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英伦流行<下>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15 00:2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低调音乐文化并行的是英国的Cutie音乐文化。这个相信就不是太多朋友知道了。其实自Beatles开始,英国就一直存在着一股追求清新的音乐风格。而在86年这种风格开始走向明朗化。86年由英国著名音乐杂志NME出版了一盒卡带(cassette),名为\"C86"。当中收集的是一些音乐清新的吉他乐队的作品。从此掀起了Neo-Acoustic/Cutie音乐的风潮。这种音乐因为那盒卡带而被称为C86。C86的中心是英国Glasgow市的Postcard唱片公司。几支最重要的C86乐队Aztec Camera. Orange Juice、Talulah Gosh等都曾在Postcard活动过。而另一英国著名的唱片公司Cherry Red虽然并不专以这类音乐为主但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br>  今天主流音乐中的Everything But The Girl两位成员Ben Watt和Tracy Thom早年都签在它旗下,玩的是清新无比的吉他音乐。不可不提的还有英国独立吉他音乐的无冕之皇The Smiths, 他们对清新派吉他音乐的贡献也相当的大。他们的音乐从情绪上透着低调文化的气息,但配器却清新可人。独特的音乐和对英国保守党/皇室冷嘲热讽的歌词,使The Smiths得到了许多独立乐迷的支持他们的专辑\"The Queen is Dead"名字直指英国皇室。和Sex Pistols的\"God Save The Queen"遥相呼应,也同样成为英国独立榜的冠军,并被多本英国音乐杂志评为历史上最杰出的专辑之一。(一下子又扯远了)C86的清新风格对乐迷约吸引力不是很浓不可能一下子就如低调文化般吸引但却是持久而隽永的。它的影响力最先达到FaGuo(可能和FaGuo人的懒散有关),90年代又达至北欧等国。97年前后在英国红起来的瑞典乐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英国本土后来就有了Sarah,这间如童话般的唱片公司。Sarah同样是一间专门出版各种清新派吉他音乐的厂牌。旗下的Heavenly. The Field Mice. Harvey Williams. Blueboy等都是90年代新一批的清新吉他音乐的代表名字。
<br>  件厂牌最终在95年8月28日,出版其第100张唱片的同时宣布结束。清新派吉他音乐也随之回归自然.以隐含的的方式影响着英伦吉他音乐的发展。
<br>  进入80年代末,英伦吉他音乐的风格更新频繁,且多轨并行,相互影响。先是Manchester Scene的爆发。曼切斯特一直就是英伦吉他音乐的重镇,许多对英伦吉他音乐有重大影响的乐队都出自于此地,象前面提到的Joy Division,The Smiths就都是曼城乐队。而89至90年间,The Stone Roses. Happy Mondays.James等曼城乐队的冒起,使曼城再一次成为英伦吉他音乐的焦点所在。这股音乐热潮后来迅速蜕变为多种音乐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Indie Dance——一种独立摇摆乐与跳舞节奏相融合的音乐。Indie Dance中不但有原来曼城之声的The Stone Roses. Happy Mondays,还有Primal Scream。三者成为了Indie Dance中的三巨头。分别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划定了Indie Dance的音乐型格。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Indie Dance迅速滑落.以至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95-96年Stone Roses乐队和Happy Mondays的主将都曾重出江湖,可惜都惨淡收场。
<br>  与此同时另一场吉他音乐革命也在进行。Shoegazing Scene/Noise Pop在90年开始受到乐迷的关注。核心人物就是My Bloody Valentine(MBV)。 其次是Ride、Lush、Curve等乐队。这种音乐对今天的摇摆音乐影响很大。他对吉他音色极度开放的态度使它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也注定了它短暂的生命.(其实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已经没有那个音乐潮流可以长久)提到MBV。当然会令人联想起另一队音乐外形相似的乐队,Jesus & Mary Chain。但这两者其实是不同的。MBV是以吉他Noise为主要表现手法。Jesus & Mary Chain则是以旋律流畅,音色变化差异极大的音乐创造了一种属于英式的新迷幻风格。MBV的音乐是在Jesus & Mary Chain的个别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吉他Noise的运用。\r<br>  在Indie Dance和Shoegazing之后,英伦吉他音乐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当时的电子风气很盛。一直到了95年前后,吉他音乐又再次受到乐迷的关注。兴起了一种以Punk音乐那种简单直接、短小精干的曲式为模仿对象的音乐。一大堆的小Punk乐队冒起,很有80年代初New Wave的模式,所以被称为New Wave Of New Wave。但其实这只是音乐传媒吹捧出来的东西而已,这样的东西当然不可能长久,所以很快New Wave Of New Wave就不New了。
