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9|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点实在的——2006考研心得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7 22:4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今年考的人大国政,总体感觉题目不难,但是自己没有复习好,在分数即将公布之前,想写写自己的心得,建议今年考研的同仁大家一起近一份力,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都写一写,既是一个总结的机会,也是帮助学弟学妹的一项公德。我将陆续分科目进行总结,又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今年人大国政、国关和外交三门考的题目一样:英语(100分)、政治(100分)是公共课;政治学导论是专一(150分);综合考试(150分)是专二,包括国际关系理论(既国际政治理论,分数比例大)、国际关系史(分数比例小)和当代中国中国外交(分数比例小)。专业课参考书目是人大社的《国际政治理论概述》、《当代中国外交》、《政治学导论》和法律社的《国际关系史》(二战之前)。具体的题目,在那篇考研试题的帖子里写了,我就不重复了,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23:06:29 | 只看该作者
先说说英语,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不先说专业课?这主要是因为我在这里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这次考试我英语没有考好,但是主要原因一定会让很多人吃惊,那就是我在考场上犯了个大错误,以至影响了整体的发挥。\r<br>在考试之前,我考虑了一下做题顺序问题,根据自己的特点先写作文,当时的想法是先保最重要的分数,但是当我大小作文写完之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我的小作文内容写在了翻译的答题区,这里我说明一下,英语试卷有两张答题卡,一张是选择题的,一张是写翻译和大小作文的,后者在纸上有题目的标号,但是我可能是由于过于紧张,写错了位置,当时我大脑一片空白,因为每人只有一张答题纸,就算你再找一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抄写大小作文,这时我的选择题还没有做,心理出于崩溃的边缘,于是我静下心休息了十分钟,这时候感觉好多了,我当时决定先写选择题,最后再做翻译,可能是由于那休息的十分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大脑十分的清醒,感觉还不错(自我感觉而已,最终需要看分数),做完选择题,还有十几分钟。由于翻译的地方写了小作文,所以答题卡上所剩的空白不多了,于是选了三句感觉容易的句子(其实五句都不容易,今年考过的都知道),标了一下题号,写在最后了。考完英语,心情甚为沉重,由于一个简单的错误导致我损失10至15分,真是得不偿失啊,所以我告诫各位同仁,英语考试最好按顺序来答,时间应该是够的。
4#
发表于 2006-2-27 23:10:04 | 只看该作者
学长伟大,谢谢学长! <img src='images/smiles/tongue-out.gif' smilietext=':tongue-ou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ongue-out:' />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23:27:0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说说复习方法,我是毕业一段时间再考研的,英语绝对是劣势,所以奉劝各位在校的朋友,没事一定多背点单词,词汇量在考研英语中很重要。\r<br>关于背单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我说说自己的,找一本稍微厚一点的考研词汇书,要求带例句的那种,每天坚持背一定量的,可以采取分类背诵(政治、经济、生活等等)或者是词型背诵(名、动、形等等),定期检验一下自己(我一般在周末把本周的单词过一遍),最好做到没事就背单词,我的单词书总在身边,没事就背,据说一个单词需要背35遍才能记劳,所以请加大力度。\r<br>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开始练习阅读,其实背单词和阅读是一起进行的,阅读的材料可以随便找,但最好不要是模拟题,那些玩意既枯燥,又离真题又差距,容易误导思路,我当时找了一本英文的《英美概况》来看,每天看一点,感觉不错,既锻炼了阅读,又扩展了视野。在12月以后再看真题,做一做找找感觉,关于阅读的技巧,我将在以后专门说一下(其实就是上英语班时做的笔记)。\r<br>说完阅读,再说说写作吧,这个比较重要,不过你可以最后再准备,在12月的时候各大网站都会有现成的范文,找一些好句子背背,把框架设计好(照范文的样式),应该就可以了。这里说明一下,押题是没用的,今年小作文考给希望工程捐款,大作文考小贝(偶像崇拜),看完题目我苦笑一声,出题的老师,我崇拜你们!