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时政评论】亚太是美国扼制中国的主战场 作者:任卫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2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亚太是美国扼制中国的主战场

发布时间:2012-10-08  作者:任卫东  来源:中国网2012年8月30日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即重返亚太以来,中美战略关系和中国安全环境发生历史性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绝非出自某届总统的个人偏好或两国之间的所谓战略误判,而有其必然的战略根源,是美国全球战略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大体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冷战结束后的头十年,即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消化东欧,主要方式是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新世纪头十年,美国战略重点是在中东和中亚扩张,主要方式是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策动以独联体国家为主要对象的颜色革命,以及实施大中东民主化计划。在这两个阶段,美国主要是打外围战,即从西、南两个方向最大限度地压缩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全面控制中东,并从西面逼近中国。其中,控制中东不仅有地缘政治意义,更有掐住能源咽喉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总目标是全面控制欧亚大陆,而扫清外围的目的是为最终制服中俄铺平道路。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前后,美国在中亚、中东的战略任务告一段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极不顺利,但与越南战争有本质的不同,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出绝非惨败后的撤退。美国的不利之处在于,这两场战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代价远远超出预料,但与越战截然不同的是,美国成功推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美政权,扶植起亲美政权,使这两个国家基本上处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控制之中。所以,美国战略重点从中亚、中东转向东亚完全是按既定计划实施的战略步骤,不存在乱了方寸、没有章法的问题,只是中国崛起的势头进一步加强了战略重点转移的必要性、紧迫性而已。当然,战略重点转向东亚和亚太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东欧和中亚、中东的战略任务已全部结束。目前,美国在欧洲组建导弹防御系统,在中东试图颠覆叙利亚和伊朗现政权就是其欧洲和中东战略的继续。

       自战略重点调整以来,美国极力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积极推动日、韩加强军事力量并在更大范围发挥军事作用,同时,促使两个军事同盟向美日韩三边同盟的方向发展;在加强在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前沿部署的同时,扩建关岛军事基地并部署进攻性战略武器,在澳大利亚驻军并将其纳入美国亚太战略体系,在扩大战略纵深的基础上加强对东海、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的干预和控制能力;计划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东亚导弹防御系统,并将60%的海军力量包括战略核潜艇部署在亚太地区;针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提出空海一体战战法并建立相应指挥机构;大幅提升与越南的军事关系,提升其与中国对抗的信心和能力;恢复、改善与缅甸、老挝的关系,推动其民主改革,削弱中国对其影响力;介入南海和钓鱼岛领土主权纠纷,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与我扩大、激化矛盾,破坏地区稳定;推动印度发挥战略作用,促使其从西南方向加强对华牵制;在东亚和亚太现有经济合作框架外极力兜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TPP),企图改变东亚国家现有经济合作结构和趋势。这些战略措置概括起来就是政治上围着中国搞统战,军事上针对中国搞部署,经济上瓦解中国影响力。

     东亚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国家特别集中的地区,近些年来呈现出区域自主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而且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大。实际上,东亚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地区。出于霸权主义的地缘政治需要,美国决不允许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对岸出现不受美国控制的、统一的地缘政治板块。经过二战和冷战,美国在大西洋对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则试图通过新型冷战在太平洋对岸也实现同样的目标。另外,中国最发达和繁荣的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在这一地区最容易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伤害。而且中国对外贸易和能源供应的最主要通道是海上航线,控制了西太平洋经马六甲至印度洋一线就等于掐住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所以,将战略重点放在亚太特别是东亚,不仅对美国来说必要而且对中国来说致命。

     战略重点转向亚太,意味着美国已将中国作为其现阶段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这就把中国推上了风口浪尖的位置,退无可退,躲无可躲,只能针锋相对。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不会对中国只搞单纯的遏制,即阻止中国影响力的扩展。从美苏冷战的历史经验看,遏制的背后必然伴随着谋杀。美国在非洲排挤中国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在中东卡中国的能源咽喉,在中国周边寻找和扶持牵制力量,更在东亚直捣中国安全和发展要害,再加上从内部进行的渗透、演变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阻止扩张为目的的遏制(contain),而是以操控乃至窒息为目的的扼制(choke)。对此,只强调办好自己的事,只从内部进行体制改革是不够的,必须给予地缘政治上的有力回应。我们不仅需要开拓和捍卫能源资源、国外市场和海上航线,还要建立形式灵活,坚强有力的政治和战略同盟军,但更重要的是推动东亚独立自主的区域一体化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太平洋关系与大西洋关系有本质的不同,中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的盟国。摆在中国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顶住外部压力,独立自主地在未来多中心化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要么步苏联的后尘,再经历一次劫后余生的摧残。斗争的尖锐性自不待言,但5000来的文化底蕴和60多年来的革命建设成就应该能够使中国战胜挑战。

    (作者单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8 09: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