<br>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英伦吉他音乐走过了漫长的独立之路,音乐风格由可经区分的多样化,走向进一步的融合,具备了流行的条件.于是93年至96年间。Britpop的爆发就成为了必然。Britpop其实并不是一种统一的风格,它只是对某种突然流行起来的事物的一个称号罢了。在被归入到Britpopr的乐队中,Blur是来自Shoegazing的一分子,早期的作品中充满了吉他Noise成分。Oasis是Beatles式的长青流行曲与曼城之音的混种。Suede和Radiohead骨髓里是低调文化外形上是Post Punk的简化版本。Gene是The Smiths的翻版。Supergrass.Elastica是清新派吉他音乐和Punk音乐的结合。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只要对英伦吉他音乐有所理解稍加分析就能得出其他Britpop乐队的底细。这里不再详细说明。Britpop的流行代表着英伦吉他音乐的成熟,也标志着一种音乐文化的结束。从此英伦吉他音乐开始走向流行并与世界音乐风潮接轨。其独有的个性和精神开始丧失。
<br>  行文至此,本应该完结。但独立唱片公司作为英伦吉他音乐的重要支柱,这里还要补充两句独立唱片公司的内容。其一是4AD。关于它的历史相信已不用我罗嗦。要谈的只是对英伦吉他音乐的影响。在4AD的出品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吉他音乐类型。其中4AD Sound(以早期和中期的Cocteau Twins为代表)出现于80年代中期这种音乐连同4AO出版的Bauhaus.The Birth
<br>day Party 等Gothic音乐,组成了Gothic/低调文化的一部分。Cocteau Twins那种模糊而飘逸的声音更为低调音乐文化写下了空白的一页,同时也打通了低调音乐与其他吉他音乐之间的血脉,使80年代吉他音乐之间的相互转化成为了可能。后期的Cocteau Twins对吉他Noise的Ambient化的运用促成了另一种音乐纳诞生。MBV对吉他Noise的多方实验,创造了多种可能性。而4AD的Lush Creation的Slowdive等则在Cocteau Twins的启发下开创了Noise Pop/Dream Pop音乐。而在鲜为人知的一面4AD也有暗地里支持过Indie Dance一把。
<br>  个人认为4AD的最大贡献是发掘了Cocteau Twins这队风格独特约乐队。它的存在和它音乐上的变化足足影响了英伦吉他音乐10年。Cocteau Twins.The Smiths Jesus & Mary Chain Joy Division可说是英伦吉他音乐中最重要约独立名字。
<br>  另一重要厂牌是Creation。这是一座影响力甚广的厂牌。新迷幻、曼城之音、清新乐派、Noise Pop/Dream Pop、Indie Dance、Britpop等音乐类型中都有它的功劳。早期上Jesus & Mary Chain就是在它的旗下。其后的The Felt成为了清新乐派的经典。Primal Scream则是曼城之音和Indie Dance的两朝元老。My Bloody Valentine是Creation旗下的又一跨乐种的重要名字。Slowdive Boo Radleys都曾是Noise Pop的重要名字。而到了Britpop时代,Oasis也是无可厚非的重要名字。
<br>  Creation在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中,手执Jesus & Mary Chain Primal Screm. MBV Oasis这些左右英伦吉他音乐发展的重要名字可见其在英伦吉他音乐种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所以随着Sony买下Creation过半数股份,公司主脑人物Alan McGee离任,足可见英伦吉他音乐陨落的事实。
<br>  除了这两间唱片公司之外,其实还有许多重要的厂牌名字未被提及,象Echo.Vinyl Japan. Nud.Food. Too Pure等.对英伦吉他音乐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力.而置于英伦吉他音乐的活跃地区,除了伦敦,还有布里斯托(Bristol)。曼切斯特(Manchester)、格拉斯哥(Glasgow)等地。这篇文章里实在容纳不了太多的东西,只好就此至草完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9: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