真是押不中题啊!所以说作文要想拿高分,真得需要良好的功底,经典的句子只能在段首末一放,剩下的内容还是考水平,为了答好作文,还是多背背单词(包括词汇的用法)吧。\r<br>关于完形就不说了,你要是单词背得好应该没问题(我指的是连词汇的用法和固定搭配都背),最后说说翻译,我个人认为,翻译是最难的,有以下理由:第一,词汇虽然不难,但是经常考你第二或第三个含义,而且常考转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翻译,切勿直译(例如serve so much——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二,恐怖的长难句,平时看就晕,考场上本来就紧张,一看更晕,我不擅长这个,所以没什么经验;第三,最恐怖的就是有些句子有省略,宾语还好,给你省个谓语,真无语了。所以翻译真的不容易做好,我的建议的,尽量答吧,能写多少就写多少。\r<br>时间不早了,下次写写其他门,早点睡了,明天还要跑步。
Peterson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6-2-28 05:03: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0:46:4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写了不少,这里感谢各位的支持,今天继续。\r<br>首先把我上英语班的笔记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有些东西我也不是很明白或者充分掌握,不过得到的启示还是不少的。其中完形老师没有讲,说是看自己的造化了,其他内容如下。\r<br>
<br>关于READING A,需要注意以下几点。\r<br>一,复指性题目,此类题目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直接准确的替换,注意不要选择只替换一部分的选项。例如文中说某事是“partly good”,选项中说某事是“good”,那么这个选项是以偏概全,不能选。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诸如“few”、“little”、“hardly”等词汇。\r<br>二,如果第一题是考细节,而且首段首句或首段末句长而复杂或者虽然精练单有语义引申词汇出现时,则答案一般在首段首句或首段末句。\r<br>三,题目题干是“we learn ...”时,那么考察的是段落主题句的意思,一般在一段的首末句找答案,如果首末句中没有,则找句子精练、语义抽象的主题句,正确答案一般是对主题句的近义替换。\r<br>四,题目题干是“it could be inferred ...”时,那么考察的是信息的归纳或演绎,如果是演绎,那么正确答案一般来自对应段落中转折词前后形成的几种分支语义的其中一种的近义替换,如果是归纳,那么正确答案一般是把相应段落中出现的并列结构各部分含义的包含和综合。\r<br>五,题目题干是“draw the conlucsion”时,那么考察从文章得出结论,正确答案一般是能包含文章首末段含义的选项。\r<br>六,如果题目对应的句子前后有转折对比词汇,其中一种是显性转折,一类是隐性转折,如“curiously”、“sad to say”、“surprisingly”等等,则正确答案一般就在转折语句前后的理解中产生。\r<br>七,题目考察某个难词的含义,在文中找到此词所在句,根据句子的并列结构、定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推测判断其含义,不能按表面判断。\r<br>八,题目提干出现“prove”、“illustrate”、“justify”、“show”等词汇,文中出现“case”、“example”、“fact”,则包含这些词汇的句子前一句就是观点句。\r<br>九,态度题目如选择答案表示反对或支持或怀疑,判断方法是依靠文中使用的形容词、副词、动词,如这些词汇表达正面含义,则选支持,反之选不支持或怀疑。\r<br>十,态度题目如选择答案表示客观、中立或主观、偏见,则依靠文中文章整体结构,如文章讲述一件事情两个方面,各方面对等展开,则选客观中立,反之是主观偏见,另外需要判断最后一段的句子特征,如最后一段给出多个文句不回答,则选客观。\r<br>十一,态度题目如选择答案表示乐观或悲观,则主要看最后一段表达语义,如最后一段表示不好的影响在减弱、或好的影响在增强,则选乐观,反之则选悲观。\r<br>
<br>关于READING B,包括选择填空、排序、总结提纲或根据提纲选段落,我们需要首先了解题目的文章是什么类型的,下面是文章的五种结构,根据不同结构进行选择。\r<br>一,描述性结构。此类文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或流程顺序以线索展开,做此类文章的题目时,需要明白线索是什么,再进行选择。\r<br>二,分析性结构。此类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接着给出自己的看法,再给出别人的看法,做此类文章的题目时,按照上述顺序选择即可。\r<br>三,释义性结构。此类文章首先提出概念或现象,然后对其进行解释说明,解释的过程中可能举例,或是分析原因,在解释过程中可能又出现新概念,接着作者会紧接着对新概念进行解释说明,做此类文章的题目时,按照上述顺序选择即可。\r<br>四,比较性结构。此类文章首先介绍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然后有两种办法展开,一种是着重说明一方面,简要说明另一方面,第二种是两方面对等展开,最后一段对两方面进行总结,做此类文章的题目时,按照上述顺序选择即可。\r<br>五,论说性结构。此类文章首先提出观点,然后重点对一方面进行论证,其中可以举出多个例子或分析多种原因,然后简要论证另一方面,最后对重点论证方面进行重申或总结,做此类文章的题目时,按照上述顺序选择即可。\r<br>
