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p align="center"><b>美国对伊斯兰世界强化推行公众外交及其局限</b></p>作者:尹继武 李江宁<br /><br />文章来源:《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br /><br />公众外交又称公共外交,实际上是民间外交,主要着眼于民众,是主要着眼于官方的传统外交的补充和延伸。美国的公众外交也主要由政府主导。在反恐背景下,美国强化针对伊斯兰国家的公众外交,旨在为消除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安全,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和推进其“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进而掌控伊斯兰世界的政策目标服务。由于美国不改变霸权主义政策,其成效是有限的。<br /><br />一<br /><br />“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转向了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美国开始进行长期、全面的反恐战争,在海外扩展军力与军事存在,改进本土防御安全。这使冷战结束以来其备受冷落的公众外交开始重新得到关注和重视。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正如必须调整外交机构以加强和他国的沟通,我们也需要一个崭新的全方位的公众外交,来帮助全世界人民了解和理解美国。反恐战争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揭示了文明内部的冲突。这是一场为明日的伊斯兰世界而战的战役,这是观念的战争,美国必须胜利。”[1]报告将公众外交战略置于优先处理的三大安全战略课题之中。如此高调推崇公众外交,并将其置于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地位,这在美国现代历史上还是第一次。<br /><br />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加强公众外交的重点是加强对伊斯兰国家的公众外交。早在2002年,美国当时的副国务卿夏洛特·比尔斯就发表题为《美国对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的公众外交》的演讲,突出地强调了对伊斯兰国家加强公众外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美国对中东和其他地区穆斯林国家公众外交的四大战略性目标:第一,准确、清晰、及时地宣传美国的政策;第二,宣扬美国政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信仰;第三,展现民主在争取和平、繁荣与机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第四,支持教育发展,为穆斯林带来希望和机会。[2]<br /><br />美国政府为加强和扩大对伊斯兰世界的公众外交,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br /><br />(一)扩大投入。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务院增加了公众外交的整体资源,其中对伊斯兰国家增加最多。在国务院用于公共外交的财政拨款2001年比之前大幅增加的基础上,2003年又从2001年的5.44亿美元增加到5.94亿美元,年均增幅为9%。同期用于南亚国家和中东国家的公共外交财政拨款分别增长63%和58%。美国政府建立中东电视网仅启动资金即达2500万美元,2004年的运营资金达到3500万美元。<br /><br />(二)建立和加强外宣和公众外交专门机构。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发生之前主管公共外交活动规划与执行机构是国务院。“9·11”事件和反恐战争爆发后,国务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大为增强。对外进行公共外交和美国驻外使领馆对驻在国开展公众外交活动,成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驻外大使的主要工作之一。美国务院系统中从事公共外交活动的专职人员也大幅增加。主管公众外交与从事公共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的职权不断扩大,并逐渐开始参与外交决策制定过程。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先后增设了“战略传播政策协调委员会”和白宫“全球办公室”,专门负责策划和制订公共外交和对外宣传的纲领与行动策略,加强有关部门和各个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配合,以保证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与公众外交的官员用一个声音说话。此外,一些与对外工作相关的政府机构也将其活动领域扩大到公共外交方面。如美国国际发展署利用对外援助,有意识地宣扬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价值观,为提高美国的国际影响和改善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服务。美国政府所有这些调整和安排都是以加强对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为主要方向和重点。<br /><br />(三)强化对伊斯兰世界的宣传。首先是“请进来”。美国官员频繁和大量接受阿拉伯媒体采访,有针对性地阐述美国政府的有关政策和立场,特别让更多的阿拉伯媒体进入白宫采访,经常邀请阿拉伯和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官员和学者到美国参加讲座、论坛对话和其他交流活动。美国政府力图通过与穆斯林国家媒体、学者和官员的大量双向交流和沟通,来正面影响这些国家的舆论和公众对美国的看法。其次,全面展开对伊斯兰国家的宣传攻势:向伊斯兰国家发行有史以来最大量的公众外交宣传图书资料;举办各种巡回图片展览和宣传片展映活动;在穆斯林斋月期间,美国国务院专门购买音像媒体向伊斯兰国家播送美国的特制节目,其仅在中东、南亚和东南亚的受众即达2.88亿人;制作主题为“穆斯林在美国的生活”的印刷版与电子版的宣传材料,在各伊斯兰国家广为散发;扩展网站和广播设施,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其他穆斯林语种向广大受众不间断地介绍美国的反恐战争政策,等等。再次,严密监控阿拉伯电视与其他媒体针对美国的报道,对其中不利于美国的内容利用美国的媒体进行澄清。美国政府还压制国内外媒体进行不利于美国的宣传活动,如限制以至取缔美国媒体播发有关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头目的录影带,向卡塔尔政府施加压力,促其对半岛电视台进行限制,通过伊拉克政府出面将半岛电视台记者驱逐出伊拉克等。<br /><br />(四)建立长效机制。美国对伊斯兰国家公共外交是美国对伊斯兰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为美国控制伊斯兰国家进而建立单极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服务是其根本使命。因此,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注重立足长远。其主要手段包括建立和资助伊斯兰国家的国际广播项目和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这些项目的周期很长,可以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其重点针对对象为伊斯兰国家的年轻一代。为此,美国在中东建立电视网和广播电台,创办大学,成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开设文化中心,推广英语教学,同伊斯兰国家进行学者交流,大量接受这些国家的学生来美国留学。<br /><br />(五)大力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美国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民间团体、组织,包括各种所谓的民主机构、民主与共和两党属下的国际民主研究机构以及各种基金会,是美国政府用以在伊斯兰国家推行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这些非政府组织打着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的幌子,以帮助发展教育和提供人道主义救助等手段,向伊斯兰国家各阶层进行渗透,宣传美国的理念和价值观,培育和扶植亲美的“民主”势力和社会精英。<br /><br />当前美国在伊斯兰国家推行公共外交的重点任务是配合和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它向伊斯兰国家和公众传达的主要信息是:恐怖主义是全世界包括伊斯兰国家的公敌;应该反对和推翻支持恐怖主义的政权;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的战争不是针对穆斯林国家和伊斯兰教,而只是针对恐怖主义。<br /><br />美国所以加强对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是由于它看到了公共外交有着政府正式外交难以发挥的职能和作用,是政府正式外交工作的补充和延伸。美国希望通过把传统的政府外交和非传统的公共外交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实现其对伊斯兰国家的政策目标。<br /><br /></td></tr></tbody></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