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正确辨别“君子”与“小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1: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正确辨别“君子”与“小人”?

在“君子”与“小人”同在的人世间,怎样正确辨别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呢?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ren之美、不成ren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中庸》中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淮南子》中说,“君子非仁义无以生,失仁义,则失其所以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利”;“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君子曰苟义”;“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君子诚仁,施亦仁,不施亦仁;小人诚不仁,施亦不仁,不施亦不仁”;“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中之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 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治之所以为本者,仁义也;所以为末者,法度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以末害本,谓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性非异也,所在先后而已矣”。《大学》中说,“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而着其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吕氏春秋》中说“君子善谋,小人善意”;“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礼记》中说,“君子以厚,小人以薄”;“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中说,“所谓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买;仁义在己,而不害不志;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 ……


根据古人的分析描述,我们从人的言行举止、思想观点、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就可以分辨出君子与小人。君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仁义为本,公正无私,仗义疏财,修身行德,和睦相处,言少行多,先做后说,深谋远虑,小心谨慎;而小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嗜欲无穷,不相信圣人的话,不相信真理,不知羞耻,不讲仁义道德,只相信金钱万能,只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狂妄自大、肆无忌惮、贪赃枉法、铤而走险。虽然识人很难,但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细心对照,就能够辨别出君子与小人。若再从“将反者其辞乱,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无善之人其辞游,失其所守其辞屈”(《帛书周易?系辞下》)(意思是,想要反叛的人,其言辞就混乱无序;吉祥慈善的人,言辞少;性情急躁的人,言辞多;不怀好意的人,言辞虚浮不实;丧失操守的人,其言辞就理亏)的方法来辨别,就能正确辨别出现实社会中的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环境、大环境的影响下,都可以慢慢相互转变。“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则与之化矣”(《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世治则小人守政,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弗能禁也”(《淮南子?齐俗训》)。就是说,在小环境里,与君子在一起,就像人进入放满芷兰香草的房屋里——时间久了,虽然自己闻不出香气,但浑身上下已被熏香了一样,不知不觉就被潜移默化成君子;与小人在一起,就像在腥臭无比的鲍鱼近旁——久而久之,虽然自己已经闻不出腥臭气味,但自己已被熏得浑身腥臭无比一样,不知不觉自然变为小人。在大环境里,如果在以道德治国、政治清明、天下得到很好治理的社会里,小人也能够遵法守纪,即使用利益引诱也不去干坏事;在是非不清、黑白颠倒的混乱社会里,君子也会作奸犯科、违法乱纪,即使再用严刑峻法也不能禁止住。

可见,一个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的人,就必须选择君子为朋友,这是使自己也成为君子并能取得事业成功的有效方法。一个要想治理好国家的帝王,就必须选择圣贤君子为官吏,才能创造出一个“世治”的社会大环境,才能使天下的小人都转化为“利不能诱”的“守政”君子,才能避免出现“法弗能禁”、“君子为奸”的乱世;若万一不幸出现了“法弗能禁”、“君子为奸”的乱世,那只有勇敢地去面对,迅速回过头来再按照“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地重新选择仁义君子为官吏,同时除去官吏中贪得无厌的小人,才能成功地化险为夷地将乱世治理为治世。一个人若不择友而交,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后的悔恨无穷;一个帝王若不择官而任,其结果,只能是失去江山后的悔恨终生。


言中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07:4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