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红灯笼挂非洲Chris Alden 文 贺蓉 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19: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第四季度,中非领导人将聚集埃及,出席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上一届论坛为中国于2010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铺平了道路。克里斯·奥尔登(Chris Alden)在本文中介绍了下一届论坛召开的背景,并探讨生机勃勃的中非关系将如何在当下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下有所发展。
  三年前,北京激QING澎湃地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两天内,中国政府许下了为非洲提供50亿美元贷款的承诺。
  尽管今年召开论坛的经济背景比较敏感,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非洲的势力与日俱增,中非关系也日益得到重视。
  有人批评说,中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攫取资源,并以此为幌子达成邪恶的目的。而中国政府则反驳说,中国与非洲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并不是西方式的新殖民主义。
  在非洲问题上,中国急于与西方模式拉开距离,并撇清帝国主义的指控,不仅是出于中非关系的考量,更是为了塑造中国崛起的形象。当面临“中国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崛起”的断言时,中国的这一诉求表现得同样明显。
  十年间,中国在非洲的石油、矿产领域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中非贸易投资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中国经济、政治的介入重新定义了非洲与国际社会的传统关系。中国改变了之前在非洲的轻率政策,加大了在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力度:大胆地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在达尔富尔危机中扮演了有影响力的角色;并通过在2006年中非论坛上取得的外交胜利奠定了非洲最亲密盟友的地位。
  然而,过去的一切只是个序曲,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目前的经济危机对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挑战。
  随着初级商品价格的下跌,正在非洲建立起来的经济信心受到重创,开发非洲的成本显着提高。尽管中国参与非洲开发的经济刺激因素仍然存在,但中国正初次意识到在非洲大范围搞开发所伴随的政治危机。在能源领域,中国在苏丹的石油利益的威胁并不是来自尔富尔,而是来自南北地区再次发生冲突的不确定性。
  在非洲同样也兴起了这样的讨论:中国是否成为了这片大陆上新的殖民力量。这一观点的支持者把重点放在了中非关系的三个维度上:首先是经济性质;其次是政治因素;第三是由中国日益参与非洲事务所引发的排外情绪或社会动荡。
  在南非、尼日利亚、波扎那、莫赞比克等其他非洲国家,当地商会组织感受到了来自中国进口商品和商业的威胁。事实上,即便是跟中国外交和贸易关系最好的南非,出于相似的担忧,也决定重新考虑是否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非洲经济委员会的前任领导人Adebayo Adedji认为,非洲与亚洲的经济的关系,即非洲提供原材料,亚洲提供工业制成品,仅仅只是替代了传统的与西方国家的结构性不平等关系。
  第二个担忧是中国进入非洲市场时所伴随的,或者说是加速其融入非洲市场的“无政治妥协”的方式。构成“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及与非洲联盟成立宪章的规范和价值提倡的是责任,人权和**运动。非洲国家通过与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以及跨国企业合作实施这一系列准则。然而,“北京共识”对这种模式提出了挑战,并且可能鼓励非洲国家,包括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政府,摆脱上述价值观的束缚,来谋求经济和政治发展。

  第三个通常没有直接挑明来讲的担忧是,中国在非洲的扩张是大规模移民的一个前奏。这是“黄祸”的现代版本,担心中国的人的数量、勤奋以及创造力会淹没整个非洲。以苏丹政府为例,尽管它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但出于对这一情况的担忧,拒绝为中国数千劳工续签工作许可,并与中国大使馆合作成立了办事处,专门处理此类事务。
  在尼日利亚,尽管中国已经在三角洲与尼日利亚政府达成了开发石油的协议,但棘手的是,奥马鲁·亚拉杜瓦(Umaru Yar’Adua)当选为尼日利亚新总统后,又对与北京已经达成的协定进行重新审核。尽管反对党候选人Michael Sata在2008年的大选中(以失败告终)缓和了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但是中国在赞比亚地位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却难以弥补。来自苏丹、津巴布韦等中国盟友的反对行为似乎证明中国的影响力及其所宣称的软实力尚为有限。在这一切的背后,中国投入巨资的刚果东部又陷入暴力和不稳定。
  最重要的是,正是中国的崛起使中非关系迈上了新台阶,这也正说明,中国在国际关系政策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纵观亚洲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中国的对外政策,无不是明显的多边主义和赤裸裸的对能源的渴求以促进本国的工业进程来维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对于这三个国家来说,非洲这片土地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全球野心,又能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
  非洲人,作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正积极主动的决定自己与亚洲国家关系的走向,而不受西方的标准所左右。对于那些厌倦西方干涉和限制的国家来说,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亚非关系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带来了一个“没有欧洲介入的非洲”,并使之成为非洲地区外交关系的一个基点。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消亡和远去,非洲建立起了一套新的秩序。在这套新秩序中,欧洲和美国仅仅只是旁观者而已。
  亚洲在非洲经济实力的巩固,以及随之滋生的亚洲国家之间的代理冲突会与19、20世纪欧洲各国在该地区的冲突形成呼应吗?有迹象显示会有这种可能性,比如日本、中国、印度公司正在苏丹和安哥拉对石油资源进行激烈的争夺。这意味着西方利益正在非洲日益下滑吗?可能是这样,但是美国有选择性的参与以及欧洲在非洲的剩余利益仍然是非洲诸国对外关系的一大特色。“太平洋世纪”最终到来了,尤其是在非洲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上,亚洲的崛起趋势尤其明显。
  就中非关系而言,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一个转折点。当西方的投资者减少投资时,中国加大某些关键领域的投资力度、扩大其对非洲的援助必定会改善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中国已经在非洲大陆挂起了红灯笼。要实现双方合作的承诺,中国必须积极果断的行动起来。
  本文刊登于《这是非洲》(This is Africa),金融时报旗下的新杂志。

    原文链接:Raising the Red Lantern in Africa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8: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