“九五”期间我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长足进步。我国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勤奋耕耘、奋起赶上,化了20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补课”的任务,并开始“加强世界政治”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新的努力。\r<br>
<br>在“九五”期间,高校在国内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处于一个前沿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是:?\r<br>
<br>1.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一支主力军。\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