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经济数据呼应神龙摆尾安倍的债务与通缩悖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0 17:4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链接标记宏观 | 链接标记金融 | 链接标记公司 | 链接标记产业 | 链接标记艺术投资经济数据呼应神龙摆尾安倍的债务与通缩悖论
正文链接标记我来说两句(人参与)2013年01月19日08:38作者:艾经纬 第一财经周刊 链接标记打印
链接标记字号
链接标记大|链接标记中|链接标记小链接标记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经济数据呼应神龙摆尾安倍的债务与通缩悖论]
  A股的神龙摆尾,在宏观经济数据层面终于得到呼应了,去年12月的数据出乎意料的好。
  2012年12月新增外汇占款为1345.85亿元,为2012年内的仅次于1月份的次高增长,全年新增外汇占款4946.5亿元,但大幅少于此前两年流入量。
  2012年12月出口增速为14.1%,大幅超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链接标记
链接标记光大证券出市场预期,进口也相应地由上月零增速增加至6.0%。相应的,12月实现外贸顺差316亿美元,较上月196亿美元大幅增加。
  2012年中国多种商品进口再创新高,原油进口同比增长6.8%,铜进口同比增长14.1%,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8.4%。中国是多种大宗商品的世界最大消费国,2012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增速最快的是谷物和铝,增速是2011年的两倍。
  此外,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尤其是去年四季度GDP增速数据,一改前两个季度的颓势。数据向好,让人欣喜,但外汇占款数据的大起大落让人心生狐疑,而进出口数据更是遭遇多家外资投行的质疑。这些机构从贸易伙伴的进口数据、制造业PMI的海外订单数据等角度论证该数据恐被高估,但海关部门和商务部相继出面辟谣。
  其实,去年7月一些外资行就对二季度GDP增速有所质疑,但显然质疑12月数据的声音更大了。
  就进出口数据而言,链接标记光大证券分析,今年春节在2月10日,与2012年1月23日的春节在日历上相差半个月,春节错位的因素将会让今年1月出口同比增速继续高昂。更具可比性的贸易数字需要等到今年1、2月数据全部出来之后才可推算得到。
  当然也有些不乐观的数据,去年12月CPI略超预期,2012年CPI平均涨幅为2.6%,12月PPI为-1.9%,2012年平均涨幅为-1.7%。从2012年10月份开始,PPI降幅就呈现不断收窄的走势。
  对于2013年的CPI与PPI走势,机构主流意见是通货膨胀总体温和、前低后高的走势。如是说来,似乎前几个月对通缩的担心又烟消云散了。
  但2012年底的CPI和PPI的正负差额已经达到了4.4%,是不是说明农业品通胀和工业品通缩的分化呢?
  数据不好的还有2012年12月的人民币信贷增量,12月人民币货币信贷新增4543亿元,低于预期,也明显低于按信贷投放季节性规律推算的正常投放量,全年信贷量达到8.2万亿,增长了13%,略低于预期。
  但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信贷2012年全年只增长了1.54万亿,相对于2011年的水平下降了26.7%,其中11月、12月还出现中长期信贷的净减少。
  从过去一年央行的货币实践、经济增速的下行周期以及日本的经验来看,未来中国将进入货币收敛的周期。
  海外市场上,着重关注日本和美国的国债市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启了他的2.0时代,孤注一掷推行通胀策略,以求日本摆脱通缩。但这样的政策很容易触发一个连环反应。即货币大宽松导致债券实际价值始缩水、中长期利率上升,而迫于偿债压力,日本的机构抛售美债,这将导致美债价格下跌,最终导致全球抵押贷款利率上升,这意味着新一轮金融危机。
  日本债务之所以能超过GDP 2倍而不发生危机,皆因低利率在支撑,而通货紧缩又是其低利率的前提,日本新内阁出台的刺激政策如果实现其将通货膨胀率提高到2%~3%的目标,必然会使利率上升3个百分点,笨拙的安倍试图打破这个平衡。
  数据显示,最新一期30年期日本国债拍卖就黯淡收场,认购额仅为计划量的29.5%,收益率更是飙升至1.99%。
  日本当前的货币政策,不仅会导致国内债券市场的失衡,也很容易引起一场新的货币战争。
  美国国债市场亦不乐观,市场仍然在担心1994年的噩梦重新上演。
  1994年美联储在实施相当长的一段期间的宽松政策后,出人意料地紧缩摧毁了固定收益市场,当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个月内飙升170个基点。
  此前,债券基金大量买入长债,导致长债基平均久期达9年,而2年前为7.5年,如果离1994年的风险更近,那么利率因素为其一,而市场结构中的久期风险则为其二。
  谈及利率因素,主导权还在美联储,本周伯南克演讲中提到,“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严峻的通胀风险”,“美联储不会在不成熟的情况下上调基准利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2 03: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