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国地大,住房就应比日本人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房产大鳄任志强又出语惊人:“不管是从土地的价格角度看,还是从资源控制角度看,包括居民的各种购买能力,90平方米都是不合适的。全国一亿九百万套住房,现有住房中,一亿套以上的住房是平均67平方米,如果再生产这样的小房子,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可能会限制所有人都必须要住小房。如果把原有资产加在其中,住房大概134平方米是合理户型,86%的人在自己原有住房的基础上,更换住房时只需要再购房二十、三十、四十平方米就可以了。” 

  我不久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人应该住多大的房,其中以日本作为参照。1989年日本的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89.29平米。而在1988年,以2003年的美元价值计算,日本人均GDP达到两万两千多美元。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才一千多美元。怎么90平米就不适合了呢? 

  日本的数据很有说服力。因为日本和中国同属土地资源稀缺的人口密集国家,也同样在能源上严重依赖进口。同时,从各项社会指标上看,日本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舒适,属于宜居国家。任先生说得不错。房地产业应该着眼未来,不能盯着现在的生活水平,更不能盯着现在的中低生活水平,要为有钱了以后作准备。1989年的日本,人均收入按当时的国际货币兑换率算,比美国还高,属于最有钱的社会之一。怎么人家还住90平米呢?我们当然都应该相信明天会更好。但对未来的预期要合理。中国的人均GDP要达到日本1989年的水平,怎么也得三十年。人家在这个水平上住90平米高高兴兴,我们一定要住134平米吗? 

  一般美国人计算,买房子花的钱,不要超过你家庭税前收入的三倍,否则就可能不堪重负,影响生活质量。中国人口密度大,住房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份额大一些。但是,在一些大都市,百平米的住房已经要百万上下。购买者的家庭收入,至少要在二三十万以上。这对大多数城市居民是不现实的。相反,如果是67平米,一般老百姓的购买力还是有可能应付的。 

  中国的城市居民,不少人在住房消费上太爱攀比,期待太高。其实住个67平米的房子,财政压力小一些,生活未必不幸福。更重要的是,在住房上一味求大,其社会成本就非常高。这种成本最后反过头来还得大家来分摊。 

  住房大有什么社会成本呢?首先,住房大,人口密度就低;一个大城市,就会不断扩张,使许多人被大房子挤到了郊区。第二,城市无限扩展,人们通勤上班的距离越来越长,造成交通拥挤,必然导致过多的地皮用来修路,抢了居住用地,抬起地价,进一步造成房价飞涨。这一点,美国的有关研究已经证实。第三,远距离通勤,一天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路上,回家后精疲力尽,家庭生活的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关照子女教育不够,影响下一代的人口素质。第四,交通压力大,能源消耗也大。况且,大房子在取暖,制冷等方面,都将大大增加能源需求。中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就更不宜在住房上进行铺张式的发展。 

  去过日本的人大概都能体会,日本大都市住房小得惊人,乃至一个浴缸要设计成一个高高的桶式,人不能平躺,只能坐在其中,以节省空间。日本的农村,则山清水秀,农民开着私人车,住着单体大房子,和美国人的住房条件也差不多。但是,年轻人还是大量往城市涌,追求那里的生活方式。可见,住房并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唯一因素。 


  日本的小房社会,比起美国的大房社会来有许多优点。人口密集,公共生活多,公共交通发达方便。步行街多。市民习惯走路,有更多的运动。另外,房间小,冰箱也小,食品不储存,家庭主妇常常天天买菜,食物新鲜精心。人更苗条,更健康,人均寿命也长。一些美国的零售商十年前进军日本失败,就是不能体会这种生活方式。我读研究生时,一位美国教授挖苦美国的丑陋:大合子式的巨型超级市场,大房子,大SUV,大汉堡,结果是严重肥胖者遍地都是。 

  我当然不反对提高生活水平。但提高生活水平,可以是生活的更加精致,未必一定要生活得更加铺张。住房何尝不是如此。(文/花蕾香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1:5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