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未来大“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6: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星鸟日报》8月22日文章】题,未来一百万亿亿亿年大趋势。

  科幻小说经常为我们描绘未来世界的景象,例如现代科学小说中一部经典之作,便是韦尔斯于1895年出版的《时间机器》。科幻发烧友则一直希望将来的世界是正如《星空奇遇》所描述的一样。1962年,著名科幻小说克拉克更出版了一本非小说著作《未来概况》,预测人类未来的科技发展。

  然而,1895年和1962年毕竟距离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人类科技发展迅速。因此,现时再进行一次未来预测,相信是颇有意思的。进行今次预测的“先知”也是大有来头的,被誉为克拉克接班人的得奖作家巴克斯特。他的预测如下:

  公元1996至2096年

  首先,我们不再害怕地震了。公路、汽车、建筑物已可抵销地壳的震动而屹立不倒,原理就像我们在公共汽车内可随公共汽车的震动一样。此外,我们已再没有修路工程了,因为我们已发明了懂得自我修复的混凝土。

  新闻的头条是什么?──全球最富有的国家(越南、韩国、日本、中国、马来西亚)正举行会议,商讨如何经济援助欧洲。

  生态方面,我们已可控制甚至逆转生态灾难了,例如我们忆可派遣飞行嚣修补臭氧层洞孔。不过,整个地球可能要被一个保护罩盖着,就像一个动物园般。──幽闭恐惧症的的人别无选择。

  好消息是:100年后的2096年时,人类应当仍活着,而且变得更长寿、更健康。经济发展亦将继续。然而,人口膨胀是一个最大的难题,随之而来的便是是食物短缺和能源耗尽等问题。看来,我们要向太空其他星球发展了。

   公元2096年至2996年

  人类已开始居住在其他星球上了(例如月球和小行星),但地球仍然是我们的大本营。

  可是,我们预计下一冰河时期将发生在公元4000年,到时在如此冰冷的环境下相信我们无法仍留在地球上,因此,我们需要移民往另一星球上。在太阳系中,火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由于火星的环境暂时亦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火星的环境。但这需要颇长时间。我们前往10万年后看看。

  公元2996年至10万年

  火星已变得十分美丽和适宜人类居住了:南半球是绿油油的一片大地,北半球则是蓝色汪洋。此外,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和卫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卫星等,都将居住了人类。

  此外,由于可依靠一些“虫孔”(wormhole)或空间缺憾等渠道,我们从地球往木星也只需四至五小时而已。因此,以旅程时间来说,太阳系已变成像地球一般小了。

  此外,我们开始离开太阳系了。然而,由于我们尚未找出任何快于光速行走的方法,因此一切发展仍是十分缓慢的。

  第一艘星际太空船,可能需要数百年才到达另一颗恒星。而且,相信我们一直都找不到其他星体上有任何生物。


  接着,人类便会在银系的其他行星上居住和建立王国。王国之间可能会发生战争,王国可能会此起彼落,就像地球上的人类历史一样。但是“移民潮”仍是不断继续向外展开的,虽然速度不会太快。现在,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1亿年后。

    公元10万至1亿年

  现在,整个银河系都住满了人类了,而能源则可能从各个恒星上提取。然而,我们将看不到任何其他星球上有生物存在,因为若他们存在的话,我们应当老早已看见他们了。

  这时候的“人类”已与我们现在异常不同了,他们已演化成更有用的形态,就像一棵电子树一般。他们已可在太空中生活,并可直接从星光中制造养分。

  这可说是人类的高峰──虽然那时“人类”一点也不像人类了。我们继续前行。

    公元1亿至100万年

  太阳愈来愈热。在10亿年后,地球由于没有足够二氧化碳维持光合作用,因此已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50亿年后,太阳开始死亡。它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把地球吞噬;最后,太阳会再次收缩,变成一颗白矮星。

  地球告终了。然而,我们还有其他银河系上的太阳系可供居住,而且新的星体也不断在形成中。可是,整个银河系上的氢气开始耗用完毕了。

  1000亿年后,没有新星可以形成了;1000万亿年后,最后的星体也死亡,变成了矮星。

    公元100万亿年

  现在,宇宙变得漆黑和冰冷一片,太空中只余下矮星和黑洞。生命还可能继续存在吗?

  由于能量有限,因此人类不能像我们现在般存在了,可能只可以“虚拟现实”的形式,以巨型电脑内的意识作为存在方式。

  这段宇宙黑暗时期将维持很多亿亿亿年。

  在100万亿亿亿年后,物质本身也开始衰变了,最后只剩下大型黑洞,以及它们周围的电子、正电子和中微子等。

  这是便是宇宙的终结了。除非,正如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在《最后的问题》所说的,最后一部电脑说了一声“要有光!”──接着,就有了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21:1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