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5 14:2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87年,《申报》有一篇文章,《论西国自由之理相爱之情》,介绍了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则,介绍了培根等人在这方面的理解。文中关于“自由”的原则是这样写的:”西国之所谓自由者,谓君与民近,其势不相悬殊,上与下通,其情不相隔阂,国中有大事,必集官绅而讨论,而庶民亦得参清议焉。君曰可而民尽曰否,不得行也。民尽曰可,而君独曰否,亦不得行也。盖所谓国事者,君与庶民共之者也。虽有暴君在上,毋得私虐一民。民有罪,君不得曲法以宥之。盖法者,天之所定,人心之公义,非君一人所能予夺其间,故亦毋得私庇一民。维彼庶民,苟能奉公守法,兢兢自爱,怀刑而畏罚,虽至老死,不涉讼庭,不见官长,以优游于牖下,晚饭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富贵,清静贞正以自娱,即贫且贱,何害焉。此之谓自由。”这是现在所见到的晚清对西方自由概念的最早具体介绍。
   在此前后,1885年,傅兰雅与应祖锡翻译《佐治刍言》,1890年前后何启、胡礼垣作《新政真诠》,都介绍了自由思想,但都作“自主之权”而不是自由。1895年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一文中,介绍了自由原则对于西方社会的重要性,认为中国与西方比起来,最根本的差异,在于自由与不自由:”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1900年《万国公报》从第136册起连载斯宾塞尔《自由篇》,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了约翰·穆勒(John S. Mill)的On Liberty,定名《群己权界论》,同年,马君武将此书翻译定名《自由原理》出版,把西方的自由思想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了中国。
     
   第二节  政治自由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自由分成两大类:自然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按照自然法学派/启蒙学派的观点,人类在历史上有过一个自然状态,这是一个没有政治权力、没有法律的状态。这时的人是完全自由的——自然的自由,唯一对他们的限制是自然法。
   人类的自然状态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所以人们必然要进入社会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出现了国家、政治权力、法律,人们不再是无条件自由的了,但他们得到了若干的好处:没有保障的似乎无限的自然自由让位给了受到法律承认、国家保护的社会自由。
   这种社会自由实际上便是一种权利:一种不受他人干涉、受到法律的承认及保护的权利—没有所谓的天赋人权,只有人赋人权。所谓的思想自由,是自由思想的权利,所谓的经济自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权。正是在这点上,现代自由—权利与现代民主—法治重合起来了。
   第三节  人权的发展史
   权利基于平等观念,权利基于法治观念。因此权利的发展史与法治的发展史是同步的:对权利的意识起源于罗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不容侵犯的权利;发展于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每个人在上帝面前均平等,长期缺乏唯一的权力中心,必须以法治、契约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而一切契约中均包含着权利观念;定型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法权:人人在法律上的平等。《独立宣言》、《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1946宪法前言第34条对传统人权的扩充。
   第四节  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
   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法权或权利(droit)的批判: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形式的自由而非实质的自由。
   对财产权的批判。
   对社会主义的设想、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新自由主义的反攻,哈耶克。财产权是人类自由的基石,所谓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国家的经济社会职能=往奴役之路。
   社会民主主义的实践。
   新教传统与资本主义精神,保护主义国家与自由主义国家。
   经济自由主义对政治、思想自由主义的压迫。真理的相对性、阶级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20:46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