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月信贷增速续创新高 央行年内或小幅降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6 11:2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1月份创出1.62万亿的天量后,2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达到1.07万亿元。专家认为,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仍是信贷增速再创新高的主要因素。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势,他们认为央行年内可能小幅降息。
    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拉动
    “1至2月份信贷的爆发性增长,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建行研究部副总经理周小知说,宏观政策是推动信贷迅猛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各级地方政府更是大干快上,推出拉动需求的近20万亿元的投资项目,这些宏观政策的出台为信贷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票据融资和中长期贷款是2月信贷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对公贷款的情况看,虽然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稳定在46%左右、增量占比还有所下降,但对公中长期贷款的绝对增量还是相当高的,这说明我国保增长、拉内需的政策对投资、信贷的拉动作用已经比较充分地显现。此外,2月份票据融资增长4870亿元,虽比上月有所少增,但在对公新增贷款中的比重超过上月,达到47%。”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金融分析师仇高擎说。

    仇高擎认为,票据融资持续大幅增加,一是因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市场化贴现利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一般性贷款基准利率的降幅,企业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更多地使用票据融资替代短期贷款。二是因为商业银行在经济走势不够明朗、资金面较为宽松、前期央票等其他投资工具发行量偏少的情况下,加大了发展风险较小但收益相对(超额准备)较高的票据融资的力度,以便以信贷投放的量弥补利差收窄对收益的影响。
    信贷投放结构仍是问题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认,在信贷高增长的背后也要关注投放结构的不平衡,比如部分出口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仍然存在困难。
    兴业银行分析师鲁政委也认为,信贷结构仍是问题。2月份的数据却显示,在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的新增信贷中,无论是票据融资还是中长期贷款占比,2月份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都较1月份有所提高。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了财政扩张这些银行自认为无风险的项目,而票据(特别是转入票据)也常常被金融机构视为一种无风险的信贷。这意味着本月银行投放在无风险领域的信贷高达83.0%,较1月份76.5%继续大幅提高了6.5个百分点。这明确显示,金融机构目前对非财政扩张领域的信贷谨慎态度丝毫没有改变。”鲁政委说。
    企业经营有待激活
    “令人关注的是,在M2和M1双双反弹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状况替代指标M2-M1这个‘剪刀差’仍以9.6%处于有公开的货币统计以来的历史次高水平。这显示,虽然财政扩张项目及其关联领域景气度持续上升,但其他领域经济活动依然疲弱。”鲁政委说。
    温彬认为,货币乘数持续下降也值得关注,统计显示2008年初开始货币乘数持续下降,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扩张能力。同时,货币流动性比率(M1/M2)降至1997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至0.328,这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不够活跃。
    我国继续降息仍有空间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势,仇高擎维持央行年内可能小幅降息的判断。
    “货币信贷数据已连续一个季度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在今年二、三季度进一步发挥,利率政策的效果已经并将继续显现。”仇高擎认为,在此情况下,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大幅、频繁降低的可能性在降低。但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出口数据已经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外部需求存在相当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有继续出台包括降息在内的各项反周期政策的可能。而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走低,以及欧盟、英国等经济体的进一步降息,也使得我国继续降息仍有空间。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今年上半年减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从目前银行的资金面来看,仍然比较宽松,不排除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特别是国债的发行有可能会挤占一部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很大。(记者:刘振冬 方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4 07: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