<br>翻译的原则\r<br>一,遇到生僻的人名地名,无需翻译照抄即可,但是如果是熟悉的人名地名,则一定要翻对。\r<br>二,如果主句后面跟状语成分或状语从句,那么先翻状语,再翻主句,但是后置状语成分或状语从句被程度副词修饰时,则需按原顺序翻译。\r<br>三,形式主语句要进行倒序翻译,要拆分为两句进行翻译,把“it”翻成“这(这个某某东西)”。\r<br>四,如果一个句子后面跟着很长的分词短语,则拆分分词短语为单独句子,同样增加主语“这”。\r<br>五,如果一个句子后面跟着定语从句,不论是限制性的还是非限制性的,翻译时都遵循以下原则:如果从句修饰这个句子,则拆分为单独的句子,同样增加主语“这”;如果从句修饰一个名词,则一般翻译成名词前置定语。\r<br>六,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定语,后面又跟着定语短语,则先翻译后面的定语短语,再翻译前面的定语。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多重定语,后面又跟着定语短语,则先翻译表示数量、范围、体积的定语,再翻译后面的定语短语,最后翻译前面的形容词或分词定语。\r<br>七,被动结构句尽量翻译成主动结构句,有时候需要增加主语“我们”、“人们”。\r<br>八,如果主语或宾语是指示代词“this”或“that”,则翻译成上下文指代的内容。\r<br>九,如遇到省略的情况,必须把省略部分翻译出来。\r<br>
<br>关于作文,老师给了几篇范文让大家背背,其实在十二月各大网站上都有,自己找几篇一背就行了。
8#
发表于 2006-2-28 10:50:4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英语答题不能按顺序来答的啊!~ 应该是阅读,作文,翻译,排序,完型的顺序。<br />阅读最重要,肯定应该先答,作文和翻译是需要你写的,其次答,排序是选择题即使答不完也能蒙,而完型蒙也能得2.5分肯定放最后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1:00:23 | 只看该作者
说完英语,发现有一些基础的问题没说,在介绍政治和专业课之前说明一下。\r<br>
<br>一,考研需要多长时间?
<br>
<br>我个人认为半年时间足够,不过我指的半年是你别的事情都不干,只准备考研,对于在校的朋友来说,你们还有本专业的课程,所以尽早应该准备。一般来说在校的朋友应该在五一之后就开始准备了,这样可以保证你在暑假到来之前把参考书目的内容都过完一遍了。\r<br>
<br>二,要不要上考研班?
<br>
<br>我认为政治必须上班,不然找不到感觉,英语随便,因为很多朋友的英语水平很高,只要做做真题,熟悉一下做题技巧就行了。政治班推荐人大的,你可以想想,中国政治水平最高的就是人大,出题组的同志也一般都是人大的门生,其思路和人大思路一致,所以还是报一个人大的班吧。\r<br>
<br>三,理解还是死背?\r<br>
<br>很多人认为知识只要理解就行了,很多人不喜欢背书,但是如果你要想考研,那么必须背大量的知识,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只是理解,那么你答卷的时候是答不出来的。其实我们人类的潜力很大,而且记忆力是随着背诵量而增强的,所以不要怕背,脑子越背越好使,据说经常背诵还可以防止以后老年痴呆呢。当然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不能死记硬背,实现质量和效率的统一。\r<br>
<br>说完这三个基础性问题,下面我将介绍政治和专业课的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问我,或者给我写信,我的邮箱是momochina#126.com(为防止垃圾邮件,把@用#替换了,写信的时候请改成@)。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1:08:03 | 只看该作者
8楼的同志说得有道理,很多同学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如果你复习得很充分的话,完形对你不存在任何问题,十五分钟之内绝对做完了。这里有一点我需要说明,跳跃做题很可能出现写错位置,这种低级错误我们平时可能永远不会犯,但是你在考场上时是非常紧张的,一旦写错位置,将会浪费你宝贵的答题时间,而且会影响心情,考场上一点点微妙的变化都会有不小的影响。同时有些朋友喜欢计算答题时间,那么你需要注意,你必须把填写机读卡和缓解心情的时间包含在内,这两点非常重要。所以我的建议是为了得到一个理想的成绩,请大家平时多多努力,全面提高,保证在考场上从容应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21: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